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佛山市制造业的发展研究

2020-12-09梁惠雅梁松声

市场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佛山市粤港澳制造业

梁惠雅 梁松声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湾区内的各城市均迅速加以建设,全力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性发展需求。在2019 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内容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由 “总体要求” 至 “规划实施” 等方面均是结合实际的指导。在纲要中除了倡导四大核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继续发挥其比较优势,更清晰指出各重要节点城市(珠海、佛山和东莞等)应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发展是主张以极点带动形式进行的,以 “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 的三大轴为首,联合发挥极点引领的作用。其中,广佛同城化的建设主要是为负责湾区实体经济发展所设计,是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主要依托。而佛山市作为传统制造业城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然而目前许多佛山市企业制造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深化制造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惑。佛山市面临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应如何有效优化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度,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实体经济地位。文章将详细研究佛山市在此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一定的改善建议。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调整国内产业结构,致力使得产业结构更合理化。我国产业结构在积极升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增长的速度分析,我国原来以第一产业为主,现已转移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效益持续上升。从表1 看,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三次产业比重是20:47:34(1995年),为了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致力持续降低第一产业的占比。至2019 年,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为7:39:54,第二产业一直被视为国家经济的实力代表,它是第三产业的核心,为第二产业创造了发展的条件。而近25 年的发展中,我国除对第一产业有所调整外,也全力提升第三产业的竞争力,提倡以第三产业助力第二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主要源由是科学技术对各部门的应用,从中也是对第二产业得以有质量性地调整提高,为我国产业结构更高度化的发展而作出贡献。

表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的产业结构

总体而言,我国现今的产业结构是以三二一的结构发展,该现状在2015 年以后更为明显。近几年我国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的阶梯,但不容忽视的是第二产业仍然是我国的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是第二产业作为实体经济,我国目前的产业竞争力仍不强,技术含量低下,同时,在2008 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陆续重塑制造业,所以我国在如此的国际格局下,以及应依据国内的需求,国家产业发展重力应继续以制造业为主要发展。

(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依据我国统计局的相关资料所得,2019 年我国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09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8 年是增长了6.1%。当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05 万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62 万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3.42 万亿元,增长6.8%。作为经济实力支撑的第二产业,我国近五年相关的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是一直保持在40% 的(2015 年至2019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0.9%、33.9%、40.5%、41% 和39%)。

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一直是国家经济中创造实力财富最强的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基础。2019 年,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达到26 万亿元,占我国GDP 的比例为27.2%。近五年,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一直持续递增,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在30% 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主要行业的增加值中以制造业占领最大部分(第二位是其他服务业占16.2%;第三位是批发和零售业占9.7%),与过往的占比数值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制造业及相关行业,同时也解决了我国大部分的就业问题,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具有举足轻足、不可缺失的地位。因此,国家对制造业的竞争力一直给予高度重视。

(二)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纵观全球,我国自2009 年始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和商品出口国,2013 年始以持有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之位至今。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1.54 万亿元,增长3.4%;其中的贸易出口总值为17.23 万元,增长5%;进口总值为14.31 万亿元,增长1.6%,2019 年我国出超2.92 万亿元,依然保持贸易顺差的状况。足以证明,我国的国际经济力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中国制造” 一直是我国占领全球市场的比较优势,完善的工业门类和厚实的制造业基础为我国国际竞争力提供了较有力的支撑。2019 年,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以机电产品和其他劳动密集型制造品为主。目前,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占比接近30%,当中的汽车零部件、家电等出口占比也长期保持着30%,超200 种工业品的产量居全球首位。我国制造业方面一直以量取胜全球,但质量方面一直备受争议。2019 年12 月的第五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上所发布的《2019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中指出,2018 年中国的制造业名列全球第四名,居美国、德国、日本之后。2018 年中国制造的强国发展指数是109.94,未来至少在整体指数上增涨6.4%,才有望进入该排名的前三位。同时,尽管韩国的指数只达到中国的三分之二,但具体至各项衡量指标可见,韩国除 “规模发展” 一项中与中国的差距大以外,其他则较为相近的。目前,中国虽然已多年挤进全球首四位,但主要是以衡量指标中 “规模发展” 的一项位列首位的原因所影响。

表2 2018 年制造强国的发展指标

数据来源:《2019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从表2 所呈现可见,中国在其他的衡量指标都较低,与第四名以后的国家差距较近。特别是 “质量效益” 和 “持续发展” 的两项指标仅约为日本的一半,甚至仅高于印度和巴西。中国在以上四个衡量指标中,尽管一直都在稳定增长,但中国在 “质量效率” 和 “持续发展” 的两项指标一直也是弱势,也正如此,导致中国无法挤进制造业强国的第二梯队,遗憾地被列入为第三梯队。由此可见,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应具有方向性地调整,为了保持其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可取代性,除了保持产值和产量的优势外,更应急迫地进入质量方面的改革,提高大企业的品牌效益,中小企业的专业性,加大科研的投入,增强创新制造业的发展,同时改善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问题,让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由 “量” 的扩张有效地转为 “质” 的提升。

另外,2008 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均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纷纷推出一系列优化制造业的指导性方案,从而产生国际制造业重塑的局面,国际市场上掀起了 “再工业化” 的浪潮。面临着发达国家的 “再工业化”、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传统制造业的争夺的激烈形势下,我国要加速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于2015 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钢领性规划文案,指导我国制造业实行三个阶段的实践性发展。目前,我国自《中国制造2025》2015 年推出至今,已具有5 年之久,各级政府均已有相关支持方案政策的推行。而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的中间点,是细思过去、计划后期的关键期,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应更具有针对性的发展。

二、佛山市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地位

佛山市是广东省下辖地级市,其下属的五个行政区,分别是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2019 年,佛山市的面积为3797.7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790.57 万人,人口城镇化率高达94.98%,早已达到大城市的发展规模。

佛山市处于珠三角的核心位置,东靠广州,与香港和澳门相邻,使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珠三角的经贸中心之一。在改革开放初期,佛山市、中山市和深圳市以地理位置的优势,与香港以 “前店后厂” 的特色合作模式共同发展,促使着三地的发展初期都是主要依靠民营企业。此外,当初的 “三来一补” 的加工产业发展措施,也促成了佛山市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型制造业的雏形。多年来的积累发展,以及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佛山市在科技、商贸及运输物流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为佛山市发展扎根本土的制造业带来强劲的支持,令该市的经济逐渐形成向内集聚的特质。

(一)佛山市现有的机遇

佛山市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它作为我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其下属的五个行政区在2019 年均入选 “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排名榜,其中,顺德区和南海区更继续屹立排名榜的首二名。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的制造业建设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广东省经济增长,乃至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在全球制造业正处于变局的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着力发展 “量转质” 的历史节点,佛山作为珠江西岸 “六市一区” 的牵头城市之一,于2016 年成功申请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示范城市群之一。对此,广东省政府发布了相关的实施方案,要求 “六市一区” 要集中主力发展七大领域的制造业,而先进装备制造业则作为重中之重。佛山应积极发挥制造业的龙头位子,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引导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升级,帮助我国达成《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性目标,携手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另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国家新型工业化城市发展是一项重点展开的项目。佛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对此应优化其制造业布局,积极支持湾区制造业升级转型的综合改革。该纲要中多次提到佛山市的未来规划战略,鼓励佛山市共同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制造产业的区域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而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显然而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佛山市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凭借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落实,广佛同城化得到再深化的推进,广佛环线、海华大桥、番海大桥和广佛肇高二期等一系列的跨市交通基础建设的重大项目也得到积极推动,为佛山市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多的成本优势。

(二)佛山市的经济状况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一直非广东省莫属。广东省自1989 年始首次超越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实力的排名第一以后,至今保持该经济强位已有三十年。广东省的经济来源除依靠广州和深圳,更有佛山市、东莞市的经济后备团体。

2019 年6 月所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中按照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佛山市排第12 名,扎实跻身于全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20 强城市榜单。能取得此较优的名次,主要是依靠佛山市的生产总值保持平稳递增的发展,2019 年佛山市的GDP 突破万亿,具体为10751.02 亿元,同比增长6.9%。除了继续保持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之位,同时也成功迈进我国 “万亿GDP 城市俱乐部”。

2019 年,佛山市获得如此优秀的成绩,是离不开它的所有民营和小微企业。佛山市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大市,2018 年佛山市的市场主体有72 万户,而民营企业就有69 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6%;民营经济增加值6748.31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2.8%,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更达到80.1%。其中,著名品牌碧桂园集团、美的集团分别以第176 名和第318 名挤进《财富》“世界企业500强“的排名。而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佛山市就有7 家。由此可见,佛山市实体经济活跃,民营企业队伍庞大,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具有很大灵活性的经济市场。

同时,佛山市制造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国际贸易活动。2019 年,佛山市进出口的总额是4827.6 亿元,增长了5%。其中进口1099.9 亿元,增长2.6%;出口3727.7 亿元,增长5.7%,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佛山市在国际贸易市场的贸易份额得到稳健提升,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增添中坚力量。

(三)佛山市的制造业发展现状

佛山市作为一个普通的地级城市,并不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能得到政策上的照顾。市场主体的构成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但从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9 年的出口贸易额中的2% 来自于该座地级城市。佛山市具有如此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初期至今,它一直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立市的中流砥柱。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窗口,拥有较齐全的产业体系,除了各加工行业以外,还有自主品牌的家电、家具和陶瓷等传统制造业。近几年,新材料、汽车、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效突出,更优化了佛山市产业的结构。2019 年佛山市的生产总值1.07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92 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62 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4549.28 亿元,增长8.1%。总体而言,佛山市的产业比重为1.5:56.2:42.3,仍然坚持以第二产业为主要的发展方向。2019 年市场主体登记数量中,第二产业的制造业是数量1.77 万户,比上年增加10.8%。2019 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 强》的榜单中,佛山市就有5 家企业入榜,其中美的集团更以第7 名的成绩上榜。

2019 年,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值4859.48 亿元,增长7%。回首过去,佛山的工业总产值几乎每年以7% 的增长幅度提升,保持着一个相当稳定的发展状态。佛山的民营经济一直不断增长,2019 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长值3559.45 亿元,增长8.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3.2%,对全市的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5.2%。由此可得,佛山市的民营企业活力十足。

三、佛山市制造业发展困境

如前所述,佛山市的企业根植性强,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近几年市内的企业都取得了不少成绩,经济效益也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工业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党中央要求坚持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必须以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为核心。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佛山市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名城,在面临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为使实体经济结构迅速适应新的环境,佛山市针对当下的现状,积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作为其中的关键突破点。在2015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佛山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解决制造业整体上 “大而不强” 的问题,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经验和道路。

佛山市在2016 年领衔珠江西岸其他城市共同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明确珠江西岸的制造业在2025 年要逹到德国制造业的水平,助力中国制造业跻身制造业强国的第二梯队。然而,珠江西岸的区域产业带建设仅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之一,其他的各试点示范区均在有限的资源内争取建设更多的优势。而珠江西岸尽管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基础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而导致发展受阻,佛山市领头的作用也发挥受限。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科技创新走廊形成,进一步完善了湾区内的基础建设,促进了人才资源的流动。佛山市也频频推出一系到的改革,务求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配合自身经济的发展所需。如今,湾区建设完善在逐渐塑造该区域的优越营商环境,佛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城市之一,正积极把握现今的良机,竭力优化产业结构,扶持发展更多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入驻。

虽然佛山市的经济发展保持着持续的增长,但是由于其支柱产业主要是传统的制造业,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局势下,佛山市近几年的经济处于缓慢上升状态;甚至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出现滞后的情况。例如:在中国城市GDP 的排名中,2005 年佛山市的排名为第18 名,其GDP 的增长为16.3%;2006 年至2010 年,佛山市的排名一直保持在第11 名,但每年的GDP 的增长均以15% 的增幅上升。2012 年以后,佛山市的排名开始往后,增长幅度约7%。而2019 年,虽然佛山市GDP 破万亿元,但全国城市的排名中只在第17 名。可见,佛山市凭借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体现,但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其他城市陆续崛起并且赶超佛山市。具体针对近几年佛山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制造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尽管我国自2009 年始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国,但仍离制造业强国有一定发展空间。美国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首位,主要是其一直紧握着“微笑曲线” 中的研发端和售后服务端,从而占据了全球制造业的价值分配的绝大部分。

目前,佛山市都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高,制造的产品属于全球价值链中的中低端产品,产品收益甚微,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同时佛山市制造业的行业短板较为明显,尽管尝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由于先进性和可持续性短板突出,例如在教育、文化和娱乐用品等制造业的先进性几乎落后于珠三角甚至全国其他的城市,而生物医药行业的制造业没什么优势,导致产业结构的一直受阻。2019 年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支柱行业对佛山市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仍然保持最大的占比。例如:汽车制造业增长9.9%;家具制造业增长7.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2%,金属制品业增长13.1%,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12.2%。总体而言,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增长了8.8%。佛山市支柱产业具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均较低的特点,近几年佛山市在扶持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的发展,但从佛山制造业内部结构分析,以上两者占工业总产值比率较低且增长缓慢,2019 年先进制造业增长仅8.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仅5.6%,仍需加强优化发展。

佛山市制造业内部结构仍处于价值链较低端,附加值较高业务占比较小,令佛山市的经济抗压能力较弱。在这次的疫情中,在生产型制造业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佛山市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暴露出抵挡风险的能力较低等问题。同时,生物医药行业的制造需求陡升,佛山市不能够在较短时间进行相关产业的重点投入,因而在这次疫情中受到的影响较大,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443.93 亿元,下降10.7%。相关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的佛山市经济下滑幅度大,降至湾区内9+2 城市的后两位,生产总值下降了7.5%。预计佛山市在下半年的经济压力较大,产业结构升级会更为困难。

(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佛山市制造业虽然经过几年的转型升级,但目前仍旧面临产品核心竞争力不高,自主创新水平有限等问题。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个体,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从而制约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8 年,佛山市的R & D 经费投入为235.17亿元,科技研发投入虽不断增长,但R & D 经费占GDP 的比重仅有2.56%,与湾区内的其他城市相比,深圳为4.8%,珠海为3.16%,东莞为2.85%,广州为2.63%,佛山的占比较低,与其经济发展有所不匹配,需要加强。佛山市的制造业企业除科技投入较少以外,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也较薄弱,在庞大的企业队伍中仅有2881 户企业具有研发机构,该数据相比2017 年下降了4.7%。而且,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有科学活动的占比不高,未到三分之一。从而导致其生产出来的产品附加值低和市场竞争力弱,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次技术投入产出率较低,产品专利数较少。2018 年,佛山市的专利申请数是31953 案,相比同年深圳市的228608案,创新能力较为低下。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偏低,申请的发明专利少是佛山市企业的根基问题之一。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重大装备等都受制于人,佛山市的行业标准化和产业化偏低,本土企业缺少自主品牌,更多是为著名品牌贴牌,竞争力持续下降。虽然近几年大力倡导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依靠技术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所以要把佛山打造为湾区内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仍需努力提升企业的科技研究能力。

(三)高端人才的资源紧缺

佛山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势必需要高端人才的补充,目前佛山市在人才市场供需方面存在脱节,人才供求结构失衡。由于佛山市历史上缺少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资源,导致目前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缺乏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家科技活动能力的带头人,同时,也缺乏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熟悉先进技术的高级技能人才。

根据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查所得的《佛山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在市场供求文化程度状况的分析中,2018 年前的主要需求主体为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对高中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27.5%;但大湾区的建设落实,佛山市的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也被加速推动,佛山市的企业均提出人才流入的需求。在2018 年始,佛山市有关 “硕士以上文化程度” 的人才需求倍率由0 提升至10% 左右,甚至高达20% 或以上。可见,佛山市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越发紧迫,人才要素缺失的问题越来越突显。

高端人才的配套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的流入对佛山市的转型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目前,佛山市共有13 所普通高等学校及部分外市合作的院校,目前没有重点的综合性高校,令佛山市人才培育方面存在困难。此外,佛山市的居住环境、工作待遇、医疗质量等方面,与湾区内其他城市相比并没有优势;虽然佛山市政府出台了多项人才引进的政策,如《佛山市技能人才扶持政策》、《佛山市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暂行方法》等,但当中的激励措施也不如深圳和广州,人才在认证且实现的过程也需长时间才能得以完成,政策推动力度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于人才评价的奖励措施也较广深两市滞后,难以留住人才。目前,佛山市在加快落实培育人才的相关措施,增加市内的高等学校数量,但培育人才的措施只能体现于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当务之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仍需依赖城市环境的客观因素、政策对人才激励强度的因素,而相关措施不完整,落实不全面是佛山市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问题,让市内的企业在推动科研投资方面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四)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有制度和体系保障,制度方面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关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方面则包括了各种生产要素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只有制度和体系这两面的保障较为完善的时候,才有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制度方面,佛山市政府精准施政,近年来推出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大的动力。从2017 年颁布了 “佛十条”,对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佛山市企业的税收负担、工伤保险费及用地用能成本费都大力减轻,致力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力图为企业建设清费减负的机制。然而,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资金供需出现困境的问题仍较为明显。佛山市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首,先进装造业或高技术制造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难免出来资金困难,而由于相关制度的支持力度不大,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能力仍有待加强。在体系方面,由于佛山市历史上是以制造业为主,相对于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较为滞后,导致目前的体系不够完善,阻碍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中,往往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速度要快于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现代物流和商品贸易在佛山市发展相对缓慢,不利于佛山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从产业聚集水平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佛莞经济区产业集聚较高。佛山市目前中小企业多,产业集聚度不高,缺乏具有规模以上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龙头,导致佛山市制造业竞争力较弱。按企业的规模标准划分,佛山市的中小型企业在制造业企业中占主导地位,使得佛山市缺乏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结果造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甚至闲置与浪费,从而令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偏弱。另外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没有独具特色的行业,核心产业仅以总量大、历史悠久的优势较难吸引同行企业的到来。

四、优化佛山市制造业发展的意见

如上所述,目前佛山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一些问题,按照发展重点优势产业、筛选弱势行业、侧重发展均衡行业的原则,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优先发展生产技术先进、可持续性强的行业,逐步迁出或淘汰劳动密集型的优势较弱的行业,促使佛山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为促进佛山市的制造业结构更加合理,首先应该将佛山市传统优势行业更新换代,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同时保持总量优势,利于佛山市制造业总量的增长;鼓励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标准制订工作,加强重点龙头企业的培育,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得到快速提升与发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等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布局,重点支持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生产制造,鼓励企业在佛山市当地开发自主核心技术,同时利用新型战略产业对佛山市传统的陶瓷机械、木工机械、金属加工成套设备等优势制造业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二是政策保障及体系的完善。为了使佛山市制造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在政策以及体系建立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与制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结合佛山市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发展。在政府资金扶持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鼓励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区域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契机,为制造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三是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和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在完善人才管理体制的同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保障。佛山市在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大困难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极大程度制约其发展。因此,加强自主创新是佛山市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途径。

佛山市应该根据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在产业升级和调整过程中,建立一支梯队完善、结构合理、多层次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体制,创建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为高技能人才在企业间的流动搭建平台。政府应该加强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的建设,为佛山市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对于企业引进的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政府应在收入、住房和研发项目等方面提供经费补贴;提高外来工福利,解除外来工的后顾之忧,发展民生工程,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撑。

在技术创新方面,政府应加大基础科研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政府应该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例如美的、新明珠等领军型企业,通过税收的政策来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例如,企业投入研发经费抵扣企业所得税、政府优先采购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对企业高新技术实行首购政策等;加强金融机构对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银行设立特别融资账户,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融资支持,对企业自主创新给予信贷支持等多种金融服务;建立完善创业投资风险机制。风险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而且有利于多方面积极筹集资金,让创新主体自主追求最大利益,提高创新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时将新领域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通过立法和司法,加强保护力度。◆

猜你喜欢

佛山市粤港澳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编读往来
佛山市巨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省第六届留守少年儿童佛山市福彩夏令营顺利开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