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2020-12-09吴其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原体

吴其森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0 引言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可散发或有小的流行,全年均可发病[1]。一般常见于5-14 岁儿童,3 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低,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预后好[2]。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其发热的热型不定,通常会持续发热1-3 周,咳嗽初期为持续性干咳,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百日咳样咳嗽[3]。本文主要研究AST 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60 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在2-12岁,平均(3.27±0.85) 岁,病程1-9d,平均病程(3.71±0.68)d;对照组男性16 例,女 性14 例,年龄在2-12 岁,平均(3.32±0.64)岁,病程1-8d,平均病程(3.69±0.5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者;年龄在2-12 岁之间的患儿;患者家属同意[4]。

排除标准:伴随肝肾功能异常者;对相关的治疗药物有过敏现象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让其在病房静养,同时为两组患者实施控制咳嗽、缓解发热、雾化吸入等方面的治疗手段,并且都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再对其他相关的抗生素进行使用。对照组患者采用SET 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AST 治疗。

1.3.1 SET 治疗

为患者进行红霉素( 国药准字H20083726) 与NaCl 溶液(100mL/0.9%) 静脉滴注0.005g/kg,1 次/d,连续滴注5d,结束后更换罗红霉素颗粒(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94,50mg×6 袋)进行口服,服药时最好是空腹,连续服药5-12 天,按患者的体重来进行2.5-5mg/kg,每天2 次。

1.3.2 AST 治疗

为患者使用阿奇霉素(国药准字 H20020339)和NaCl 溶液(100mL/0.9%)静脉输注0.005g/kg,每天进行1 次,连续输注5d。输注结束后更改为阿奇霉素颗粒(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32,0.25g×6 袋/盒)进行口服治疗,第1 日,按患者体重10mg/kg 的量每天一次(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第2-5 日,每日按体重5mg/kg 的量每天一次(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25g)[5]。

1.4 观察指标

(1) 对比两组患者在发热消除(d)、咳嗽消失(d)、头痛消失(d)等临床反应消失的总时长。

(2)对比两组患者在无效、有效、显效等方面的治疗有效率。(患儿的咳嗽气喘、头痛发热、肺部啰音现象与治疗前相比基本消失,且X 片检测肺部未发现阴影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减少,X 片检测肺部阴影减少一半及以上为有效;患儿临床症状经过治疗后基本不见好转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3)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恶心、肝功能异常、身体疼痛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计量资料数据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数据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用P<0.05 表示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反应消失时长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反应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临床反应消失时长对比(±s)

表1 临床反应消失时长对比(±s)

组别 例数 发热消除时间(d) 咳嗽消失时间(d) 头痛消失时间(d)观察组 30 2.12±1.06 7.61±3.25 4.28±1.09对照组 30 3.05±2.36 10.28±4.76 6.85±2.14 T 1.969 2.537 5.861 P 0.000 0.044 0.005

表2 治疗有效率[n(%)]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结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肺炎支原体是介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的途径进行传播。肺炎支原体侵入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后,通过其特殊的结构,紧密吸附于易感宿主的细胞膜受体上,在其表面进行增殖同时释放毒性物质,导致患者的组织损伤,同时还会通过血液播散至全身任何器官;另外,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造成患者的多系统免疫损伤,引起多个系统的功能出现问题。此病每4-6 年就会出现一次其流行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造成患者的肺外合并症发生率上升。

本文通过对比对照组患者采用SET 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AST 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发热消除、咳嗽消失、头痛消失等临床反应消失的总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6.67%) 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3.33%) 患者(P<0.05),观察组(13.33%) 患者出现恶心、肝功能异常、身体疼痛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0.00%) 患者(P<0.05)。研究表明,AST 治疗,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SET 治疗,对患者的肠胃刺激很大,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反应。而AST 治疗,其对患者的组织穿透力比较强,能够将药效很好的发挥出来,并且患者身体对药物的耐受力良好,所以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阿奇霉素,具有抗菌性强、胃肠道刺激小、口服吸收快等特点,而且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是红霉素的2-8 倍,对肺炎支原体患者的体内的分布特点是血药浓度较低,组织浓度高,据相关的研究结果表示,阿奇霉素的组织浓度较同期血药浓度高出10-100 倍,炎症部位浓度比非炎症部位高达6 倍以上,在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很高,而正是巨噬细胞可以将阿奇霉素转运至炎症部位,进而发挥抗菌活性并促进吞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调理作用。在患者进行药物口服后可以快速的吸收,生物利用度为37%,给药量的50% 以上以原形经胆道排出,给药后72 小时内约4.5% 以原形经尿排出,单剂口服0.5g 后,达峰时间为2.5-2.6 小时,血药峰浓度为0.4-0.45mg/L,单剂给药后的血消除半衰期为35~48 小时,服用药物3-5 天后,白细胞及吞噬细胞内仍能测到一定浓度,甚至是在12 天之后,也可以测到,10 天后血清内仍有0.3-0.6μg/L。

综上所述,AST 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阿奇霉素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阿奇,出发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