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时代日本学界“东亚世界论”研究动态及其表现出的对华社会思潮
2020-12-10蔡凤林
蔡凤林
一、引 言
日本古代历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大陆历史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日本古代史和东亚地区历史之间存在的诸多内在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学界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者们提出了将中国、日本和朝鲜历史进行整体把握的“东亚世界论”。关于这一学说的研究动态,笔者曾撰文《东亚历史视域下古代中日民族关系研究动态综述》和《“东亚世界论”研究动态》①蔡凤林.东亚历史视域下古代中日民族关系研究动态综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2).蔡凤林.“东亚世界论”研究动态[C]//蔡凤林主编.中日民族文化比较研究论丛(第二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9.做了大致总结。二文着重梳理、总结了20 世纪80 年代以前日本学界有关“东亚世界论”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在平成时代(1989—2019),日本社会在方方面面表现出与之前历史不同的阶段性及独特性特征,学界需要对应地从各方面进行专题性的回顾与总结。在平成时代,作为研究东亚区域史的重要学说和研究领域,“东亚世界论”继续得到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时代性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总结。本文以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为主线,关于平成时代学界对“东亚世界论”以及与此理论有关的研究内容和动态,做一扼要梳理①“东亚世界论”是将整个东亚地区历史作为一个结构完备的有机体对待,但东亚各国相互间的双边关系史很多时候也与此理论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基于本文属于日本学研究范畴,因此文中对古代中日、日朝双边关系史的主要研究成果亦进行适当梳理。,旨在抛砖引玉,推进我国学界对“东亚世界论”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给各位读者提供了解平成时代日本对华社会思潮的一个侧面的机会。由于笔者研究不深且国内所能查阅的资料有限,文中定有诸多相关鸿篇巨制未能纳入总结范围,诚乞各位著者宽宥;另外,文中出现的纰缪,也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二、平成时代日本学界“东亚世界论”研究动态
在平成时代,西岛定生有关“东亚世界论”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其代表性成果有《倭国出现的时期和东亚》《邪马台国和倭国》《倭国的出现》《古代东亚世界和日本》《西岛定生东亚史论集》②西嶋定生.倭国出現の時期と東アジア[C]//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史Ⅱ.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2.西嶋定生.邪馬台国と倭国[M].東京:吉川弘文館,1994.西嶋定生.倭国の出現[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9.西嶋定生,李成市.古代東アジア世界と日本[M].東京:岩波書店,2000.西嶋定生.邪馬台国と倭国[M].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西嶋定生.西嶋定生東アジア史論集(全五巻)[C].東京:岩波書店,2002.。在《邪马台国和倭国》中汇集了平成时代前期③本文将平成时代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989 年及20 世纪90 年代(1990-1999 年)为前期,21世纪前十年(2000-2009)为中期;21 世纪10 年代(2010-2019 年)为后期。和昭和时代在东亚历史视域下探究日本历史和中日关系史的论文,论述了倭国的形成时期、倭女王卑弥呼、《汉书》和《后汉书》中的倭国、“东亚世界”的形成过程、从中国历史观察日本国家的形成、册封体制和“东亚世界”、世界史中的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等问题。在《倭国的出现》中,主要汇总了西岛定生于平成时代前期发表的论文(包括《倭国出现的时期和东亚》《“倭面土国”出典考》《“倭面土国”出典续考》《关于〈汉书〉地理志倭人条注的“如面委面”》《“倭面土国”论的问题点》《带方郡设置和倭、韩》《大率和卑奴母离》《汉字的传来及其变容》《关于世界史像》④西嶋定生.「倭国」出現の時期と東アジア[C]//アジアの中の日本史Ⅱ外交と戦争.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2.西嶋定生.「倭面土國」出典攷――倭国の成立と関連して[J].就実女子大学史学論集第五号,1990.西嶋定生.「倭面土國」出典続攷[J].就実女子大学史学論集第九号,1994.西嶋定生.「漢書」地理志倭人条注の「如面委面」[J].東アジアの古代文化96 号,1998.西嶋定生.「倭面土國」論の問題点[J].東アジアの古代文化92 号,1997.西嶋定生.帯方郡設置と倭·韓[C]//岩波講座日本通史月報15.東京:岩波書店,1994.西嶋定生.大率と卑奴母離[C]//史窓夜話15.東京:吉川弘文館,1997.西嶋定生.漢字の伝来とその受容[C]//書の宇宙.東京:二弦社,1997.等)。在《古代东亚世界和日本》中主要阐述了有关“东亚世界”的设定和形成过程、“东亚世界”和册封体制、汉字文化圈的形成、骑马民族说、古代“东亚世界”的崩溃和日本、东亚交易圈的形成和蒙古袭来、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及其国际环境、日本锁国体制的历史文脉等问题。此外,西岛定生著《西岛定生东亚史论集》(1—4)也于2002 年出版⑤西嶋定生.西嶋定生東アジア論集(1-4)[M].東京:岩波書店,2002.。
关于“东亚世界论”,堀敏一和西岛定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对中国及其周边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册封制度的作用和定位的评价上。堀敏一认为,中国对周边民族的统治方式是羁縻方式;表示臣属意义的“册封”这一词适合于表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和日本、朝鲜之间的关系,“册封”在中国统治周边民族的方式中虽然重要但只占一部分。这样,在堀敏一的“东亚世界论”中弱化了“册封”的政治作用。西岛定生的“东亚世界论”是以日本历史为核心的框架,而堀敏一的“东亚世界论”则是以中国为核心展开⑥金子修一.東アジア世界論[C]//荒野泰典,石井正敏,村井章介.日本の対外関係1東アジア世界の成立[M].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200-201.。在平成时代,堀敏一关于“东亚世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和古代东亚世界》《古代东亚世界的基本结构》《律令制和东亚世界》《东亚世界的形成》《东亚中的古代日本》《东亚世界的历史》等①堀敏一.中国と古代東アジア世界――中華的世界と諸民族[M].東京:岩波書店,1993.堀敏一.古代東アジア世界の基本構造[C]//堀敏一.律令制と東アジア――私の中国学(二)[M].東京:汲古書院,1994.堀敏一.律令制と東アジア世界[M].東京:汲古書院,1994.堀敏一.東アジアのなかの古代日本[M].東京:研文出版,1998.堀敏一.東アジア世界の形成――中国と周辺国家[M].東京:汲古書院,2006.堀敏一.東アジア世界の歴史[M].東京:講談社,2008.。
除了上述西岛定生和堀敏一的研究成果之外,平成时代有关“东亚世界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如下所述。
在平成时代前期,主要有:上田正昭编《古代日本和东亚》、田村晃一、铃木靖民编《从亚洲看古代日本》、山尾幸久《640 年代的东亚和大和国家》、石井正敏《10 世纪的国际变动和日宋贸易》、堀敏一著《中国和古代东亚世界》、鬼头清明著《日本古代史研究和国家论》、高桥工《东亚甲胄的系谱和日本》、石井正敏、川越泰博编《增补改订日中、日朝关系研究文献目录》、上田正昭著《神道和东亚》、大庭修《5 世纪的东亚和国际形势》、田中健夫著《东亚通交圈和国际认识》、李成市著《古代东亚的民族和国家》、山内晋次《从日本古代史研究看“东亚世界论”》、森公章著《“白村江”以后》、森公章著《古代日本的对外认识和通交》、对外关系史综合年表编辑委员会编《对外关系史综合年表》等②上田正昭.古代の日本と東アジア[M].東京:小学館,1991.田村晃一,鈴木靖民.アジアからみた古代日本[M].東京:角川書店,1992.山尾幸久.六四〇年代の東アジアとヤマト国家[J].青丘学術論集2,韓国文化研究振興財団,1992.石井正敏.一〇世紀の国際変動と日宋貿易[C]//新版古代の日本2 アジアからみた古代日本.東京:角川書店,1992.鬼頭清明.日本古代史研究と国家論:その批判と視座[M].東京:新日本出版社,1993.高橋工.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甲胄の系譜と日本[J].日本考古学2,1995.石井正敏,川越泰博.増補改訂日中·日朝関係研究文献目録[M].東京:国書刊行会,1996.上田正昭.神道と東アジア[M].東京:徳間書店,1996.大庭修.五世紀の東アジアと国際情勢[C]//仁徳陵古墳――築造の時代,大阪府立近つ飛鳥博物館,1996.田中健夫.東アジア通交圏と国際認識[M].東京:吉川弘文館,1997.李成市.古代東アジアの民族と国家[M].東京:岩波書店,1998.山内晋次.日本古代史研究からみた東アジア世界論――西嶋定生氏の東アジア世界論を中心に[J]新しい歴史学のために230·231 合併号,1998.森公章.「白村江」以後[M].東京:講談社,1998.森公章.古代日本の対外認識と通交[M].東京:吉川弘文館,1998.対外関係史総合年表編集委員会編.対外関係史総合年表[M].東京:吉川弘文館,1999.。
作为平成时代中期关于“东亚世界论”研究的主要成果,铃木靖民编《倭国和东亚》及《东亚中的古代日本》③鈴木靖民.日本の時代史2 倭国と東アジア[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阐述了倭国和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大和王朝府官制的形成、渡来人与大和王朝王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石井正敏著《东亚世界和古代日本》④石井正敏.東アジア世界と古代の日本[M].東京:山川出版社,2003.着重论述了日本律令制国家的对外交流、东亚国际贸易的展开和日本、日本律令制国家与海外信息等问题。森公章著《东亚动乱与倭国》,分析了7 世纪东亚地区的社会动荡对倭国的影响⑤森公章.東アジアと倭国[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6.。上田正昭著《东亚中的日本》一书阐述了日本和亚洲的历史和现代、古代日本和东亚、东亚中的京都盆地等问题⑥上田正昭.東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M].京都:思文閣,2009.。
作为平成时代中期的“东亚世界论”及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还有,铃木靖民《倭五王的外交和内政》、金子修一著《隋唐帝国的国家秩序和东亚》、池田温著《东亚文化交流史》、鬼头清明著《大和朝廷和东亚》、川胜守著《圣德太子和东亚世界》、川胜守著《圣德太子和东亚》、川胜守著《日本近世和东亚》、山内晋次著《奈良平安时期的日本和东亚》、山内晋次《平安期日本的对外交流和中国海商》、村井章介著《东亚中的日本文化》、皆川雅树《古代“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去向》、铃木靖民著《东亚的动乱和倭国》、榎本渉著《东亚海域和日中交流》、榎本淳一著《唐王朝和古代日本》、广濑宪雄《古代东亚区域对外关系的研究动向》、金子修一《古代东亚研究的课题》等①鈴木靖民.倭の五王の外交と内政[C]//鈴木靖民.展望日本歴史4,東京堂出版,2000.金子修一.隋唐の国家秩序と東アジア[M].東京:名著刊行会,2001.池田温.東アジアの文化交流史[M].吉川弘文館,2002.鬼頭清明.大和朝廷と東アジア[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川勝守.聖徳太子と東アジア世界[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川勝守.日本近世と東アジア世界[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山内晋次.奈良平安期の日本と東アジア[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山内晋次.平安期日本の対外交流と中国海商[C]//奈良平安期の日本と東アジア.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村井章介.東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文化[M].東京:国立印刷局,2005.皆川雅樹.古代「対外関係」史研究の行方[J].歴史評論667,2005.鈴木靖民.東アジアの動乱と倭国[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6.榎本渉.東アジア海域と日中交流[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7.榎本淳一.唐王朝と古代日本[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8.広瀬憲雄.古代東アジア地域研究対外関係の研究動向――『冊封体制』論·『東アジア世界』論と『東夷の小帝国』論を中心に[J].歴史の理論と教育129·130,2008.金子修一.古代東アジア研究の課題――西嶋定生·堀敏一両氏の研究に寄せて[J].専修大学社会知性開発研究センター.東アジア世界史研究センター年報一号,2008.。另外,西岛定生著《西岛定生东亚史论丛》②西嶋定生.中国古代帝国の秩序構造と農業[M].東京:岩波書店,2002.西嶋定生.秦漢帝国の時代[M].東京:岩波書店,2002.西嶋定生.東アジア世界と冊封体制[M].東京:岩波書店,2002.西嶋定生.東アジア世界と日本[M].東京:岩波書店,2002.西嶋定生.歴史学と東洋史学[M].東京:岩波書店,2002.(1-5 卷)也在2002 年出版。
作为平成时代后期关于“东亚世界论”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荒野泰典等编《东亚世界的成立》《律令国家和东亚》将东亚史视为一体进行了研究③荒野泰典,石井正敏,村井章介.日本の対外関係1東アジア世界の成立[M].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荒野泰典,石井正敏,村井章介.日本の対外関係2 律令国家と東アジア[M].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在《东亚世界的成立》中阐述了日本对外关系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东亚世界”的形成、倭国的出现、从邪马台国到大和王权、倭五王和中国外交、中国、朝鲜文化向日本传播、日本对外关系的诸相、从遗迹和遗物看倭和东亚的关系、倭王武的上表文等问题。在《律令国家和东亚》中阐述了隋唐和日本外交、日本和新罗、渤海、日本对外交流的进展和国际交易、东亚的变动和日本外交以及国号“日本”和君主号“天皇”的形成、渡来人、正仓院的宝物、日本都城制的展开等问题。李成市在《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一著中介绍西岛定生的“册封体制论”和“东亚世界论”的同时,根据其本人的研究成果,关于以册封体制的广泛存在为前提而展开的“东亚世界论”等问题,对西岛定生的论证的不充分给予了批评。上田正昭以东亚视角研究日本历史的成果陆续出版,其主要著作有《古代国家和东亚》《再发现亚洲当中的日本》《古代日本和东亚的新研究》《古代国家和东亚:倭五王到平城京、平安京》《古代的日本和东亚的新研究》④上田正昭.古代国家と東アジア――倭の五王から平成城·平安京へ[M].東京:角川学芸出版,2011.上田正昭.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再発見[M].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11.上田正昭.古代の日本と東アジアの新研究[M].東京:藤原書店,2015.。铃木靖民编《日本古代的王权和东亚》是纪念铃木氏古稀之年的学术论文集⑤鈴木靖民.日本古代の王権と東アジア[M].東京:吉川弘文館,2012.。文中录入了徐建新《日本古代国家形成史的诸问题》、大平聪《女帝·皇后·近亲婚》、铃木英夫《古代王权的外交和使者》、佐藤信《古代地方豪族和渡来人》、田中史生《倭国史和韩国木简》等日本史与东亚历史关系的文章。铃木靖民编《倭国和东亚》以及铃木靖民著《倭国史的展开和东亚》⑥鈴木靖民.日本の時代史2倭国と東アジア[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鈴木靖民.倭国史の展開と東アジア[M].東京:岩波書店,2012.也值得高度重视。其中,《倭国和东亚》一书着重阐述了倭国加入东亚国际社会、中国周边各国的府官制、倭王权和府官制的展开、倭国的古坟和王权、朝鲜的坟墓和日本的古坟文化、倭国世袭王权的建立、日本古代移民集团“渡来人”等问题。《倭国史的展开和东亚》一书中着重阐述了东亚各民族的国家形成和倭王权的展开、三、四世纪时倭国的形成、3 世纪倭国和东亚的祭祀及祭祀空间、围绕铁资源展开的倭国和弁韩、加耶地区之间的关系、围绕石上神宫藏七支刀和倭国的国际关系、《广开土王碑》中有关“倭”的记事、倭五王的外交和内政、以及东亚国际变局和国家形成、7 世纪的倭国佛教和百济、中国北朝、日本律令国家的形成与东亚国际局势、日本古代史上的首领制社会论、日本古代国家形成史的诸阶段等“东亚世界论”有关的重要问题。
平成时代后期,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亚民族的历史活动也纳入视野,在“东部欧亚”或“东部欧亚世界”这一更为广阔的视域中研究“东亚世界”的研究者增多。广濑宪雄著《东亚的国际秩序和古代日本》及《古代日本的外交史》①廣瀬憲雄.東アジアの国際秩序と古代日本[M].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廣瀬憲雄.古代日本の外交史——東部ユーラシアの視点から読み直す[M].東京:講談社選書,2014.将吐蕃、突厥、回鹘、辽、金、西夏等中国王朝纳入古代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中,以中国长城南北的农牧王朝关系构成的东亚国际环境为背景,探讨了13 世纪以前的古代中日关系。铃木靖民在《古代日本和东亚交流》一书中也论及“东部欧亚世界”的问题②鈴木靖民.古代日本の東アジア交流[M].東京:勉誠出版,2016.。近年,主张将“东亚世界”这一概念的内涵向欧亚大陆东部区域扩大的见解在日本史学界占据上风。例如,在2011 年日本历史学会研究会年会上,提出了替代“东亚世界论”的“东部欧亚大陆论”。2011 年,在历史科学协会主办的“世界史认识与东亚”的学术研讨会上,山内晋次对于“东亚世界论”提出了批判,并提出了“东部欧亚大陆”这一研究视野③山内晋次.「東アジア史」再考[J]//歴史評論,2011(5).。
平成时代后期有关“东亚世界论”的研究成果还有:森公章著《倭五王——5 世纪的东亚和倭王群像》、铃木靖民等人著《古代亚洲的道路和交通》、铃木靖民著《日本的古代国家形成和东亚》、鈴木靖民等编《石井正敏著作集1古代日本列岛和东亚》、川越泰博等编《石井正敏著作集3 高丽、宋元和日本》等④森公章.倭の五王――五世紀の東アジアと倭王群像[M].東京:山川出版社,2010.鈴木靖民他.古代アジアの道路と交通[M].東京:勉誠出版,2010.鈴木靖民.日本の古代国家形成と東アジア[M].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鈴木靖民,赤羽眶由,浜田久美子.石井正敏著作集1古代日本列島と東アジア[M].東京:勉誠出版,2017.川越泰博,岡本真,近藤剛.石井正敏著作集3 高麗·宋元と日本[M].東京:勉誠出版,2017.。此外,铃木靖民编《古代日本的异文化交流》一书汇集了中日韩三国几十位研究者有关古代日本和朝鲜、中国之间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佛教、信仰交流方面的论文⑤鈴木靖民.古代日本の異文化交流[C].東京:勉誠出版,2008.。
古代日本移民集团“渡来人”问题是古代东亚各国各民族互动情况下产生的历史现象,是牵涉东亚历史整体的重要学术问题。平成时代关于古代“渡来人”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山尾幸久《5 世纪的日朝关系和移民》、加藤谦吉《大和政权和古代氏族》、渡边光敏著《古代天皇渡来史》、和田萃《渡来人和日本文化》、胡口靖夫著《近江朝和渡来人》、田中史生著《日本古代国家的民族统治和渡来人》、上田正昭编《古代的日本和渡来文化》、加藤谦吉著《秦氏和其民》、龟田修一《铁和渡来人》、加藤谦吉著《吉士和西汉氏》、加藤谦吉《东汉氏和桧前》、加藤谦吉《大和政权和史制》、加藤谦吉著《大和的豪族和渡来人》、田中史生《屯仓的渡来人和地域社会》、田中史生《渡来人和王权、地域》、丁珍娥《奈良时代的渡来人的叙位》、加藤谦吉《初期藤原氏和渡来人的交流》、大桥信弥著《古代豪族和渡来人》、丁珍娥《平安前期的渡来系官员的晋升》、直木孝次郎著《日本古代的氏族和国家》、田中史生《倭国和渡来人》、平野邦雄著《归化人和古代国家》(主要内容为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的研究成果)、关晃著《归化人》、田中史生著《越境的古代史》、加藤谦吉《汉氏和秦氏》、上田正昭著《渡来的古代史》等①山尾幸久.五世紀の日朝関係と移住民[C]//山尾幸久.古代の日朝関係.東京:塙書房,1989.渡辺光敏.古代天皇渡来史[M].東京:小学館,1991.加藤謙吉.大和政権と古代氏族[M].東京:吉川弘文館,1991.和田萃.渡来人と日本文化[C]//岩波講座日本通史3,東京:岩波書店,1994.胡口靖夫.近江朝と渡来人[M].東京:雄山閣,1996.田中史生.日本古代国家の民族支配と渡来人[M].東京:校倉書房,1997.上田正昭.古代の日本と渡来の文化[M].東京:学生社,1997.加藤謙吉.秦氏とその民[M].東京:白水社,1998.亀田修一.鉄と渡来人[J].福岡大学総合研究報240 号,2000.加藤謙吉.吉士と西漢氏[M].東京:白水社,2001.加藤謙吉.東漢氏と檜前[J].東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11 号,東京:大和書房,2002.加藤謙吉.大和政権とフミヒト制[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加藤謙吉.大和の豪族と渡来人[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田中史生.ミヤケの渡来人と地域社会[J].日本歴史646,2002.田中史生.渡来人と王権·地域[C]//鈴木靖民.日本の時代史2 倭国と東アジア[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丁珍娥.奈良時代における渡来人の叙位[C]//人間文化論叢4,2002.加藤謙吉.初期の藤原氏と渡来人の交流[C]//佐伯有清.日本古代中世の政治と宗教.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大橋信弥.古代豪族と渡来人[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丁珍娥.平安前期における渡来系官人の昇進[J].続日本紀研究351,2004.直木孝次郎.日本古代の氏族と国家[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5.田中史生.倭国と渡来人[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5.平野邦雄.帰化人と古代国家[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7.関晃.帰化人――古代の政治·経済·文化を語る[M].東京:講談社,2009.加藤謙吉.漢氏と秦氏[C]//荒野泰典ほか.東アジアの成立.東京:吉川弘文館,2010.上田正昭.渡来の古代史――国のかたちをつくったのは誰か[M].東京:角川選書,2013.。目前有关渡来人的问题欠缺对“秦人”“汉人”“今来汉人”的专题研究。
遣隋使和遣唐使问题也是涉及东亚历史整体的重要课题,在平成时代,其主要研究成果有:气贺泽保规编《遣隋使看到的风景》、东野治之著《遣唐使和正仓院》、新藏正道《大宝遣唐使派遣的背景》、河内春人《大宝律令的形成和遣唐使派遣》、东野治之著《遣唐使船》、专修大学和西北大学共著《遣唐使所看到的中国和日本》、东野治之著《遣唐使》、森公章著《遣唐使和古代日本的对外政策》、森公章著《遣唐使的光芒》、古濑奈津子著《遣唐使所看到的中国》、榎本淳一著《唐王朝和古代日本》、山内晋次《九世纪东部欧亚世界的变貌》等②氣賀澤保規.遣隋使がみた風景――東アジアからの視点[M].東京:八木書店.東野治之.遣唐使と正倉院[M].東京:岩波書店,1992.新蔵正道.大宝の遣唐使派遣の背景[J].続日本紀研究293,1995.河内春人.大宝律令の成立と遣唐使派遣[J].続日本紀研究305,1996.東野治之.遣唐使船[M].東京:朝日新聞社,1999.専修大学·西北大学共同プロジェクト.遣唐使見た中国と日本[M].東京:朝日新聞社,2005.東野治之.遣唐使[M].東京:岩波書店,2007.森公章.遣唐使と古代日本の対外政策[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8.森公章.遣唐使の光芒――東アジアの歴史の使者.東京:角川学芸出版,2010.古瀬奈津子.遣唐使の見た中国[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榎本淳一.唐王朝と古代日本[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8.山内晋次.九世紀東部ユーラシア世界の変貌――日本遣唐使関係資料を中心に[C]//角田文衛監修、古代学協会編.仁明朝史の研究――承和転換期とその周辺.京都:思文閣出版,2011.。
唐朝地方政权渤海国与日本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双向关系问题,亦与东亚历史的整体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平成时代,此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上田雄、孙荣健合著《日本渤海交涉史》、村井章介《汉诗和外交》、上田雄、孙荣健合著《日本渤海交涉史》(修订版)、上田雄著《渤海使的研究》、古畑彻《古代日本海沿岸各地域间的交流》、铃木靖民《渤海国的结构和展开》、滨田耕策《渤海国的遣日本使》、滨田耕策著《渤海国兴亡史》、酒寄雅志著《渤海和古代日本》、石井正敏《围绕初期日本、渤海交涉》、石井正敏《日本、渤海交涉和渤海高句丽继承国意识》、石井正敏《渤海王世系》、石井正敏著《日本渤海关系史的研究》、浜田久美子《延喜式中所见外国使节迎接使》、浜田久美子《古代日本的宾礼受容》、浜田久美子《汉诗文中所见弘仁六年的渤海使》、浜田久美子《弘仁十二年的渤海使》、森公章《日渤关系中的年期制的形成及其意义》、广濑宪雄《关于日本渤海间的拟制亲族关系》、广濑宪雄《关于渤海的对日外交文书》等①上田雄,孫栄健.日本渤海交渉史[M].東京:六興出版社,1990.村井章介.漢詩と外交[C]//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史4.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3.上田雄,孫栄健.日本渤海交渉史(改訂版)[M].東京:彩流社,1994.上田雄.渤海使の研究[M].東京:明石書店,2002.古畑徹.古代における日本海沿岸諸地域間の交流――古代日朝間交流の一齣として[C]//原尻英樹,六反田豊.半島と列島のくにぐに――日朝比較交流史入門[M].東京:新幹社,1996.鈴木靖民.渤海国家の構造と展開[J].朝鮮学報170,1999.濱田耕策.渤海国の遣日本使[J].慶北史学23,2000.濱田耕策.渤海国興亡史[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0.酒寄雅志.渤海と古代の日本[M].東京:校倉書房,2001.石井正敏.初期日本·渤海交涉をめぐる一問題[C]//日本渤海関係史の研究[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1.石井正敏.日本·渤海交渉と渤海高句麗継承国意識[C]//日本渤海関係史の研究[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1.石井正敏.渤海王の世系[C]//日本渤海関係史の研究[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1.石井正敏.日本渤海関係史の研究[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1.浜田久美子.延喜式に見える外国使節迎接使[J].延喜式研究,2002.浜田久美子.古代日本における賓礼の受容[C]//日本と渤海の古代史.東京:山川出版社,2003.浜田久美子.漢詩文にみる弘仁六年の渤海使[J].法政史学66,2006.浜田久美子.弘仁十二年の渤海使[J].法政大学大学院紀要57,2006.森公章.日渤関係における年期制の成立とその意義[C]//森公章.遣唐使と古代日本の対外政策[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8.広瀬憲雄.日本――渤海間の擬制親族関係について――『古代東アジア世界』の可能性[C]//専修大学社会知性開発研究センター.東アジア世界史研究センター年報3,2009.広瀬憲雄.渤海の対日本外交文書についてーー六国史と類聚国史の写本調査から[J].続日本紀研究396,2012.。
平成时代以文献研究阐释日本与东亚国家关系的主要成果有:三品彰英著《〈日本书纪〉朝鲜关系记事考证》、佐藤信编《古代多胡碑和东亚》、武田幸男著《与广开土王碑的对话》、川添房江著《源氏物语和东亚世界》②三品彰英.日本書紀朝鮮関係記事考証[M].東京:天山舎,2002.佐藤信.古代多胡碑と東アジア[M].山川出版社,2005.武田幸男.広開土王碑との対話[M].東京:白帝社,2007.川添房江.源氏物語と東アジア世界[M].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会,2007.遠藤慶太.東アジアの日本書紀[M].東京:吉川弘文館,2012.、远藤庆太著《东亚的〈日本书纪〉》等。远藤庆太在《东亚的〈日本书纪〉》中论述了古代东亚国际形势与《日本书纪》产生的关系,提出:《日本书纪》是日本古代史书的集大成,纵观其编纂过程,起源于钦明朝的“日嗣”(帝纪)的编纂,推古朝时期纂成《天皇纪》《国纪》,是这个时期日本和东亚各国(百济、高句丽、隋、新罗)交涉中自觉、高扬的国家意识为背景,《日本书纪》也是日本在与新罗的对抗关系中产生,这是值得重视的观点。
汉字和佛教对“东亚世界”文化的同质化贡献巨大。平成时代关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形成过程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李成市著《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佐藤信《古代的汉字受容》、水口干记著《日本古代汉籍受容的历史研究》、福士慈稔《关于新罗佛教对10 世纪初以前的日本各宗的影响》、佐藤信《日本汉字文化的受容和展开》、金文京著《汉文和东亚》、佐藤信《古代日本列岛的汉字文化受容的地域特性的研究》、铃木靖民著《古代东亚的佛教和王权》等③李成市.東アジア文化圏の形成[M].東京:山川出版社,2000.佐藤信.古代における漢字受容[C]//出土史料の古代史.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02.水口幹記.日本古代漢籍受容の史的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5.福士慈稔.十世紀初までの日本各宗における新羅仏教の影響について[J].身延論叢12 号,身延山大学,2007.佐藤信.日本における漢字文化の受容と展開[J].法政史学第七二号,2009.金文京.漢文と東アジア――訓読の文化圏[M].東京:岩波新書,2010.佐藤信.古代日本列島における漢字文化受容の地域的特性の研究[C]//佐藤信.科学研究費報告書,2011.鈴木靖民.古代東アジアの仏教と王権 王興寺から飛鳥路へ[M].東京:勉誠出版,2010.。
古代日朝关系很多时候与东亚历史全局有关。平成时代关于古代日朝关系史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山尾幸久著《古代日本的日朝关系》、铃木靖民《伽耶史的展开和倭》、田中俊明著《大伽耶联盟的兴亡和只有“任那”》、田中俊明《围绕加耶的国际环境》、李永植著《加耶各国和任那日本府》、铃木靖民《关于加耶的铁和倭王权的历史眺望》、铃木秀夫著《古代倭国和朝鲜各国》、铃木靖民著《增补改订 加倻为何灭亡?》、罗幸柱《古代朝日关系中的“质”的意义”》、山尾幸久著《筑紫君磐井的战争》、山笠井倭人著《古代日朝关系和〈日本书纪〉》、山尾幸久《倭王权和加罗各国之间历史关系》、山尾幸久《五、六世纪的日朝关系》、山尾幸久《古代日朝关系研究的现阶段》、森公章《关于加耶灭亡后的倭国和百济的任那复兴策》、浜田耕作著《新罗国史的研究——从东亚的视点》、武田幸男编《思考古代——日本和朝鲜》、佐藤信、藤田覚著《前近代的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铃木靖民著《古代东亚中的日本和新罗》、朴天秀著《伽耶和倭》、田中俊明著《古代的日本和朝鲜》、铃木靖民《古代东亚中的日本和朝鲜》①山尾幸久.古代日本の日朝関係[M].東京:塙書房,1989.鈴木靖民.伽耶史の展開と倭[C]//鈴木靖民.巨大古墳と伽耶文化.東京:角川書店,1992.田中俊明.大伽耶連盟の興亡と「任那」[M].東京:吉川弘文館,1992.田中俊明.加耶をめぐる国際環境[C]//新版古代の日本2,東京:角川書店,1992.李永植.加耶諸国と任那日本府[M].東京:吉川弘文館,1993.鈴木靖民.加耶の鉄と倭王権についての歴史的パースペクティヴ[C]//鈴木靖民.日本古代国家の展開.京都:思文閣出版,1995.鈴木秀夫.古代の倭国と朝鮮諸国[M].東京:青木書店,1996.鈴木靖民他.増補改訂 伽耶はなぜほろんだか[M].東京:大和書房,1998.羅幸柱.古代朝·日関係における「質」の意味――特に百済の「質」の派遣目的を中心として[J].史観134,1996.山尾幸久.筑紫君磐井の戦争[M].東京:新日本出版社,1999。笠井倭人.古代の日朝関係と『日本書記』[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0.山尾幸久.倭王権と加羅諸国との歴史的関係[J].青丘学術論集15,韓国文化研究振興財団,1999.山尾幸久.五、六世紀の日朝関係――韓国の前方後円墳の一解釈[J].朝鮮学報179,2001.山尾幸久.古代日朝関係研究の現段階[J].朝鮮学報179,2001.森公章.加耶滅亡後の倭国と百済の「任那復興」策について[J].東洋大学文学部紀要史学科篇27,2002.濱田耕策.新羅国史の研究――東アジア史の視点から[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武田幸男.古代を考える 日本と朝鮮[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5.佐藤信、藤田覚.前近代の日本列島と朝鮮半島[M].東京:山川出版社,2007.鈴木靖民.古代東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と新羅[C]//前近代の日本列島と朝鮮半島.東京:山川出版社,2007.朴天秀.伽耶と倭[M].東京:講談社,2007.田中俊明.古代の日本と朝鲜[M].東京:山川出版社,2009.鈴木靖民.古代東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と朝鮮[C]//日本の古代国家形成と東アジア.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
我国古代东北民族高句丽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历史产生过极大影响。平成时代学界关于高句丽与东亚历史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武田幸男著《高句丽史和东亚》、卢泰敦《五-六世纪东亚国际形势与高句丽的对外政策》等②武田幸男.高句麗史と東アジア[M].東京:岩波新書,1989.盧泰敦.五~六世紀東アジア国際情勢と高句麗の対外政策[C]//高句麗史研究.ソウル:四季節出版社,1999.。
20 世纪90 年代(平成时代)以来,我国学界在整体把握东亚历史以及相关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其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沈仁安著《倭国和东亚》、沈仁安著《从中国看日本的古代》(该著是对沈仁安《日本史研究序说》③沈仁安.日本史研究序说[M].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的翻译)、沈仁安《早期日朝关系初探》、韩昇著《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韩昇著《东亚世界形成史论》、韩昇著《海东集》等④沈仁安.倭国と東アジア[M].東京:六興出版,1990.沈仁安.早期日朝关系初探[C]//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韩昇.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韩昇.海东集——古代东亚史实考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此外,宋成有、王小甫、冯立君、朴真奭、李宗勋、姜龙范、李梅花、高明士等人的研究成果值得关注⑤宋成有.东北亚传统国际体系的变迁[M].台北:易风格数位快印有限公司,2002.宋成有.魏晋南北朝期の東北アジア国家と仏教の伝播――異質文化接受の特徴[C]//鈴木靖民.古代日本の異文化交流.東京:勉誠出版,2008.王小甫.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冯立君.唐朝与东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朴真奭,李宗勋.中朝日关系史(古代篇)[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李宗勋.唐·新罗·日本政治制度比较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姜龙范,刘子敏.清代中朝日关系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李梅花.10——13 世纪宋、丽、日文化交流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高明士.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近年笔者投入极大的精力从东亚区域史视角研究了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古代中日关系以及古代东亚国际政治体系、东亚移民史等课题,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汉字与日本文化》《试述汉字对奈良时代以前的日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关于东亚历史视阈下古代中日民族关系研究动态》《“东亚世界论”研究动态》《日本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古代东亚社会》《试论4-7 世纪朝鲜半岛和古代东亚国际政治》《试论古代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与日本移民集团“秦人”的形成》《试述古代中日两国间的国际认知和外交政策》等①蔡凤林.汉字与日本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蔡凤林.试述汉字对奈良时代以前的日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蔡凤林.关于东亚历史视阈下古代中日民族关系研究动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蔡凤林.日本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古代东亚社会[J].日本问题研究,2019(1).蔡凤林.试论4—7 世纪朝鲜半岛和古代东亚国际政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蔡凤林.试论古代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与日本移民集团“汉人”的形成[C]//杨伯江.日本文论,2019(2).试述古代中日两国间的国际认知和外交政策[J].世界民族,2019(5).蔡凤林.“东亚世界论”研究动态[C]//蔡凤林.中日民族文化比较研究论丛(第二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9.。从东亚区域史视角研究日本历史无疑是正确的治学思路,符合日本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但是有关日本古代国家形成动因的研究,研究者们均止于对古代东亚国际环境影响的笼统阐述,而没有阐明作为孤悬大洋的日本列岛,其古代国家形成史何以与东亚地区历史产生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这一重要的学术问题。通过上列论文,笔者提出以下一己之见:因古代中日文化发展进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古代日本对中国文明的高度依赖,导致其将作为文明通道的朝鲜半岛视为生命线,与高句丽、新罗乃至中国争夺朝鲜半岛,成为推进古代日本国家形成(包括早期国家和律令制国家形成)的根本动力;朝鲜半岛问题是古代中日关系乃至包括中国、朝鲜和日本在内的古代东亚区域史展开的焦点问题。
三.从平成时代“东亚世界论”研究动态看当代日本对华社会思潮的一个侧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史学界出于对被美国占领下的日本的国家命运的思考,开始系统地将日本历史纳入古代东亚史体系中进行整体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关于东亚古代历史的体系性,研究者们提出了“社会发展平行论”“世界帝国论”“册封体制论”“国际契机论”等学说②蔡凤林.关于东亚历史视域下的古代中日民族关系史研究动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基于统一政治秩序的古代“东亚世界”是否存在,有待深入研究,但是研究者努力将东亚各国的历史视为相互关联、影响的有机结构而进行整体研究的区域史研究思路和目标,无疑是正确的。如本文所述,日本平成时代以后,学界继续整体把握东亚历史,且出现了以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视野研究这一课题的学术倾向。但是从历时性视角对“东亚世界论”的研究动态进行宏观观察时,会发现平成时代的日本学界对日本历史的研究出现了研究内容的“个别分散化”倾向③鬼頭清明.日本古代史研究の現状と課題[C]//鬼頭清明.日本古代史研究と国家論.東京:新日本出版社,1993.,虽然这一方面意味着日本学界的日本史研究逐步细化,但同时也表明研究工作逐渐失去了大视野、大目标。另外,自从西岛定生倡导“东亚世界”的存在以来,关注“东亚世界”存在的日本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是在日本的中国史研究者中关注“东亚世界论”的人绝少④金子修一.東アジア世界論[C]// 荒野泰典,石井正敏,村井章介.日本の対外関係1東アジア世界の成立.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200.。
目前,在日本史学界依然有很多研究者在东亚历史的视阈下辛勤研究日本历史、中日关系和日韩、日朝关系,但是与传统的日本史研究以及日本考古学研究等领域相比,对这一领域所投入的研究精力,不及其十分之一⑤池田温.東アジアの文化交流史[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15.。关于“东亚世界论”的研究,目前尽管围绕东亚前近代的历史东亚各国的研究者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观点,但他们以实证、冷静的态度探究古代东亚社会“超越境界”的统一的历史展开过程,并挖掘出了许多新的史实,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①佐藤信,藤田覚.前近代の日本列島と朝鮮半島·序[M].東京:山川出版社,2007.。不过也和日本学界一样,关于整体把握东亚历史的力度依然不够。
在全球化笼天下为一体的今天,促使各国各民族纷纷走向文化自觉,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文化传统和模式,加之国际政治的多元化多极化,出现了“越是全球化就越强调区域化、本土化、民族化”和强调本国文化优秀性的倾向,在一些有历史宿怨的民族国家之间更是如此。20世纪80 年代末以来,受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影响力减退的影响,日本相继出现了“文化民族主义”、新国家主义和基于自由主义史观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表现出了强化民族主义,进一步否定和淡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血脉相连的社会思潮。尽管如上所述,平成时代日本学界从东亚区域史视角或基于“东亚世界”的理论,对古代中日关系、日韩、日朝关系多有整体研究,且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有一部分日本右翼研究者始终试图割裂日本历史文化和东亚大陆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强调日本历史文化发展的独自性,这是平成时代日本学界对“东亚世界论”反其道而出现的新的研究动态。
例如,自平成时代以来,关于日本文化的起源,在日本学界兴起了所谓的“文明之海洋史观”“海洋帝国论”(以下简称“日本海洋文明论”)等。先后任早稻田大学教授、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的川胜平太自1995 年至2001年相继发表论文《文明的海洋史观》②川勝平太.文明の海洋史観[J].早稲田政治経済学雑誌,第323 号,2005.或出版专著《从海洋观察历史》《文明的海洋史观》和《海洋联邦论》③川勝平太.海から見た歴史[M].東京:藤原書店,1996.川勝平太.文明の海洋史観[M].東京:中央公論社,2007.川勝平太.海洋連邦論——地球をガ-デンアイランズに》,東京:PHP 研究所,2001.,参照某些欧美新理论强调日本历史发展与英国的共同性,试图对日本历史文化进行“去中国化”。曾任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副校长的白石隆也在2000 年出版《海洋帝国:如何思考亚洲》一书④白石隆.海の帝国――アジアをどう考えるか[M].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9.,与川胜平太的“文明之海洋史观”桴鼓相应。
与此同时,在日本学术界出现了一股以海洋文明论重新定位日本文化的政治思潮。其标志是民间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的智囊机构——财团法人日本国际讨论会于1998 年成立了“海洋国家研究小组”,推进“日本海洋文明”论的政治化研究。该研究分四个阶段开展了研究活动。第一阶段(1998 年度)是“日本的认同:既不是东洋也不是西洋的日本”;第二阶段(1999 年度)是“日本的战略:从岛国到海洋国家”;第三阶段(2000年度)是“日本的战略:海洋国家日本的构想”;第四阶段(2001 年度)是“海洋国家日本:其文明和战略”。由于海洋国家研究小组汇集了日本学界的中坚力量,其中不少人又同时参加了当时小渊惠三内阁“21 世纪构想”的政策制定集团并作为主要负责人⑤周伟嘉.海洋日本论的政治化思潮及其评析[J].日本学刊,2001(2).。总之,自1998 年至今,支持“文明之海洋史观”和“海洋帝国论”的日本研究者多次举办“海洋国家日本”的系列专题研讨会。有很多大学教授、文化人士以及政府官员参加研讨会,对所谓的“文明之海洋史观”呐喊助威。如参加第一期研讨会的27 名人员中,有东京大学教授青木保和北冈伸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川胜平太、学习院大学教授坂本多加雄、神户大学教授五百旗头真以及电器通讯大学教授西尾干二等人,以及评论家草柳大蔵、西部迈、读卖新闻社调查研究本部主任研究员山田宽、文艺春秋出版企划局长白川浩司等人。还有日本前驻德大使有马龙夫、参议院议员石井一二、众议院议员岩国哲人和广中和歌子、国际交流基金理事长前驻英大使藤井宏昭等人⑥伊藤憲一.日本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西洋でも東洋でもない[M].東京:フォレスト出版,1999.。
以川胜平太、白石隆为首的日本右翼研究者,平成时代以来所鼓吹的“文明的海洋史观”和“海洋帝国论”,在日本学界乃至政界引发了“邪风之至,疾如风雨”之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他们试图重新定位日本文化在东亚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否定日本文化与以中国文明为核心的东亚大陆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近年严绍璗、蔡凤林、陈秀武等中国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文明的海洋史观”和“海洋帝国论”进行了驳斥①严绍璗.日本当代海洋文明观质疑[J].日本学论坛,2005(3).蔡凤林.中国民族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3).蔡凤林.汉字与日本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陈秀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海洋思想的变迁[J].日本问题研究,2018(3).。中国学界需要进一步深入批判这一谬论。
古代日本属于移民国家,日本民族的核心部分形成后,在日本被称为“秦人”“汉人”“今来汉人”的中国人经由朝鲜半岛移居日本列岛,他们实质性地承担了古代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的重任。甚至能够认为,是这些中国移民奠定了日本古代国家和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础。有关这些移民集团的历史,在日本的教科书中很少出现,在日本学界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是来自中国,因而在日本社会遭受另眼看待。可能是出于文化上“去中国化”的目的,近年很多日本研究者将“秦人”和西域人联系起来,例如,久慈力认为“秦人”是来自信仰景教的犹太人②久慈力.シルクロード渡来人が建国した日本――秦氏、蘇我氏、藤原氏は西域から来た[M].東京;現代書館,2005.。公元70 年,罗马帝国摧毁耶路撒冷,从此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其中确实有少数来到中国。但根据现有史料,犹太人在中国的活动,始于唐朝,盛于宋朝,以开封一地为最多③牟宗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45.。因此日本研究者所主张的“秦人”是犹太人后裔,是一个完全悖离客观史实的谬论和研究动态,近年日本学界将日本古代移民集团“秦人”和西域人联系起来的研究者为数不少,这是学界须予高度关注的严重的学术态势,笔者主张日本古代移民集团“秦人”是移居朝鲜半岛的中国秦朝人的后裔④蔡凤林.试论古代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与日本“秦人”的形成[J].日本文论,2019(2).。古代中国人移居日本列岛并对推进日本社会文明进程启程、飞跃做出巨大历史贡献,这是东亚各国各民族历史内部互动的结果,学界应基于这样的学理思考予以深入系统的研究。
上述日本研究者提出的“日本海洋文明论”抑或“‘秦人’西域人”论”,虽内容不同,然殊途同归,目标一致,这些谬论无一不是试图割断中日文化之间的深厚联系,否定中国文化推进日本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贡献。这些谬论虽然不占据学界主流,但本质上作为一种政治导向,表露出了平成时代日本对华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故不可小觑,我国学界须予高度警惕并进行深入批判。
四、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当前世界已进入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随之,中日关系也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实现学术经世致用的现实关怀和服务目标,我国日本史研究需要根据国家、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从理论和方法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日本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目前,传统的世界史研究逐步转向全球史研究。全球史研究的意义,除了帮助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摆脱“西方中心论”,并推进地区和各国共同处理好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共同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移民问题、传染性疾病等)之外,其学术意义还在于尽力更多地发现各区域历史内部的结构性有机关联以及各国历史展开之间的共同点和互动性,以淡化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历史认识和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的冲突。
20 世纪90 年代(日本平成时代)以来,我国的日本史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不容否认的学术态势是,我国日本史学界对日本历史的研究更注重对中日近现代外交关系的研究,对日本古代史和古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明显缺少积极性,研究队伍枯萎,大有“昨夜星辰已坠落”之感,学科状况不容乐观。不详古,焉知今。历史哲学的魅力在于能以深沉和凝重的理性阐释当代社会现象。对于中日关系,唯深知其历史所缘起,才能领悟其当时所滋延;近现代中日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如近代日本“大陆政策”以及朝鲜半岛问题等),有的早在古代即已出现其雏形,把握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要以史为鉴。
与日本、韩国的学界相比,目前我国日本史研究界对建构东亚历史叙述体系和历史发展脉络全局的关注不够,结构性地整体把握东亚历史的问题意识淡泊,这导致目前该研究领域缺乏理论深度及科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降低了这一研究领域应有的学术价值、理论和现实意义。这种研究态势,不利于我国日本史研究的学科布局和结构体系的全面发展。如果失去宏阔视野和思路,纵然在微观或个案问题的研究上可能达到“求真”的要求,但是仍然无法在整体上达到“求通”的高度。在当前世界史研究向全球史研究发展的学术语境下,我国日本史学界有必要从自己的视角重新审视、发现如“东亚世界论”这样的整体把握东亚历史的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入系统地研究东亚区域史,以增强东亚各国之间的历史连带感和未来命运与共的历史责任观。从微观专题研究与宏观历史叙述的双重层面,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关照现实的智库功能和资政作用,为我国对日政策的制定与推行提供可资参考的历史依据,帮助解决目前中日关系所面临的问题,服务于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大局,并及时敏锐地揭示当代日本的对华社会思潮,阻止日本文化的“去中国化”,同时为构建东亚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应该是我国日本史学界的基本任务所在。衷心期待我国学者在东亚区域史研究方面领先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