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3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就诊规律分析及管理启示

2020-12-09邓先锋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夹层急诊科主动脉

邓先锋 向 莉 冯 霞 李 霞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 是临床最危急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死亡率高,预后差[1]。急诊科作为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前沿阵地,在准确诊断、积极救治、快速分诊及安全转运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本地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就诊特点,为预防主动脉夹层提供理论依据,为急诊科医护人员积极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应对策略,保障患者诊疗安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所有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14 d。排除标准:复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病历资料不完善。

1.2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急诊患者信息登记系统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出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时间、类型、去向等信息。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例。专人录入资料,专人核实,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及发病年龄

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共633例,其中男性497例,女性136例,男女之比为3.65∶1。发病年龄19~93岁,平均年龄(56.53±12.19)岁,其中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5.42±12.38)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60.57±10.57)岁,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1,P<0.001)。

2.2 患者月度发病率比较

本研究共收集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3年的数据,入急诊科时间按月份分布情况为:1月份最多为98例,占15.48%;8月份最少为19例,占3.00%。发病高峰出现在10月-次年4月,为478例,占75.51%;5-9月份为155例,占24.49%。具体分布见表1。

2.3 全天24 h就诊人数变化

12∶00就诊人数迅速上升,15∶00达到最高峰,一直持续到24∶00,总体而言,12∶00-24∶00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就诊的高峰期。具体分布见表2。

2.4 主动脉夹层患者Debakey分型

6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最多,为362例(57.19%),Ⅱ型最少,为74例(11.69%),Ⅲ型197例(31.12%)。

表1 主动脉夹层患者每月就诊人数

表2 主动脉夹层患者每时段就诊人数

2.5 患者去向情况

6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住院549例,回家或转院66例,死亡18例,急诊死亡率3.28%。549例住院患者中,转入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268例,转入心血管内科行保守治疗94例,转入血管外科和介入科接受介入治疗187例。

3 讨论

3.1 AAD患者急诊就诊规律分析

3.1.1 中老年男性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危人群

主动脉夹层是最危险的心血管急症之一,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主动脉壁自身结构异常是主要原因[2]。本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平均发病年龄为(56.53±12.19)岁,与广东报道[3]的平均发病年龄(55.7±11.2)岁相近,但与美国[4]报道的平均发病年龄(63.1±14.0)岁相差较远。人到中老年时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等,最大的危害在于使动脉管壁变硬,顺应性下降,中层逐渐退化,当遇到高压血流时容易发生夹层。本研究同时还显示,主动脉夹层病例男女之比为3.65:1,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5.42±12.38)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60.57±10.57)岁。男性发病比例显著高于女性,且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要早,可能与男性承担的工作生活压力大、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关。还有研究[5]发现,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减低主动脉胶原和弹力纤维的比例,可增加主动脉弹性、降低其僵硬度,故女性发病率较低,发病年龄较晚。

3.1.2 冬春季节是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高峰

从患者发病月份分布来看,1月份发病比例最高,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4月。AAD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也有一定的季节特征,冬春季气温较低,易导致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增高,血管壁发生变化,故冬春季一直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从全天24 h急诊就诊时段来看,中午12∶00以后AAD就诊人数迅速上升,究其原因可能是我院为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主动脉夹层患者多为周边医院转诊而来,绝大部分外地患者转运需耗时2~5 h,故在中午形成了一个就诊高峰。一直到24∶00之前都是急诊患者的就诊高峰,是急诊一天最忙碌的时段[6],之后开始缓慢回落,6∶00-10∶00为低谷期,符合人们的作息时间规律。可见,12∶00-24∶00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就诊的高峰期,此时段必须安排足够多的值班人员和急诊资源以应对就诊高峰。

3.1.3 手术治疗是AAD的主要治疗手段

本研究显示,DebakeyⅠ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Ⅲ型,而国内其他研究[7-8]显示DebakeyⅠ型患者比例略高或低于Ⅲ型,且接受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患者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的患者。出现这种差异,可能与收集数据的局限性有关,我院为区域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患者多为转诊而来,Ⅲ型主动脉夹层多需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风险较低,预后较好,故在下级医院就可得到有效救治。而Ⅰ型主动脉夹层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9-10],操作复杂,医疗费用高,下级医院技术不够成熟,故转往上级医院的较多。

3.2 管理启示

3.2.1 依托社区加强AAD高危人群预防性宣教

高血压是引起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11],任何引起高血压的因素也会导致AAD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病的高危人群是中老年男性,可能与中老年男性饮食不健康,高脂饮食,导致血管粥样硬化,血压高有关;发病高峰季节在冬春季节,可能与冬春季节气温较低,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以往的健康教育多在患者发病入院后进行,这种模式的健康教育不能降低发病率,只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所以我们的健康教育必须前移,依托社区或乡镇医疗机构加强对AAD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借助各类媒体宣传控制高血压的好处,高血压导致的各种危险并发症,提高公众认知;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健康教育进社区”“护患手拉手”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健康教育活动;发放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手册、处方等;依托社区或乡镇医疗机构加强高危人群管理,建立微信群,定期推送文章,大家相互交流经验,答疑解惑;建议高危人群购买电子血压计,每天监测血压变化,无条件者可至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监测血压;建立社区(乡镇)医疗机构-市(县)级医院-省级医院三级转诊模式,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或托管关系,危急重症患者直接转诊至省级医院。

3.2.2 根据季节及日就诊规律制定人力资源调配和培训方案

冬春季节不仅是主动脉夹层发病的高峰,也是其他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高峰,急诊科危重患者数量显著增多,护士会出现相当不足。急诊科护士人力资源紧张,可向护理部提出申请,护理部通过人力资源调配系统统筹安排,再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调配其他科室护士轮转或支援急诊科,缓解急诊科季节性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从就诊日流量变化规律来看,12∶00-24∶00AAD患者就诊人数较多,同时其他疾病患者也较多,提示护理管理者需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在常规班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应急班,不参与其他具体事务,专门负责AAD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检查、转运等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急诊护士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因本病专科性非常强,一般都收住院治疗,急诊护士只是处理了该疾病初期的情况,对后续的治疗和预后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故缺乏深刻的认知。我们特聘请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介入科、血管外科、放射科等科室的医生和专科护士对本病的发病机制、阅片、抢救措施、治疗方法、手术方式、预后及健康教育等知识进行系统性讲解,让急诊科护士更好地掌握AAD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本病有充分的认知。

3.3 建立AAD专病急救绿色通道

AAD相比其他心血管疾病来说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非常凶险,24 h病死率极高。手术或介入治疗是其唯一的治疗手段,如果在急诊科滞留时间过长,延长了术前准备时间,就会增加死亡率[12]。所以对这类患者必须建立多学科联合的急救专病绿色通道[13-14],从分诊护士分诊、急诊抢救处理、影像学检查到各专科无条件收治等环节必须畅通无阻,缩短其急诊科停留时间。建立急诊患者绿色通道服务流程,规范患者就医的各流程管理,对服务时效和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并纳入绩效管理。收治本病的心血管外科、血管外科、介入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应加强本病区床位的管理,保证此类危急重症随时能够收治,专职医生24 h负责规范患者的急会诊和收治。在急诊患者信息登记系统中提取AAD患者的首次就医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入抢救室时间、CTA检查时间、住院时间等关键节点的时间信息,每月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主要原因,不断改进和反馈,规范现有的服务流程,责任落实到人,如果发现有其他科的问题,反馈给相应的科室和医院管理部门。医院层面制定多学科协作的AAD患者处理及收治流程,对流程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标准文件下发并严格执行。

综上所述,AAD是危急重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但在发病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就诊时间、疾病类型及治疗方面都有规律可循,依据这些规律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合理地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建立多学科合作的急救绿色通道,可保障AAD患者的有效救治,缩短急诊停留时间,降低死亡率。不足之处,本研究只纳入了某一地区,单个医院3年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一步将扩大研究范围,获取更大的样本量,以期获得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猜你喜欢

夹层急诊科主动脉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