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PFNA 治疗股骨粗隆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0-12-09陈俊枢李望平陆惠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出血量

陈俊枢,李望平,陆惠华

(湛江市徐闻县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0 引言

股骨粗隆是人体股骨干与股骨颈相交的位置。由于位置比较特殊且承受的应力比较大,在受到外力冲击下,极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1]。一般来说,股骨粗隆骨折主要发生在粗隆间和粗隆下。股骨粗隆骨折对患者的机体功能和活动能力影响比较大。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动力髋钢板指标、关节置换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等[2]。为了进一步探究股骨粗隆间和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对60 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与动力髋钢板治疗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 例患者,筛选自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比组(30 例)和研究组(30 例)。研究组,男患者及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8 例和12 例,在年龄方面,最小的为25 岁,最大的为85 岁,均值为(48.44±5.52)岁。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分型为,I 型5 例、Ⅱ型7 例、Ⅲ型9 例、Ⅳ型5 例、V 型4 例。对比组,男患者和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7 例和13 例,在年龄方面,最小的为26 岁,最大的为86 岁,均龄为(48.58±5.68) 岁。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分型为,I型6 例、Ⅱ型6 例、Ⅲ型11 例、Ⅳ型5 例、V 型2 例。入组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与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和股骨粗隆下骨折。符合手术指征;髋关节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有既往此类疾病史患者;有手术禁忌患者;合并其他重大内科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行PFNA 手术。患者行平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患肢呈内收伸直位。于骨折位置顶部约10cm 处取一约4cm切口。行肌肉组织和筋膜分离,到达大转子顶点后,插入导针。在C 型臂和X 线透视下,进行扩髓,并将主钉拧入。经侧向瞄准器,将套筒插入并将股骨颈内导针置于关节面5mm 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静态或者动态锁定方式。接触瞄准器并将手柄拧入尾帽。术毕,清洗伤口并缝合。

1.2.2 对比组

对比组行DHS 术。体位与麻醉方式同上。于大粗隆顶端下行部位取一约15cm 左右的缺口,逐层分离后,暴露股外侧肌和大粗隆。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牵引。在大粗隆周围约2.5cm 处股骨外侧进针,并使用135 度导向器将导针插入。于C 型臂透视下,确定导针抵达股骨颈中部后,测量股骨颈螺钉长度,随后扩孔、攻丝。在股骨干外侧装钢板,并使用皮质骨螺钉固定。最后,使用加压螺丝进行加压固定,术毕清洗伤口并缝合。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行走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等几个指标。

1.3.2 使用anders 评分对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该评分总分为60 分。优秀:55-60 分,良好:45-54 分,差:35-44,失败:35 分以下。

1.3.3 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静脉血栓、髋内翻、内固定松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计算。治疗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方式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卡方检验。研究组和对比组之间比较用P值表示,当P<0.05 时,两组比较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研究组手术持续时间比对比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比组少,下床行走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比对比组早(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27例(90.00%),对比组为20 例(66.67%),组间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肺部感染、静脉血栓、髋内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 例(6.67%),对比组为8 例(26.67%),组间比较,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3。

3 讨论

治疗股骨粗隆间和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手术有很多种,本文仅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的方法是与动力髋钢板治疗相对比。DHS 是一种通过使用滑动加压螺钉对股骨颈进行固定的一种手术方式[3]。对尾部进行钢板加压固定,有一定的固定效果。但是这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机体伤害比较大,术中出血量大,且患者术后行动不方便[4]。加上并发症情况比较多,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PFNA 手术方法,手术切口小、操作比较简单,适应症比较多[5]。本研究采用改良后的防旋PFNA 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提高了患者关节活动功能[6]。通过增加旋转刀片和主钉间的配合,减少了刀片的旋转力,且对骨折端进行处理后,其支撑能力更好[7]。在嵌入内钉过程中,可以对周围骨质产生嵌压作用,获得了较好的抗切割力[8]。通过静态和动态锁定的选择和配合,可以提高骨折远端的活动能力[9]。这种微创手术方式,对骨折端的肌肉组织和筋膜剥离比较少,术后行固定措施,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率[10]。

表1 两组治疗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持续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下床行走时间(d) 骨折完全愈合时间(d)研究组 30 30.08±8.85 163.07±80.48 7.78±2.65 56.88±3.65对比组 30 88.08±20.90 460.77±120.59 9.23±2.35 69.99±2.50 t 值 13.997 11.247 2.242 16.231 P 值 0.000 0.000 0.029 0.000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n(%)]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持续时间比对比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比组少,下床行走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比对比组早(P<0.05)。这说明与DHS 相比,PFNA 在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研究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治疗优良率为27 例(90.00%),对比组为20 例(66.67%),组间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说明PFNA 手术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明显。研究组肺部感染、静脉血栓、髋内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 例(6.67%),对比组为8 例(26.67%),组间比较,研究组更低(P<0.05)。这说明,采用PFNA 来治疗股骨粗隆间、股骨粗隆下骨折,不仅可以优化手术指标,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危险因素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