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阿司匹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临床分析
2020-12-10张海洋
张海洋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江苏 贾汪)
0 引言
近些年以来,阿司匹林被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在长期治疗中,此类药物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并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据有关研究调查可知,在大部分不良反应中,消化道损伤的产生率最多(最常见的为消化道出血症状)。如今,临床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致使胃肠道损伤的概率要比非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所致使的病变概率更高。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众多,具体以联合其它药物、存在既往消化道病史、幽门杆菌感染等相关因素为主,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消化科治疗措施在不断的优化,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详尽的病理检查与分析能更好的防治症状的产生,确保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下面我们具体针对收治的110 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患者展开研究,对其实施试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本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入的110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55 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间不低于三个月,每天给药剂量在100mg 以上,患者在胃镜检查后证实为上消化道出血,同时符合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标准。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经胃镜检查且无上消化道出血的55 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间不低于三个月,每天给药剂量在100mg 以上。对11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加以筛选后展开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此来判定阿司匹林致使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对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具体包含腹胀、腹痛、反酸、恶心以及嗳气等,大部分患者均出现上述症状(不低于两种)。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33 例,女性患者有17 例,年龄在52-79 岁之间,平均年龄(65.59±2.82)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有32 例,女性患者有18 例,年龄在53-80 岁之间,平均年龄(66.83±3.07)岁。所有患者均签订研究知情同意书,并征得本院伦理委员许可。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存在可比价值,数据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胃镜检查
所有接受检查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于48h 内为其实施胃镜检查,如若患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胃镜检查工作,则无法作为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胃镜下分别取一块胃窦小弯、大弯侧组织,将获取的组织给予快速尿素酶试验,相同部位再取两块组织进行吉姆萨染色。
1.2.2 C14 呼气试验
对于入院复查的患者指导在空腹状态下(超过6 小时)用清水送服尿素胶囊,15min 后将呼气卡拿出,对着呼气卡深呼气3min,直到指示框中颜色由蓝色变为白色为止(表示采样完成),撕掉标签,之后,将呼气卡插入检测仪器中完成检测工作。
1.2.3 仪器与试剂
本研究所使用的诊断仪器与试剂包含吉姆萨染剂(诊断试剂盒,由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电子消化内镜主机、胃镜活检钳、尿素呼吸试验呼气卡、H.pylori 检测仪、显微镜。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本篇论文数据通过“±s”来表示具体的计数资料,数据差以“χ2”来检测。结果P<0.05,说明数据对比差异度大,有临床统计学对比意义。
2 结果
通过调查可知,阿司匹林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含幽门螺杆菌感染、高龄、糖尿病病史以及联用其它药物等,在年龄因素中,以60 岁为界限,据国内以及国外研究报道可知,年龄超过60 岁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患者年龄越大,其症状史所占据的比例也将更高,为此,更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问题。研究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高龄、糖尿病病史以及联合其它药物分别为37 例、22 例、18 例、15 例,对照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高龄、糖尿病病史以及联合使用其它药物分别为21 例、12 例、6 例、10 例,研究组的各例数均比对照组多,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析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单因素,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具体详情参见表1。
表1 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单因素分析表[n(%)]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各医院消化科均属于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诱发因素繁多,它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以及胃癌等因素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上消化道出血会致使患者出现呕血、黑便、四肢发冷、头晕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小的影响。近些年以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展开治疗,此类药物能有效抑制心脑血管的病变问题,其中,较常用的阿司匹林为一类水杨酸的衍生物,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药物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帮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对血栓疾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阿司匹林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给药剂量,根据用药标准来进行个体化控制是相当有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剂量应控制在75mg-325mg 之间)。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来说,不仅易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性,同时还会引发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典型的不良反应症状。据有关研究调查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产生率更高,长此以往,患者胃粘膜内的前列腺素水平会有所降低,最终造成胃肠粘膜受损,从而增加胃粘膜出血的产生率。在治疗过程中,对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以此减消潜在性的危险隐患。有关资料显示国内约有百分之四十的患者需要提升病症治疗的针对性需求,具体以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当前国内与国外研究已达成共识,将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危险因素总结为吸烟、高龄、糖尿病、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血压、凝血异常、既往溃疡病史等。其中,就糖尿病病史因素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在饮食结构上也产生一系列变化,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并以逐年上升的趋势显现出来,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患者机体血凝素指标在持续增长,这有利于血小板聚集,而不断聚集的血小板还能对血小板聚集剂产生一定的敏感性,为此,心脑血管卒中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三倍不止。如今,随着专家学者对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深入研究,糖尿病患者逐渐被列为阿司匹林使用患者的重点防治对象,往往需要根据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来使用相关的用药预警方案,尤其是老年性糖尿病患者更应关注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预防措施,防止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大出血。
本研究通过调查可知,阿司匹林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含幽门螺杆菌感染、高龄、糖尿病病史以及联合其它药物等,分析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单因素,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
阿司匹林上消化道损伤的临床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这对于阿司匹林的运用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当前,临床对于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的认识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提供的临床数据为有关人士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以此来探寻更多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