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向下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定位
2020-12-10唐彦林陶克清
唐彦林 陶克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这一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也为中国开展在东北亚地区的外交活动提供了指导方向,成为引领中日关系发展的指导思想。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的霸凌政策,中美关系波折不断。受此影响,与两国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东北亚地区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原则下,美国在经贸领域也加大了对日本的施压,与日本重启自由贸易谈判。日本与中国一样,在维护自由贸易原则上有着共同利益。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日本寻求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平衡,希望开展更大程度的自主外交,突破其在东北亚相对孤立的外交局面,逐步升温前段时期与中国相对冷淡的双边关系。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不断调整对日外交政策,迎来了中日关系积极发展的新篇章。在这一调整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对中日关系积极发展的引领作用,以及在促进构建东北亚“区域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
一、中日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1]。中国领土面积广大,边界线绵长,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有近30 个,直接接壤的就有14 个,保持与周边邻国的良好关系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安全相当重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一直是中国新时代外交布局的一大工作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周边外交立足于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2]。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将使中国在促进区域内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高中国解决地区事务问题的能力,塑造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近代以来,东北亚地区战火频仍,冷战中又长期成为东西方对抗的角力场,长期以来遗留了很多历史争端,因此矛盾集中、对立严重。东北亚国家间普遍缺乏彼此的认同感和安全感,加之域外超级大国的插手和介入,使东北亚国家难以像欧洲或东南亚等地区一样团结起来。如何唤醒本地区国家之间的团结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而与周边邻国共同建设睦邻友好关系就是中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努力。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比邻而居,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保持着悠久而又密切的交流历史。近代,中日之间虽然有过战争和不愉快的历史,但在当前人类历史的发展大潮中,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才是东北亚地区历史进程的主流,中日两国理应在树立正确历史认知的前提下,冰释前嫌、接纳彼此、搁置争议、携手发展、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在两国存在的分歧上,中日理应坚持平等相待、对话协商,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和冷战思维的桎梏,反对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域外大国干涉,共同建设一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睦邻友好关系。
然而,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刚开始,中日两国关系便遭遇不小的坎坷。2012 年9 月,以野田佳彦为首相的日本民主党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和国际社会舆论的批评,强硬推行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直接引发了此后数年间中日关系的长期恶化。安倍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初期,先后提出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升格自卫队为正式国防军和加强集体自卫权等右倾主张,参拜靖国神社,并否定中日之间存在领土争端,这一系列立场和行为给中日关系的缓和改善制造了巨大阻碍。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中日关系逐步走出低谷,不断趋于缓和,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对于中国而言,中美之间的长期对立似乎已经不可避免,而日本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最重要的盟国,其对中国的态度——或是加入美国对中国的全方位围堵,或是采取实用主义的平衡外交策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美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日本在中国的外交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加以重视。
对于日本而言,中国很近,而美国很远,处理好与中国这个搬不走的重要邻居的关系,不仅可以对冲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对日政策的不确定性,保持其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略平衡,也可以在追求国家独立自主性,应对美国对日本步步紧逼的经贸政策压力时有张新的可打之牌。尤其当前中国既是日本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也是陷入发展瓶颈的日本经济的最大机遇,与中国的经贸交往直接关系着日本的未来。在这样的国际形势背景下,两国间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不仅仅是基于外交大局观的一种考量,也源于两个国家切身利益的内在驱动。
二、“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时代中日合作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合作发展平台,能够把中国同各参与国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各国合作发展和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3]。
中国与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的快速发展为日本带来了重要机遇,日本的建设成就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互利合作既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前进方向,也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内核动力。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日本国内长期存在着质疑的声音。日本政府、媒体和经济界部分人士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目的和深层内涵了解程度有限,往往给予消极或负面的评价,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版本的“马歇尔计划”,认为中国意欲借助该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搞经济渗透,制造债务陷阱侵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权,扩大在亚、欧、非、拉美等地区的地缘势力,因此持观望或怀疑态度,乃至对“一带一路”倡议加以排斥和抵触[4]。
随着中国加大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力度,同时日本国内也出于改善中日关系、应对美国对日政策变化以“预留行动空间”的需要,日本政、商、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正在逐步加深,对该倡议整体上的认识也趋于理性客观,很多日本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如果能利用好由中国倡议发起、国际社会共同建设的“一带一路”平台,日本将在很多层面受益匪浅。在看到英、法、德、意等西方国家纷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乃至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共建协议的情况下,日本国内呼吁政府尽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声音也愈发强烈。
在此情形下,日本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2018 年4 月,安倍晋三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时曾表示,日本期待“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有利于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9 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其母校美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日本和中国、俄罗斯建立长期关系的重要性,并肯定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安倍晋三访华制造了缓和的气氛。10 月,安倍晋三在访华期间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两国元首就“一带一路”达成战略共识,安倍首相称“一带一路”是有潜力的构想,日方愿同中方在广泛领域加强合作,包括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6]。
2019 年4 月27 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安倍首相特意派遣特使、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参加[7]。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对美国态度的谨慎小心,日本不敢公开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过多的热情,而是变通地采用了“日中第三方市场合作”这个词语来打擦边球。
尽管日本需要小心翼翼地考虑美国的对华态度,但在经贸合作领域上,中国目前既是日本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如何与中国搞好关系是日本政府外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关系着日本经济发展的切身利益。
根据日本海关统计,2018 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3175.3 亿美元,增长达6.8%。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39.9 亿美元,增长8.4%;自中国进口1735.4 亿美元,增长5.5%;而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达295.5 亿美元[8]。在当前中日关系出现的积极态势下,“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日经贸合作提供新的历史机遇,这势必成为中日关系转暖的强力抓手,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提供坚实的平台。
三、深化中日友好关系是构建东北亚“区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2013 年3 月23 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9]。此后,“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由倡议升级为共识,由理念转化为行动,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 年 10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基于全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也是增进人类共同利益的最新理念,作为中国外交的主导目标,为中国在国际关系建构方面指引了努力方向。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大实践平台,“区域、双边命运共同体”也是全面落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缘路径。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细化到“区域、双边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的发展。要建设一个全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势必要从具体的地缘区域开始,加强区域内国家的互信、联系与合作,推动区域内的一体化逐步走向全球的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 年年会上提出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他强调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亚洲国家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就是将“中国梦”同周边国家的美好发展愿景相结合,不但对地区的长治久安和持久繁荣有利,还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造奠定坚实基础[1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政治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周边国家十分关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发展起来的中国会走什么样的道路,会不会像历史上崛起的霸权国家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称王称霸、穷兵黩武,还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国人不会认同“国强必霸论”那一套,任何力量也不会动摇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12]。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指导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核心理念。和平发展道路指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既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又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13]。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具体地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抓住世界总体和平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
作为亚洲经济最具活力、最为蓬勃发展的一部分,东北亚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书上的概念,也是一个拥有长期密切交流历史的“区域命运共同体”,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的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在历史传统、心理文化上都非常接近,彼此命运相关、休戚与共,虽然在这几个国家之间有过对立和冲突,但总体而言,和平相处、共同繁荣才是本地区历史的大势所趋、现实的人心所向,才是东北亚发展进程的真正主流。构建命区域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所有东北亚国家的历史必然选择[14]。
对比欧洲和东南亚,东北亚地区在推进一体化进程方面明显落后,迄今为止还未发展出类似于欧盟和东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其根本原因在于本区域内国家之间在地缘安全、领土主权、经济合作、历史事实、地区主导权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严重分歧,缺乏地区内大国的一致推动,加之区域外超级大国的分化和干涉,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就无从谈起。区域内国家彼此之间互相不信任,也导致了东北亚的安全局势充满变数。作为维系东北亚地区和平局势的两个区域大国,中国与日本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扮演着类似于德国和法国在欧盟的角色,其双边关系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整个东北亚地区区域合作的进程,两国对立对抗将严重影响和阻碍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从而拖累东北亚地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和谐稳定的东北亚地区和平环境对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而进入“令和时代”的日本也需要延续平成时代的和平政策,以保证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两国都迫切需要维护周边的良好环境,打造一个不动荡、不混乱,稳步发展、欣欣向荣的东北亚。
由于中日两国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复杂关系,两国之间在区域合作上存在信任危机,脆弱的政治互信、冲突的国家利益很容易造成双方不能理性地看待对方的崛起和发展。要跨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键一步,就需要中日双方首先建立互信,搁置争端,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日本应该端正历史认知态度,放下对中国的防范心理,以平常的心态看待中国当前的和平崛起,认识到中国为世界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而中国也应该正确看待日本谋求政治发展的合理性,与日本及区域内其他国家一道建立起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安全机制,为维护东北亚地区和谐稳定的安全局势努力。这不仅对中日两国的发展有利,也对整个东北亚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积极意义。
鉴此,在处理对日关系时,中国政府妥善管控与日本的分歧,搁置两国间的对立与争端,避免过度的冲突和对抗,将日本视为与中国一道构建和发展东北亚“区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积极增强两国间政治互信,寻求双方关系缓和的可能。2017 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 周年,中日两国共同努力,尽力推动两国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2018 年4 月、5 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总理李克强相继对日本进行了访问,这极大推动了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交流的轨道。同年10 月,安倍晋三实现了间隔7 年的日本首相对华访问,并与中国政府就在第三国市场合作等领域达成了50 多项协议,双方还签署了规模达2000 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15]。2019 年6 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在日本大阪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中日双方领导人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两国关系达成“十点共识”,更加提振了两国人民对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的信心。
中日双方一系列高层交往,打破了2012 年“钓鱼岛国有化”争端以来中日关系的政经交往冷淡局面,长期低迷的经济合作也出现回暖现象,中日合作的新基础已日益成型。中国政府关于构建东北亚“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成为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增进地区共同意识的重要指引,为中日关系的再次成功破冰作出了突出贡献。中日关系的改善作为构建东北亚“区域命运共同体”的一次新实践,也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对中国外交的指导作用。
东北亚是近年来全球经济能够一直保持稳定高速增长的地区之一,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无论在经济规模上,还是工业化水平上,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处于前列位置,区域内不仅产业种类较为齐全,而且国际分工程度也正在日益深化。
东北亚国家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着广泛而切实的合作基础,尤其是中日两国之间,在经历了过去多年激烈的市场和技术竞争之后,双方均有意调整对彼此的经济政策,以促成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两国企业也逐步适应了本世纪以来中日经济格局和力量对比的迅猛改变,在当前中日两国关系逐步回暖的环境下,加强中日经济合作既有利于两国政治层面的接近,实现双方利益共赢,也有利于促成东北亚“区域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发展。作为中日两国政府拓展务实合作、促进双向开放而提出的重要倡议,“一带一路”和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培育出更加适合本区域国家的合作模式。
四、加强中日经济合作有助于维护国际多边贸易秩序及改革全球治理结构
除了双边的经济合作以外,中国和日本在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上也存在共同的需求,就这一点习近平主席在2019 年大阪G20峰会期间曾与安倍首相达成共识。在经济体量上,两国早已跻身世界制造业大国之列,既是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际多边贸易秩序的积极维护者。在正常的国际市场规则运行中,中国和日本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受益良多,而当国际贸易秩序遭到野蛮破坏时,两国也极易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近年来,美国为了维护一己私利,坚持本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国际多边贸易秩序之上,不遵守国际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经常性地利用关税壁垒等歧视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干预正常的国际间贸易,企图达到削弱竞争对手实力、遏制潜在威胁者的目的。除通过强征关税等手段对中国施压挑起贸易战外,日美两国在农产品进口、日本机床和汽车出口、驻日美军军费等问题上摩擦不断。在面对美国盛气凌人的贸易政策时,中日两国非常容易产生共识,那就是必须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恪守国际市场规则,反对不顾规则、破坏秩序的行为。事实证明,一意孤行地做国际多边贸易秩序的破坏者,不但私利不能得逞,反而会让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国际多边贸易秩序不会因为个别国家的破坏而失去效力,而只会越来越完备、越来越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安倍首相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日本将捍卫自由贸易体制。2018 年9 月25 日,安倍首相在联合国大会第73 次会议上称“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将尽己所能强化自由贸易体制”,他认为日本是战后自由开放经济体制下的受惠国,深受自由贸易之利,并以此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所以全力维护该自由贸易体制日本责无旁贷,这即是“日本历史赋予日本的使命”[16]。在大阪召开的G20 峰会上,安倍首相再次将日本比作自由贸易的旗手,并表示日本将继续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并推进经济合作协议谈判,希望进一步与各国领导人讨论加强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的问题[17],这一点与中国不谋而合。
当前,全球治理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无法应对全球化形势发展的需要,或解决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竞争问题,中国和日本等国际秩序的重要参与者需要积极主动去作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结构。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一环,全球贸易治理关系重大,国际多边贸易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互惠互利的。无论是中日、中美还是美日之间,通过合乎国际市场规则的正常贸易,有助于实现利益的双向平衡,促进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在维护国际多边贸易秩序,加强国家间经济合作上,中日之间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双方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无论是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还是日本提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都是在培育新的增长点以提振区域内经济。通过创建亚洲投资银行等国际性金融机构,搭建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等平台,中日两国政府正在修补全球贸易结构,客观上对全球治理结构的进一步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维护世界自由贸易体制和世贸组织改革课题方面,日本自民党参议员、内阁府副大臣、经济产业副大臣矶崎仁彦表示,日本和中国分别是世界第三和第二的经济大国,双方对彼此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两国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两国关系非常重要,日方有必要切实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推进这些事业[18]。正如安倍首相在大阪峰会的欢迎辞中所说:“日本决心通过自由贸易和创新,实现经济增长和缩小贫富差距,推动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发展议程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引领全球经济增长”[19]。这既是日本对实现自由、开放、包容、可持续、以人为本的未来5.0 社会的展望,也是其对优化全球贸易治理结构的迫切期盼。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目前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当前国际格局正在经历冷战之后的一次重大调整,中日两国所处的东北亚正是目前全世界最具有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作为主导东北亚整体局势的关键两方,中日两国有必要也有义务发展好双边关系,共同维护东北亚和谐稳定的良好国际环境,中日关系的回暖不仅是中日两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东北亚人民的共同祈盼。
中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美关系、美日关系变化的影响,当前中美在经济贸易、高科技、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锋日趋激烈。中国需要日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支持自己或是不跟随美国的步伐,日本也面临美国经贸领域强力施压,需要中国来实现外交政策的平衡,双边关系的缓和是一种务实的选择,符合两国的利益诉求。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中日关系势必将继续保持回暖升温的态势。
在改善周边关系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通过元首外交不断拓宽高层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高层战略的引领,巩固与周边国家的传统友谊,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民心民意相通。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引领,中国将根据当下形势,处理好中日关系,发扬特色大国外交的大智慧,搁置争议,合作共赢,与周边国家共享“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带来的发展红利,一道构建东北亚“区域命运共同体”,维护好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