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教育的内涵与实践

2020-12-09左建梅

江西教育C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解读融合

左建梅

摘要:书法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我们不能将书法视为仅仅是为了写好字,而要以“尚美”为追求目标,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写字技能和审美意识。本文将从渗透丰富知识、夯实“尚美书法”的根基、推动实践练习、铸造“尚美书法”的塔身、融合技能实践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书法的内涵   解读   融合

书法课程作为国家课程重要的体系,已正式进入新课标。书法课程的内涵非常丰富,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书法课程要以德育、美育、哲学启蒙、历史文化等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书法技能为手段,以学以致用为抓手,探索有效的“尚美书法”教学的方法,以此达成“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培养有中华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

鉴于此,笔者开展了以“尚美书法”为主要目标和愿景的研究方法,提出小学书法“知、能、行”的“塔式模式”。“塔式”指金字塔式的结构,它是由宽阔的塔基,即“知”——宽厚广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较大的塔身,即“能”——扎实的书法技能;精致的塔尖,即“行”——学生的书法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彰显价值,从而获得成功体验。

一、 渗透丰富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可以说知是行的基础,没有必备知识的补充与储备,再多的训练都会流于形式。因此,“尚美书法”以“知识”作为“塔基”,就是要夯实学生内在认知的基础,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

(一)契合认知

学习任何一门技术,都须以必备的知识为基础。如果没有知识作为支撑,那么所有的技术都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因此,书法作为一门以写好字为基础任务的美学课程,除了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初级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给予相应的知识渗透。与书法相关的知识包罗万象,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段层次和对书法的原始认知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储备。

在进行书法教学时,教师须先从知识入手,然后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比如在学习初期,可以从基本的执笔姿势和运笔方法讲起。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还小,过多讲述知识,不能内化到他们的意识之中,就直接跳过知识,将方法和要求告知学生。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即便能够记住,也基本都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懂得其中的奥妙。

(二)融入美学

书法不只是一种技术能力,更是一种体现文化的审美过程。因此,书法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僵硬的认知层面上,而要在书法工具性层面的基础上,融入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书法知识领域扩展到文化层面和审美层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的章法美、线条美、结构美。不同的字,有着不一样美,比如“真”字,可以让学生体会匀称之美;“欢”字,可以让学生体会避让之美;“更”字,可以让学生体会舒展之美。只有将知识范畴扩展到艺术范畴,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美学意识,才能将内容与审美有机整合,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推动实践练习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的理论,在指出“知识是基础”之外,还提出“行”是“知”的延伸。知识只有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经验,才能真正转化为能力。对于书法课程来说,教师须从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入手,紧扣书法课程的特质,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书法练习的认知层面,才能构建契合学生接受的书法练习课程。

例如,在学生练习书法的初期,笔者采用描红的方式,注重对学生观察字帖能力的培养,并将审美意识融入其中,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美的体验;在学生练习书法的中期,笔者通过仿影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能对自己的书写进行客观的评价、深入的反思和及时的调整;在学生练习书法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时,组织学生进入临帖阶段,不仅让学生对字有整体的关注,更能还原其书写的过程,将原本静止的字帖,转化成为动态的书写;最后,在学生练习书法相对成熟时,鼓励学生融入自己之前对美的感知与体验进行创作,从而将自己的书法技能展现。

这些训练学生书法能力的措施,对于筑牢“尚美书法”牢固的塔身,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推动了学生的实践练习,可谓一举两得。

三、融合技能实践

(一)脱离写字的束缚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存在一个严重的认知误区,认为书法的要旨就是把字写正确、写工整,充其量是将字写好看、写美观。因此,笔者在学生获取知识、实践训练的基础上,提出融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引领学生的书法练习和创作,朝着美学的高度进发,在不断融合和修缮的过程中展现“尚美书法”的精美塔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置了三个板块:一是教授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形成学习的认知基点;二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创设多维的训练渠道,以知识为基础,巧妙地推动学生书法能力的发展;三是在深入实践中推动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让学生认识到书法不仅仅是在写字,更是在进行美的创作。

(二)展现训练的成果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如果一味地进行输入,时间长了必然会厌烦,甚至有抵触情绪。這就意味着书法教育要以阶段为单位,及时对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与知识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看到。比如可以在校园中开辟书法作品的展览平台,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全校的师生欣赏,也可以评选出班级中的“尚美书法”小明星,邀请他们走进学校的广播台,介绍书法练习的经验。至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为其举办个人书法展、出作品集等。而开展体验性活动时,可以组织优秀学员走进学校的活动基地,比如为敬老院的老人写春联、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等,以此体验在学校感受不到的书法氛围。

当学生有了扎实的“塔基”,有了牢固的“塔身”,还要有美丽的“塔尖”。“尚美书法”所提出的“塔尖”并不是指关注书法水平优秀的学生,而是要让全体学生在获取书法知识的同时,将其综合性素养在原本基础性认知的层面,朝着更高、更美、更优的层面迈进,从而摆脱机械的训练和单纯技术层面的禁锢,真正走进书法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孙娟.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乐事[J].小学教学研究,2014(10).

[2]周文爱.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书法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8(09).(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小学)

猜你喜欢

解读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