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两种护理模式及效果对比

2020-12-10汪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
关键词:阻塞性出院病情

汪蕊

(邳州市中医院,江苏 邳州)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具备了气流阻碍特征的肺疾病,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加重后会导致患者发生肺心病与呼吸衰竭[1]。根据相关研究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有毒气体和颗粒所造成的异常炎性反应有着密切关联性,而该疾病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尤其高发于中老年人群,40 岁以上的发病几率高达10%以上[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极长,患者容易反复发作,且在现阶段的临床治疗中尚未发现彻底治愈该疾病的方法。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出院后,因为缺少相关的护理知识或不注重生活护理,导致了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次研究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延续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来自我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5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 例,对照组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 龄 为52~81 岁,平 均(62.3±6.1)岁,病 程0.8~13年,平 均(7.23±3.18)年。观 察 组 男 性18 例,女 性7 例,年龄 为51~78 岁,平 均(61.5±5.3)岁,病 程1~13年,平均(7.35±3.64)年。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主管医师诊断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无精神疾病史的患者;认知能力无障碍且沟通能力清晰的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有不良嗜好的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讲,用药情况的指导和看护,协助患者合规制定饮食计划,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的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患者的是实际身体状况制定出针对性延续护理计划,在患者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情发展状况进行整理分析,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延续护理计划,患者出院前将患者的联系方式进行记录,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后护理注意事项与护理方法的讲解,并叮嘱其自我护理的重要性。(2)在患者出院后要进行定期回访,了解患者病情情况与自我护理情况,在患者出院的第2 天、第2 周、第4 周、第6 周以及第8 周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回访,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如果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上报至治疗医师,根据情况分析,予以相关问题的指导或者尽快引导患者回院诊断治疗。在回访过程之中,要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居住环境以及生活状况等进行了解和记录,再根据患者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指导,帮助患者正确的进行自我护理,在下一次回访中要对患者的相关问题进行确定,保证患者按照指导进行自我护理。在回访中,若患者的相关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要及时与患者进行现场回访的预约,再由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登门实地指导,帮助患者解决护理问题。(3)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也要进行延续性的指导,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微信、QQ 等多种手段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的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监测,实时的掌握患者情绪的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制定出心理护理计划。通过沟通鼓励的方式,帮助患者消除在院外的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帮助其积极的进行康复训练和用药。在进行沟通过程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沟通方法,与患者保持良好的联系,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并能够主动的向护理人员倾述,方便进行心理护理计划的制定。(4)及时的督促患者进行复查,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无法实时对其身体状况进行检测,只能通过患者或其家属的叙述进行判断,无法做出准确的掌握患者病情,尤其是一些患者难以感知的病情变化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的督促患者进行复查,通过现场检查来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在检查发现问题后,护理人员可以及时的对其在院外的自我护理缺陷进行纠正。在进行复查通知时,护理人员必须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复查的必要性,避免患者担忧费用等问题而拒绝。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再入院情况,其中生活质量评估采用GAOLI-74 生活质量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物质功能4 个方面,每一项评估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单位情况通过[n(%)]表示,计量单位采用(±s)表示,采用卡方和t检验,以P小于0.05 表示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社会功能评分为(77.21±5.64)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6.81±6.97)分,心理功能评分为75.26±5.33 分,物质功能评分为(75.92±5.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社会功能评分为(65.4±5.26)分,躯体功能评分为(64.25±6.1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7.22±5.18)分,物质功能评分为(63.17±5.86)分且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再入院情况为2 例,占比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再入院情况8 例,占比32%,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生几率极高的疾病种类之一,具备难以治愈、极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导致了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长期遭受病痛的影响,造成其产生焦虑、担忧、抑郁等负面心理[3]。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进行治疗出院后,常常会因为缺少自我护理意识和方法,导致疾病再次复发的情况[4]。因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会对其治疗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传统的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为其提供专业的饮食、用药、运动和卫生指导,但患者出院后无法继续进行常规护理,导致患者的疾病非常容易反复发作,甚至并且进一步恶化,不仅患者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提高,且非常容易让患者再次入院进行治疗,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病痛和经济负担[5]。根据相关研究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要优先于其常规药物治疗工作。尤其在患者出院后在家庭中的自我护理情况,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延续性护理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通过对患者出院后的持续性回访,利用电话、QQ、微信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用药及生活情况,并第一时间对患者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决,能够很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其减少再次入院的几率[6]。

本次研究病例来自我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5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 例,分析了延续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社会功能评分为(77.21±5.64)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6.81±6.97)分,心理功能评分为(75.26±5.33)分,物质功能评分为(75.92±5.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社会功能评分为(65.4±5.26)分,躯体功能评分为(64.25±6.1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7.22±5.18)分,物质功能评分为(63.17±5.86)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再入院情况为2 例,占比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再入院情况8 例,占比32%,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改善,增强患者在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意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其再次入院几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阻塞性出院病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