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四肢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超声表现分析
2020-12-10吴西博霍亚玲陈慧敏
吴西博 霍亚玲 陈慧敏 王 丹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指血液从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的破口流出,并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的血肿[1-2],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损伤并发症。外伤、医源性损伤或感染等是导致假性动脉瘤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3]。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医源性损伤在假性动脉瘤的病因中占据较大比例,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但四肢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体检时可发现震颤、可闻及血管杂音的搏动性包块,临床经动脉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四肢假性动脉瘤的难度不大。四肢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性较高[4],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对症施治十分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假性动脉瘤的特异性较高[5],本文通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在四肢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断、鉴别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四肢假性动脉瘤的超声表现,为临床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证实的四肢假性动脉瘤患儿20 例,男性12 例,女性8 例;年龄4~12 岁,平均(7.65±2.06)岁;股动脉14 例,桡动脉3 例,肱动脉2 例,骼外动脉1 例;心血管动脉穿刺治疗16 例,外伤4 例。纳入标准:(1)患儿存在搏动性肿块、明显触痛、血管杂音等临床症状体征;(2)所有患儿均经手术、CT 及MRI 检查证实为四肢假性动脉瘤。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儿;(2)存在先天性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仪器选用日本ALOKA F75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按照检查部分的不同选择合适频率的探头,低频探头频率为3.0~5.0 MHz,高频探头频率为7.0~10.0 MHz。指导患儿取平卧位,将检查部位充分暴露,先通过二维超声对检查部位进行直接扫查,对肿物所在部位、大小、数量、性质、回声等进行探查并记录,对病灶处动脉壁是否存在破口或中断进行观察,了解肿物与周围动脉连接情况以及周边血栓情况。调整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模式,对瘤体内血流信号、破口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再应用脉冲多普勒对瘤体内、破口处的血流频谱进行探测,同时对血流速度进行测量。
1.3 评价与判定标准
以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为参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对四肢假性动脉瘤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准确率
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20 例四肢假性动脉瘤,完全符合,诊断准确率为100.00%。检测出单纯囊瘤5 例,混合囊瘤,多囊瘤4 例。
2.2 四肢假性动脉瘤的超声表现
四肢假性动脉瘤的二维超声表现:二维超声显示受损血管周围可观察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的搏动性包块,为类圆形或是不规则性的单一包块;肿块无明显包膜及典型的血管壁结构,瘤腔内壁可观察到低等或中等回声,提示周围附壁存在血栓或血凝块;四肢假性动脉瘤的直径在4.4×5.5 cm~8.1×6.5 cm;瘤腔同相邻动脉管壁的通道约为1.5~7.5 mm,可观察到“云雾状”光点回旋,为血管破裂口。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表现:瘤体内出现血管紊乱状况,呈“涡流”状,可观察到红蓝相间的低速血流信号,并成“云雾”状移动;当瘤体内存在血栓,彩色血流显像显示为局限性充盈缺损,可观察到瘤体和病变动脉间存在血流速沟通;在破口处可探测到收缩期流向瘤腔的高速射流,而舒张期可观察到从瘤体内通过破口返回的花色血流束;另外破口较小者的血流充盈情况不佳血流颜色暗淡,破口较大者则存在良好的血流充盈。
频谱多普勒超声表现:可检测到四肢假性动脉瘤内部出现湍流样血流频谱,在相通之处(破口处)可检测到高速双向血流频谱,在压迫动脉近端时血流速度下降;舒张期血流从瘤体向动脉流入,收缩期则相反。本次研究中20 例患儿的血流频谱为275~531 cm/s,平均(405.65±32.87)cm/s。
3 讨论
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同感染、外伤有关,是一种搏动性的囊性或囊实性包块[6],并不是真正的肿瘤,听诊时可听见血管杂音,对包块近端动脉进行压迫时,包块会缩小、震颤,且杂音减弱并逐渐消失[7]。近年来,假性动脉瘤发病率随着介入性诊断或治疗的增加而持续升高,这与穿刺技术不成熟、围术期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使用等有关[8]。四肢为假性动脉瘤的高发部位,交通事故的频发导致四肢假性动脉瘤患患者数不断增多,该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当瘤体破裂时,会导致出血,引起昏迷、中风、偏瘫等严重不良后果[9],甚至危及患者 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尽早发现、确诊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对四肢假性动脉瘤进行诊断外,临床通过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可对瘤体部位、大小、数量、瘤内是否存在附壁血栓等进行明确,且血管造影显示的瘤腔影像比瘤体实际大小更小,可为临床诊断、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但血管造影存在一定的侵入性,可能会出现对比剂反应。CT 和MRI 检查应用在四肢假性动脉瘤诊断中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MRI检查能够获得瘤体各种成分的信号,判断瘤体及血栓形成情况,但该检查方式的价格昂贵,不适合在基层医院中普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流动力学判定中的优势明显,且具有操作简捷、重复性好、无创、经济实用、可实时检测等诸多优势[10-11]。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将四肢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量从多角度、多方位清晰、实时地显示[12],便于临床观察是否存在血栓形成,可发现动脉破口大小、肿块与动脉间的通道,将破裂血管、假性动脉瘤间解剖结构的变化完整出现在显示器[13],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另外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指导操作者按压异常通道,有利于操作者对阻断异常通道血流的压迫方向以及力度进行掌握[14],可促进临床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的提升,在缓解患儿痛苦的同时可使治疗相关并发症减少。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四肢假性动脉瘤的典型表现为:超声探测到的动脉瘤壁并不是真正的动脉壁结构;另外在瘤腔内血液流速慢,因此经彩超能够检测到“云雾状”的血流[15],导致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高。四肢假性动脉瘤破裂口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瘤内血流量以及血流速度[16],通过超声的不同图像能够对血流量进行判断。本次研究中彩超检查结果显示,瘤腔内血流显像典型表现为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五色镶嵌信号,例如破裂口较小,瘤体内的血流量则较小,导致瘤腔充盈不理想,因此呈五色镶嵌信号;破裂口大,瘤体中的血流量则较大,会导致瘤腔完全充盈,因此能显示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根据血流信号能对破裂口大小进行判断。同时动脉收缩期、舒张期的超声血流显像为血流“往返图像”,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双向双期”图像,均可视为四肢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表现[17-18]。
本次研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表明该检查方式在诊断四肢假性动脉瘤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避免误诊。通过查阅临床相关文献和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发现,患儿体质肥胖、瘤体组织周围存在淤血、破裂口水肿或狭窄均可能对超声显像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误诊,故为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实际工作中应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探头频率以及血流、声束角度。另外临床诊断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将四肢假性动脉瘤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区分,以降低误诊率。具体包括:(1)真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的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二维超声可见动脉血管壁平滑肌萎缩、血管壁变薄且弹性差,呈囊状扩张;血管壁完整且无瘤壁破裂口,经彩超可观察到瘤体内血流速度缓慢,呈现低速双向血流频谱;真性动脉瘤的瘤壁为三层结构,而假性动脉瘤的组成主要为动脉内膜及其周围组织。(2)动静脉瘘,静脉瘘的血流周期均经彩超检测为五色血流图像。(3)血肿,血肿、脓肿内未检测到血流信号,且在压迫后血肿不会出现变化;而经彩超可检测到假性动脉瘤内出现血流信号,被压迫后肿块会变小。四肢假性动脉瘤通常无法自愈[19],在确诊后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避免因瘤体破裂而导致死亡。彩超不仅能够对该病进行有效的诊断,且治疗导向价值较高[20],能够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四肢假性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