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言语训练充盈阅读课堂

2020-12-09陈骏

江西教育C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习作

陈骏

要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必须充分利用阅读课堂,把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夯实学生的语言表达基础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正如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伯棠先生所说:“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首先要抓源,把作文训练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写;其次要抓流,把作文训练跟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有话该怎样写。源和流一起抓,才能收到实效。”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案例,从利用阅读课堂充分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层面,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训练意识:从淡薄走向强化

在以往教學实践中,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很多教师存在语言文字训练意识淡薄的情况。近年来则有所改观,较为注重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的训练,但语言文字训练意识仍处于淡薄状态。例如,在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时,教师的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而忽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从语文的角度,立足于言语训练来审视一切课堂行为,这里的“一切”就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

王尚文教授说:“语文意识是指我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对语文的自觉关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语文意识,能够用语文的眼睛去发现,用语文的耳朵去倾听,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言语训练点,主动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关注言语现象、言语形式,才能加强读书训练和字词句的运用训练,摒弃烦琐的内容分析,转变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训练目标:从理解指向表达

在教学中,许多阅读课堂也有写作训练,但这些训练往往指向内容的理解,如“学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写写你的感受、收获”等。这些训练往往偏重人文内涵的挖掘,疏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往往造成“上课努力体验,下课加班训练”的现象。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包括写作教学的因素。虽然两者各有各的重点,但不可能完全分开。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路,由侧重分析课文内容以“得意”,变为“文意兼得”。如在进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案例中有关描写人物对话的训练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挖掘教材内部的习作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习作指导。教师要意识到“教”是为了迁移而教,“学”是为了迁移而学,从而达到“知其意而得其用”的教学目的。

三、训练策略:从积累转向倾吐

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表达能力。然而,积累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学生积累后,无法完成迁移、倾吐,表达能力不可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表达情境,引导学生把语言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转化为表达能力,让他们用语言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例如,在《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其中的教学片段带领学生从积累走向知识迁移。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词语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积累,从而提醒学生在实践中要注意积累。其次,教师要重视转化与表达,在教学中运用文本,抓住文本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等语言,创设情境,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引导学生把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能力。此时,学生回答的语言就精彩纷呈了,例如: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善哉,皑皑兮若白雪……而“知音”的含义,也在师生的一唱一和中悄悄根植于学生的心田。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情境中积累,在积累的同时学会运用,训练形式由静态走向动态,训练效果由低效走向高效。(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习作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文字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