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09欧印红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服药精神分裂症疗法

欧印红

随着精神分裂症病程的发展,患者的社会功能会逐渐减退,其个人的日常生活依赖他人照顾。有研究[1]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可影响其对自己内心感受的表达,增加治疗难度。相关研究报道[2],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复发、高致残、病程迁延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及自知力的缺乏。因此,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治疗效果,一直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预防疾病复发的有效措施。为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的护理方式,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纳入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年龄18~60岁;目前正在接受治疗;无其他严重慢性躯体疾病;本次研究均取得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无法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者;存在言语交流障碍者;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5.06±5.10)岁;病程1~6年;小学文化程度22例,初中23例,高中及以上25例。对照组,男33例,女37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6.10±5.08)岁;病程1~5年;小学学历23例,初中25例,高中及以上1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统一向患者讲解病房制度、药物使用方法、安全管理措施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均由精神科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师进行,2次/周,每次30~40 min。认知行为疗法分为2个阶段。(1)第1阶段个体认知干预。持续时间4周,首先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让患者重点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相关的临床表现,以此帮助患者充分了解各种症状发生的原因、性质及表现形式等;引导患者将病情好转情况与服用抗精神病药联相互联系起来,使其明白药物治疗带来的好处,进而真正认识到抗精神病药物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在治疗期间的服药依从性;让患者充分了解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不仅与相关药物有关,同时还与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相关;向患者普及关于婚恋、生育、生存与康复知识等生活常识;每次活动完毕后,将患者在本次活动中关于疾病相关知识、药物知识、症状识别的掌握程度及患者目前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等记录在教育手册上。(2)第2阶段团体认知干预。在进行情感介入的同时,对于生活能力差、社交及兴趣等缺乏者进行重点干预,重点培训患者生活自理行为、社会交往能力、兴趣等,鼓励患者相互认识、交谈及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等,对表现好的患者给予物质奖励,对担忧前途、缺乏自信心或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利用各种资源学会使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认知和评价客观事物,鼓励患者定期写心得体会,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另依据各个患者的个人能力及爱好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训练和娱乐活动,激发患者生活兴趣;另外组织患者学习语言表达及沟通技巧,培养其社交能力,增强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所有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评定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4]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该量表包括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等项目,其中总积极因素54分,总消极因素52分,总分=128+总积极因素得分-总消极因素得分。NOSIE评分越高表示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2)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由2位精神科主治医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5]评估患者自知力,该量表包含18个项目,各项评分1~7分,其中无症状计1分,可疑症状计2分,轻度症状计3分,中度症状计4分,偏重症状计5分,重度症状计6分,极重症状计7分。该量表总分18~126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病情越严重。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 ITAQ)[6]评估患者治疗态度,该量表包括11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无”计0分,部分回答正确计1分,全部回答正确计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知力恢复越好、治疗态度越积极。(3)服药依从性。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由2位精神科主治医师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亦分为3级:自愿按时按量服药为完全依从(8分);在督促下能按时按量服药为部分依从(6~<8分);不愿服药或拒绝服药为不依从(<6分)。(4)护理满意度。干预3个月后,由责任护士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ale,NSNS)评估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分为满意 (90~100分)、一般(60~<90分)及不满意(60分以下)3个等级。

表1 2组临床症状比较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症状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及NOSI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总积极因素及NOSI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 2组患者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比较

2组BPRS及ITAQ评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3。

表2 2组BPRS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ITAQ评分比较分)

2.3 2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2.4 2组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前,2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见表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活健康的精神疾病,因其特有的疾病特征,患者自身的孤独感、退缩感明显,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劳动能力造成了破坏的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当前困扰精神科临床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预防并减少该病的复发。研究[7]报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教育及技能训练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一定的康复效果。

表5 2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例(%)]

3.1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的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因缺乏对幻觉、妄想的辨别力,往往会否认自己患有精神病的情况,在住院期间明显缺乏安全感,心理负担严重,导致其治疗依从性差。吴景竹等[8]研究报道,服药情况、自我效能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患者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相关情况的认识、分析批判能力,同时,还有机会与其他患者相互交流对疾病的认识,相互探讨彼此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彼此之间建立相互支持与理解的情感,正视疾病及现实生活,消除负面情绪、增强治疗及生活的自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BPRS及ITAQ评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患者自知力,使其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3.2 认知行为疗法减轻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及传授方式针对性地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内容,从认知教育、心理护理入手,可明显纠正患者对疾病认识的误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也有助于减轻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其心理适应性。本研究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3.3 认知行为疗法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鲍文卿等[9]报道,认知领悟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普及相关疾病与抗精神病药的科普知识,在护理中引导其学会正确的服药方法、良好的自我管理及正确识别在使用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进而使其自觉地将病情的好转与规律、正确服用抗精神病药相互联系起来,真正领悟到药物治疗带来的好处,进一步认识到坚持服用抗精神病药的重要性,增强其服药依从性,在出院后并能继续服药接受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与蒋玲芳等[10]研究相符。Chacon等[11-12]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控能力差、对疾病认知少是影响其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因此通过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患者接受治疗的态度,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猜你喜欢

服药精神分裂症疗法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