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护理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2020-12-09杨柳
杨 柳
(扬州市中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急性胰腺炎会引起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甚至死亡,其具有病情凶险、起病急骤、病死率高等特点,若未能及时治疗,多会引发患者死亡,因此需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尽量减低患者的恶化及复发风险,从而利于优化患者的预后[1]。在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中医护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了中医辨证护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中关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2],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5~23 h,平均15.2±3.2 h。其中男39例,女23例,发病原因:暴饮暴食者11例,胆道疾病者8例,高脂血症者17例,酗酒者18例,其他不明原因者8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31例,其中2016年1月~2017年6月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8年12月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采用中医特有的辨证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病情变化资料,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中医护理。
情志护理:针对肝气瘀滞者及脾胃湿热型者,因其平素性情较为急躁易怒,经常会暴跳如雷,可能会怒气伤肝,因此需对此类患者加强心理疏导,以免因不良情绪加重患者的病情,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主动关怀,缓解其发怒的情绪,缓解患者肝气;对于优思伤脾者,因患者往日多终日忧伤,情绪较为低落,忧虑过深容易导致机体发病,护理中分析患者家庭情况、生活状况,与患者进行沟通,给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针对患者的生活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乐观开朗,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中药灌肠护理:将200ml大承气汤为主方的中药对患者进行灌肠,维持药液温度为38°C,灌肠后及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排便数量、次数、性质,若发生疼痛明显或频繁腹泻,需进行立即停药。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可给予患者消化外敷,其为粉末状,成分含有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丹参,将其调制为膏状,再敷于腰腹部胰腺体表投影区域,时间约4~6 h;也可用雷火灸,取穴为神阙、中脘、气海等穴,以缓解患者腹胀腹痛的症状;
药物治疗护理:需注意所用中药的功能、性味,按照人体时间节律及昼夜阴阳消长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最佳给药时间,中药与西药的服用时间间隔30 min,使用中药汤剂时需注意煎服浓度及温度,服用后需注意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出院健康指导:出院时可告知患者“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忧则气结,喜则气缓”,“百病生于气”,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或情绪激动,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忌暴饮暴食,指导患者进行定期服药,定期进行门诊复诊。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腹痛显著减轻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2)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生化指标显著改善,临床表现大致消失为显效;患者的所有生化指标有一定程度好转,临床表现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腹痛显著减轻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
观察组的腹痛显著减轻时间为3.5±0.9 d,发热消退时间为4.7±1.1 d,住院天数为20.1±4.1 d;对照组分别为6.4±1.4 d、6.8±1.2 d、28.7±5.2 d,观察组的腹痛显著减轻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30/31),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4.2%(23/3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病情恶化速度较快,诱发因素较多,需给予积极治疗及合理的护理措施[3]。
本文中观察组的腹痛显著减轻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主要是由于中医辨证护理根据患者的性格,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了心理疏导,同时应用了消化外敷、中药灌肠等方法,共同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可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