APP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2020-12-10张文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血症

张文萍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山西 吕梁)

0 引言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3 天出现,持续约5-7 天逐渐消退,一般不超过2 周,此为生理性黄疸,而出生后24 小时即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进展较快,且较正常生理性黄疸黄染程度严重,患儿的精神状态、饮食状况等均较正常生理性患儿差,严重者出现呻吟、尖叫、身体向后弓或抽搐甚至胆红素脑病等因此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诊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 例作为研究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11-51 天,平均年龄(27.36±3.27)天,体重1900-4200g;与此同时选取50 例同时期的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13-51 天,平均年龄(27.87±3.47)天,体重1950-4500g。排除标准:新生儿溶血症、产伤、感染、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即母体妊娠期合并症等等。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均对该研究知情并签属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母乳喂养,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母婴之间进行尽早接触、帮助新生儿进行早吮吸并实现24 小时内母婴同室,根据新生儿需求进行不定期的喂养,与此同时记录新生儿喂养次数、大小便情况及体重变化;出生后3-4 天常规测量血清胆红素,每日清晨测量经皮胆红素,根据临床治疗及护理状况对患儿进行血清胆红素测量。

(2)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对应的护理措施:①提高家属及母亲对疾病本身及其相关知识的了解及认识,与家属及母亲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对其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并指导家属及母亲与患儿进行多接触、多交流,此外建议家属及母亲与同疾病的家属进行沟通和经验借鉴;同时科室对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和护理知识及经验技巧进行多途径、多方式的宣传,加强对新生儿生理性及病理性黄疸的认识[3]。②优化母乳喂养的效用,在指导正确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帮助产妇疏导产后心理,保持愉悦的心情并为产妇提供舒适轻松的环境,指导产妇对乳房状况的认知和观察,包括乳房的外观、充盈情况、乳头的色泽及活动情况等等[4];③患儿治疗及护理,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时需要注意对特殊及敏感部位的保护如眼睛、会阴等;此外注意水分的补充,与此同时,注意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5]。

1.3 观察指标:

分析相关因素如早产儿、胎膜早破、催产素的使用等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相关性。

分析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及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数据比较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如年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相关因素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的早产儿、胎膜早破的催产素的使用均明显较高(均P<0.05)。(见表2)

表2 相关因素分析(例(%))

患儿进行护理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456.36±52.47)μmol/L,经过临床护理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86.45±36.27)μmol/L,与研究组护理前比较,研究组护理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减低(均P<0.05)。

3 讨论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在患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对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中要进行综合考虑,目前临床多采用美国Bhutani 等所绘制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 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指标参考[6]。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 百分位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此时新生儿可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甚至四肢的黄染、皮肤瘙痒、反应下降甚至出现胆红脑病[7],因此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主要与其肠肝循环相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胆红素经肝细胞摄取后,在肝中转化为结合胆红素,随着胆汁排入小肠并被小肠再次重吸收的过程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由于新生儿肠道粘膜内含有比较丰富的B-葡萄糖醛苷酶,促进未结合胆红素的肠道吸收至进入肠肝循环的胆红素增加[8]。

研究表明[9]有效的母乳喂养可以促进新生儿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进而减少肠肝循环,促进胆红素的排出,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因此科学有效的母乳喂养不仅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还可以有效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此外研究表明[10]胆红素对免疫系统具有毒害作用,当血清胆红素水平增加时其对免疫细胞的直接性毒害作用及对红细胞的免疫黏附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早产儿、胎膜早破及催产素的使用等造成新生儿免疫能力降低、红细胞破坏增加、肠道粘膜B-葡萄糖醛苷酶等的增加使得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增加。除此之外,临床的护理及家属的参与及配和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11]。光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黄疸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患儿的保护。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胎膜早破及催产素的使用相关,此外针对性临床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减低,这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