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烤灯灯泡瓦数与照射高度的最佳搭配实验在显微血管术后护理的研究与运用

2020-12-09何冬华戴巧艳何翠环黄小芬李春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
关键词:断指皮瓣灯泡

何冬华,戴巧艳,何翠环,黄小芬,李春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0 引言

近些年来,因高能损伤机械伤、交通伤等需行皮瓣移植或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日益增加,四肢显微血管术后,温度变化对再植或移植血管影响很大,室温过低或突然下降会引起血管痉挛,从而影响再植或移植血管的成活。再植指(肢)体、移植组织为失神经组织,温度调节功能已丧失,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引起局部血管痉挛,影响血液循环,降低手术的成功率[1]。为确保再植指(肢)体、移植组织的成活,显微血管术后,临床上调节室温23~25℃,湿度为50%-60%,采用40-60 瓦鹅颈灯在距离患处30-50cm 局部持续照射7-10 天,来提高患处局部的温度,使皮温保持33-35℃,使局部血管扩张,以改善末梢血液循环[2]。但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灯泡瓦数与灯距搭配参数不明确,护士在使用烤灯的时候存在同一瓦数的灯泡调节的照射高度不一致;不同的灯泡瓦数照射距离不一致,有可能存在温度控制欠佳,影响皮瓣和断指成活率。为了更科学、合理、安全的使用烤灯,我们进行了烤灯照射高度与灯泡瓦数的最佳搭配研究,并制定了新的烤灯操作指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4 年6 月至2016 年6 月行断指再植术及皮瓣移植术的患者160 例,入选标准:患者文化程度小学以上,意识清楚,表达切题,身体健康,年龄14 岁-65 岁,排除不配合患者以及再植皮瓣术后即存在血管血象的患者。选择2014 年6月至2015 年6 月80 例行断指再植术及皮瓣移植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传统鹅颈灯+传统的操作规范,其中男52 例,女28,年龄14~64 岁,平均36.2±5.1 岁,手术类型:皮瓣移植38 例,断指再植42 例;选择2015 年6 月至2016 年6 月80例行断指再植术及皮瓣移植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使用自制活动性灯罩的鹅颈灯+新的烤灯操作规范,其中男48 例,女32 例,年龄13~65 岁,平均34.7±6.4 岁,手术类型:皮瓣移植40 例,断指再植40 例,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操作方法

1.2.1 将病房中央空调设置为23~25 ℃,湿度为50%-60%,对照组使用传统鹅颈灯+传统的操作规范,灯泡瓦数为40W 或是50W;试验组使用自制活动性灯罩的鹅颈灯+新的烤灯操作规范(烤灯照射高度与灯泡瓦数的最佳搭配),灯泡瓦数为25W 或40W。两组均用迈瑞心电监护仪的皮温计贴于患处监测皮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各组患者皮瓣及再植指成活情况:术后皮瓣、断指自行愈合或经简单换药等处理为存活;术后皮瓣、再植指血运不佳,甚至坏死需再次手术植皮或残端修补为不存活。本实验使用灯泡由FSL 佛山照明生产,灯泡规格:25W、40W、50W。

1.2.2 将迈瑞心电监护仪的第二根皮温计贴于患处所对应的对侧(健侧)位置正常皮肤处,监测照射区皮肤温度(ST)。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不同功率(25W、40W、50W)的灯泡在距离皮肤(30cm、40cm、50cm)进行照射;设置烤灯照射皮温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40℃,最低温度为26℃,从开灯开始计算持续监测60min,并将实验数据导出,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功率灯泡、不同照射高度在照射区皮肤温度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以及达到治疗温度33-35℃所需时间、照射皮肤局部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运用SPSS 19.0 统计软件采取t检验和χ2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照射区皮肤温度达到最高温度比较、患者局部皮肤感觉和两组照射区皮肤温度达到治疗温度(33-35℃)所需时间比较(见表1 和表2)。

2.2 患者再植移植组织成活例数(见表3)。

3 讨论

3.1 照射高度与灯泡瓦数的最佳搭配使护士操作更加规范、统一传统的烤灯的照射距离为30-50cm,距离过高使照射温度低不能及时供暖,而出现血管痉挛,照射距离过低以致温度高时灼伤尚未恢复神经的再植或再造组织时有发生[2]。临床上经常会出现使用同样功率的灯泡照射高度不一致,存在保暖温度不合适的可能。从表1 可以得出两组25W、40W 和50W 的灯泡在照射距离为30cm、40cm 均能达到33-35℃,但在50cm 均达不到治疗保暖温度,而50W 得灯泡在30cm出现皮肤发红和灼热感,因此不适合临床使用。虽然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结果让护士操作更加统一和规范。所需时间长于40W、50W 灯泡,但明显比对照组未使用灯罩的时40W、50W 灯泡达到治疗温度33-35℃所需时间短。说明使用灯罩情况下使用25W 的灯泡也能快速达到治疗温度。综合表1 和表2 可以得出使用灯罩时只需较小功率25W 的灯泡就能达到手术部位保温的效果,能大量节省电能消耗。

表1 两组照射区皮肤温度达到最高温度比较

表2 两组照射区皮肤温度达到治疗温度(33℃)所需时间(min)指标比较

3.3 照射高度与灯泡瓦数的最佳搭配有助于提高再植移植组织成活率

表3 两组患者皮瓣/断指成活(例)比较

3.2 使用活动性灯罩有助于节省成本

再植指( 肢) 体、移植组织组织皮温高低的变化是反映毛细血管床内血循环的重要指标[11]。此灯罩将烤灯与治疗部位之间围成一个相对隔离的小环境,使其温度相对较稳定不易受环境温度及气流的影响,为术区形成一个恒温环境,因此只要较小功率的灯泡就能满足小环境温度要求,另外不同瓦数的灯泡应该有最合适的照射距离,为了证实这一点本研究分别使用25W、40W、50W 的灯泡在距离皮肤30cm、40cm 和50cm 进行照射,监测照射区皮肤温度(ST),不同功率灯泡和不同照射高度下照射区皮肤温度能达到最高温度、达到治疗温度33-35℃所需时间、照射皮肤局部情况。从表1 可以看到对照组25W 的灯泡在照射距离为30cm、40cm 均能达到33-35℃,且皮肤无发红和灼热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30cm、40cm 高度下,安装25W 的灯泡即能达到所需的温度, 较普通40W、50W 或60W 的保温灯节约用电,这也与魏水华[3-4]和林玲珍[5]的观点一致;从表二可以看到观察组使用灯罩时25W 灯泡达到治疗温度33-35℃

再植移植组织的成败,固然取决于手术中是否能成功地吻合血管,但如果不重视术后处理,再植移植的组织仍不易获得成活。显微血管手术,修复的血管管径细小,在寒冷刺激下会发生血管痉挛,长时期血管痉挛不仅使组织缺氧,而且使血管吻合处血流淤滞、血小板聚集,最终导致血栓形成而使再植移植组织失败,导致血管危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温度、疼痛、情绪、寒冷及神经生理因素等[6]。舒适度及睡眠的质量与患者的情绪密切相关,而焦虑、抑郁情绪也可增加血管危象的发生率[7]。从表三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的再植移植组织成活率明显提高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1 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的再植移植组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虽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显微血管术后,科学、规范的烤灯照射能有效保证患肢局部温度稳定、合理,提高提高再植移植组织成活率,还能提高护士操作的规范性、统一性,节省病区的成本支出,值得在显微血管术后的患者推广。

猜你喜欢

断指皮瓣灯泡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灯泡创意秀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含量、吻合动静脉比例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研究
点亮小灯泡
手工课堂之小灯泡饰品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