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母乳喂养护理体会
2020-12-09孙静
孙静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0 引言
早产儿即分娩时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其身体功能未完全发育,伴有体重过轻、身形娇小等先天不足[1]。对于早产儿而言,母乳喂养是最为健康且天然的喂养方式,母乳中富含营养成分,可提高其存活率,促进体格发育,保证健康生长。但部分早产儿母亲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度较低,降低母乳喂养质量。为此,本研究选取38例早产儿,旨在探究母乳喂养护理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主体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来院治疗的38例早产儿。纳入标准为:胎龄不足36周或不足28周的早产儿;出生24 h内于新生儿科接受治疗;早产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研究;早产儿母亲具备书面或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标准为:出生7 d后,对胃肠道喂养不耐受;伴有先天性胃肠道疾病;临床资料不够完整;难以配合喂养方案。可随机分A组和B组,均19例。其中,A组男10例。女9例;孕周为33-36周,平均(35.61±0.46)周;体重范围是1526-2413 g,平均(2014.85±31.94)g。B组男11例。女8例;孕周为32-36周,平均(35.84±0.55)周;体重范围是1521-2410 g,平均(2015.98±32.88)g。比较并无差异(P>0.05),允许对比。
1.2 方法。B组行常规护理,即指导母乳喂养方法、讲解母乳喂养知识和评价新生儿体格发育等。A组行母乳喂养护理:
1.2.1 成立护理团队:护理团队由护理人员、儿科医生、母乳喂养咨询师组成,职责为讲解母乳喂养知识,观察母乳采集情况,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喂养问题,设计护理流程与方案。
1.2.2 健康教育:有专科护理人员向早产儿母亲与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知识,如母乳喂养方法和重要性,并评估母乳吸乳量能否符合早产儿需求,若吸乳量较多,则将多余母乳密封,保存在零下18℃的环境下。母乳采集方法为:用肥皂或流水根据六部洗手法将双手洗净,煮沸挤奶器,使用挤奶器采集母乳。母乳吸出后,装入密封袋中,贴标签注明住院号、早产儿姓名等信息,放入冷藏室保存。转送期间应放在保温箱中,接受新鲜母乳(24 h内),每日3次。
1.2.3 发挥母乳喂养同伴支持(简称BPC)的作用:建立BPC微信群,鼓励母乳喂养成功的早产儿母亲作为志愿者,担任同伴顾问职位,分享喂养经验和技术,在群内互动,提高早产儿母亲的母乳喂养决心。其可在群内提出喂养问题,顾问或群内成员进行解答,通过积极互动,提高喂养质量。
1.2.4 泌乳护理:产后1-6 h,泵吸母乳,可使用电动吸乳器,使母亲尽快泌乳。每日吸奶8-12次,增加泌乳量。告知早产儿母亲需要定时吸乳,规范操作。
1.3 观察指标。观察母乳喂养指标,包括住院期间喂养量、母乳喂养开始时间、住院期间母乳量和纯母乳喂养时间等;记录早产儿在出院时的头围、身高与体质量等生长发育指标;观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称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简称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和宫外发育迟缓(简称EUGR)等早产儿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经SPSS 1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表达是(),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表达是[%],经χ2值对比与检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母乳喂养指标。A组的母乳喂养指标优于B组(P<0.05),如表1。
表1 对比母乳喂养指标( )
表1 对比母乳喂养指标( )
分组 例数 住院期间喂养量(mL) 母乳喂养开始时间(h) 住院期间母乳量(ml) 纯母乳喂养时间(d)A组 19 6695.24±10.65 70.65±1.25 7418.25±12.35 4.36±0.58 B组 19 6035.12±10.14 86.35±1.68 7365.48±12.44 7.12±0.67 t - 195.672 32.681 13.122 13.576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A组早产儿出院时的生长发育指标优于B组(P<0.05),如表2。
表2 对比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 )
表2 对比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 )
分组 例数 头围(cm) 身高(cm) 体质量(m/kg)A组 19 30.98±0.54 43.58±1.05 1.99±0.14 B组 19 30.11±0.43 41.06±1.01 1.91±0.08 t - 5.494 7.540 2.163 P - 0.000 0.000 0.037
表3 对比早产儿并发症[n(%)]
2.3 对比早产儿并发症。A组的并发症率为10.53%,B组为42.11%(P<0.05),如表3。
3 讨论
早产儿需要在监护室留观,以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避免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发生感染等疾病[2]。但母婴分离是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缺乏母乳喂养知识、相关支持系统缺失也是导致母乳喂养终止的主要原因。为此,临床建议为早产儿母亲与家属行母乳喂养护理,目的是引导母亲正确喂养,给予其支持策略,提高其母乳喂养决心。护理期间,护理团队可提高母乳喂养护理的科学性,儿科医生负责评估早产儿的发育情况,咨询师负责科学指导,护理人员负责实施护理方案,多方协作可使早产儿母亲感受到人文关怀,积极配合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可纠正母亲的错误认知,使其科学吸乳与保存母乳,确保喂养质量。BPC可提高母亲的纯母乳喂养信心,而泌乳护理则能够增加母乳量,满足早产儿的喂养需求[3]。
结果中,A组的母乳喂养指标优于B组(P<0.05)。说明母乳喂养护理能够增加住院期间的母乳量和喂养量,缩短母乳喂养开始时间与纯母乳喂养时间。原因是母乳喂养护理以专业团队作为支撑,可根据早产儿母亲的身体状态和泌乳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专业指导,提高其母乳喂养信心,积极配合护理操作,最终取得理想的喂养效果[4]。A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优于B组;并发症率(10.53%)低于B组(42.11%)(P<0.05)。说明母乳喂养护理可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减少并发症。原因是该项护理可使早产儿母亲坚持母乳喂养,为早产儿提供最为天然且营养的食物,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5]。此外,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早产儿母亲行全面且系统的母乳喂养护理,能够使其规范化喂养,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进而降低并发症率。总之,母乳喂养护理可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保证母乳喂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