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12-09卢小倩
卢小倩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市人民医院CCU,广东 中山 528400)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如果心衰患者发病且未得到及时抢救,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心力衰竭病理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脏出现病变和病灶,心脏泵出的血液量急剧减少,因此其他器官受累导致多器官功能下降。在短时间内做出急救措施并遵循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推举不同的护理方案并实施符合应急要求的护理措施。本研究观察了标准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护理的应用,总结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护理过程的标准化流程,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并检查确诊心力衰竭的110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中有男35例,女20例,年龄38.36~72.12岁,平均54.86±1.6岁。实验组中男40例,女15例,年龄37.68~76.28岁,平均(75±2.6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病史等不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分析[3]。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事实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加持标准化护理。标准化护理流程:①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前需对患者病史、病例、病情有所了解,轮流值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实时记录患者的体温、精神状态等,并随时准备好急救时需要的药物和急救设备,保持救护通道的通畅;②定期的健康教育宣讲:定期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该疾病的病理原因、发病原因以及日常如何护理心脏,以便在出现意外的时候患者和家属能保持冷静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争取最佳抢救时间。③心理学疏导:患者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有些患者甚至出现抑郁倾向,心理介入,严重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以此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主动接受治疗与护理[4]。
1.3 评估标准
记录并总结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舒张压、压缩压和心率的变化。在护理进行后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并回收整理由我院创作的护理满意度表。比较两组患者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统计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为(168.35±20.68 mmHg)、舒张压平均为(99.47±14.52 mmHg)、心率为(98.65±9.42次/min);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为(168.55±20.78 mmHg)、舒张压平均为(99.48±14.27 mmHg)、心率平均为(98.66±9.45次/min)。两组患者数据差距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为(147.95±16.74 mmHg)、舒张压平均为(94.17±13.23 mmHg)、心率为(94.67±9.24次/min);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为(133.79±10.02 mmHg)、舒张压平均为(80.27±10.41 mmHg)、心率平均为(86.24±7.13次/min)。两组数据差距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评分表
根据回收本院制作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实验组平均护理满意度(96.53%±3.42)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护理满意度(89.33%±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因为患者患有心脏疾病而导致心衰竭从而导致心排出量在较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其他器官出现淤血等情况。因此在重症监护室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抢救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
本文研究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在抢救中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标准化护理值得日后在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中实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