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在脑外伤患者术后阶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2020-12-09顾建华
顾建华
(江苏省扬州洪泉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0 引言
颅脑外伤很多是通过多种原因,如交通、工矿等事故、自然灾害、爆炸、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造成伤害,常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同时存在,占各器官外伤的第二位,死亡率却是第一位。颅内高压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病理状态。持续内压增高,会导致患者脑血流量降低,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引起脑缺血,缺氧,会获得不良的预后,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1]。脑外伤引起内压增高,通常是因为脑水肿、缺氧、体内水分潴留、电解质紊乱、血压较高等等。临床研究表明[2]:通过持续内压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脑外伤术后阶梯治疗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通过颅内压监测,能够判断患者预后情况。目前,关于颅内压监测在脑外伤患者术后阶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颅脑外伤术后阶梯治疗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阶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行手术的颅脑外伤阶梯治疗的患者,进行持续内压监测180例。患者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22-75岁,平均(59.14±3.86)岁;其中:创伤性硬膜外血肿者有52例,颅内血肿者48例,脑挫裂伤者42例,硬膜下血肿38例。内压监测正常者24例,轻度升高者54例,中度升高者76例,重度升高者26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急性颅脑外伤;②均进行手术治疗,并采用阶梯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②多脏器功能衰竭者;③采用除阶梯治疗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治疗或入院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光导纤维ICP监护仪由美国强生公司提供,患者进行手术时,进行右额前角侧脑室,或者进行Camino脑实质内置管,持续进行颅内压监测,监测时间为4-9 d,监测值稳定24 h,或者死亡时结束。观察患者的颅内压监测变化情况,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合适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通过电话或者上门的方式进行。
1.4 观察指标。①颅内压监测与GCS评分比较。颅内压监测评价标准,颅内压监测在0.8-2.0 KPa为正常,2.1-3.0 KPa为轻度升高,3.1-4.0 KPa为中度升高,>4.1 KPa为重度升高,比较颅内压监测与格拉斯哥预后计分24 h、3 d、5 d、7 d的关系;②预后情况。记录180例患者预后的情况,预后情况评定,对患者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判,通过GOS评分,分为预后恶劣和预后良好,预后恶劣为1-3分,预后良好为4-5分。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内压监测与格拉斯预后计分比较。从24 h、3 d、5 d、7 dGCS的评分可以看出,颅内压监测与GCS存在一定的关系,呈现负相关(P<0.05),见表1。
表1 颅内压监测与格拉斯哥预后计分比较( ,分)
表1 颅内压监测与格拉斯哥预后计分比较( ,分)
组别 24 hGCS 3 dGCS 5 dGCS 7 dGCS正常 13.19±1.23 13.45±1.37 13.39±1.73 -轻度升高 8.64±1.49 8.64±3.41 8.34±3.53 8.32±2.37中度升高 7.17±3.56 7.61±3.63 7.72±4.55 7.68±1.32重度升高 4.32±1.19 4.57±2.33 4.43±2.21 3.53±2.42
2.2 预后情况比较。共有129例患者预后良好,占71.67%,预后恶劣有51例,占28.33%,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预后情况比较[n(%)]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所导致的损伤, 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约占全身全身损伤的20%,死亡率为30%,居于首位。其中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其发生率占重型颅脑损伤的80%左右。
近年来,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阶梯治疗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从24 h、3 d、5 d、7 dGCS的评分可以看出,颅内压监测与GCS存在一定的关系,呈现负相关(P<0.05)。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由两侧脑室的脉络丛分泌产生,经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通过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其后的去路有两条,一是经脑底,穹隆面、蛛网膜颗粒,入颅内静脉窦,另一是经神经根周围、蛛网膜绒毛,进入静脉系统。颅内压力的生理调节是有限度的,当颅内压力的发展超过这一调节限度,则可以观察到颅内压监测数据的增高。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阶梯治疗,患者颅内压监测的变化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监测颅内压监测的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患者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临床研究表明[3]:颅内压监测越高其GCS评分越底,则表示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差。本研究中,共有129例患者预后良好,占71.67%,预后恶劣有51例,占28.33%,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监测颅内压监测的情况,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良好的预后。既往研究表明:颅内压监测能够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颅内压监测的高低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研究中还表明,颅内压监测正常的患者其预后良好,轻度、中度颅内压监测升高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显示治疗预后同样较好,但若患者的颅内压监测持续升高,采取任何的治疗措施,难以获得良好的预后[4]。在进行颅内压监测时,整个过程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且放置光纤探头时间不能够太长,防止出现颅内感染情况,同时进行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准确放置探头,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避免出现脑组织的医源性损伤。通常情况下,神经外科用药常会按照常规剂量和疗程应用,或者凭借临床经验用药,用药时间较长,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颅内压监测,能够了解患者脱水情况,来调整患者脱水剂的剂量,选择合适的应用时间,能够有效的避免脱水剂的滥用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颅内压监测则会指导正确用药,并选用合适的剂量,在正确时间用药。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如果持续增高,则要进行立即的复查,观察是否是血肿再次出现,还是脑水肿持续发展如果需要再次开颅则必须立即再次进行手术干预降低颅内压力。所以,通过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发现颅内病情变化,再通过CT扫描了解颅内具体的情况,为治疗提供帮助。在患者未出现临床表现前,发现颅内压监测增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诊断,采取治疗措施,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阶梯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动态观察颅内压监测的情况,提早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情况,并对术后及时地治疗进行指导和调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良好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