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工业发展史略

2020-12-09肖秀女乌姆尔札克科兹梅尔扎古丽

肖秀女 乌姆尔札克·科兹·梅尔扎古丽

(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9)

0 引 言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东北部,国土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北接哈萨克斯坦,南邻塔吉克斯坦,西南毗连乌兹别克斯坦,东面与中国接壤。境内多山,约4/5是山地,1/5是低地,素被称为“中亚山国”。

吉尔吉斯斯坦虽有着近百年石油开采史,但油气资源不足,高山地形以及水侵导致其原油开采困难,属于石油工业不发达国家。全国具有开发前景的国土面积仅为2.3万平方公里,其中已经大范围投入勘探开发的约为0.5万平方公里,位于费尔干纳盆地;而小范围投入开发或尚未开发的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山间盆地。天然气资源绝大部分位于费尔干纳盆地。[1]75截至2018年12月,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剩余探明储量546万吨、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57亿立方米,石油产量自2012年以后基本维持在5万吨/年[2],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油气资源不足部分主要从俄罗斯和中亚其它国家进口。

1 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工业萌芽期(19世纪80年代至1954年)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第一次石油勘探可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当时在迈利赛的矿区发现少量石油。1898年开始钻井,1901年出产第一口油井。该地区的油井开发一直持续到1915年,共生产了超过5 000吨石油。1909年,英国人成功收购了迈利赛油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费尔干纳石油工业协会。[3]协会将石油勘探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这与费尔干纳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潜力有关,但是由于无法与当时俄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诺贝尔兄弟”竞争,到1914年该协会停止运作。这段时间除开采迈利赛油田外,还在北里什顿地区进行了石油勘探。总的来说,在十月革命发生前,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开采极为缓慢,具有规模小、设备更新慢、效率低下、以私人开采为主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初的吉尔吉斯斯坦仍是一个完全的农牧业国家,工业发展十分落后。以1913年为例,当年的工业生产值在整个国家产值中仅占3%,全国只有几个石油开发公司,石油工人不足百名。[4]

20世纪20年代后期,吉尔吉斯斯坦加入了苏联。出于战略考量,苏联将吉尔吉斯斯坦纳入其工业化和电气化的发展过程。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期间(1928年10月至1932年12月),吉尔吉斯斯坦获得的投资额为350万卢布,这些投资使得其工业产值增长了180%。[5]159快速发展的工业需要大量的能源、燃料,而当时吉尔吉斯斯坦主要从巴库(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进口石油,运输成本高昂,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所以勘探开发国内的石油被列入了发展规划。在苏联积极的技术、人才、财政等援助下,1927—1931年,一些地质学家详细考察了费尔干纳东北部的地质结构,认为该地区油气资源有较大的潜力。[3]

1930年吉尔吉斯斯坦恢复了对迈利赛油田的开采,1931年在羌格尔塔什开始了石油勘探工作。1932年,在羌格尔塔什的2号井中获得了工业油流,证明了该地区的油田潜力。1933年,在羌格尔塔什的7号井中获得了又一油井。到1937年全面开始了油田的综合性建设,1938年正式进入商业开发。1939年,该油田石油产量达3.8万吨。[3]为了服务于整个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吉尔吉斯斯坦又建设了一条32公里的输油管道连接到乌兹别克斯坦的腾特克站,从那里通过铁路将石油输送至费尔干纳州阿尔特-阿乐克的炼油厂。

1933年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政府加大了对中亚地区的工业投资,这期间吉尔吉斯斯坦获得的投资为1 510万卢布,增加了331.4%。[5]16920世纪40年代,因投资的增加,国内石油钻探作业量也有所增加。1944年向迈利赛周边地区拓展,1946年又将勘探范围扩大到伊斯巴克特地区。

1948年,在迈利赛附近新发现一座油田,产量为100吨/天[3]。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科克塔什油田区的建设,包括建造作业区、油罐区、柴油发电站,安装长度为60公里的输油管道。也正是在这一年,经过深部勘探后在费尔干纳河谷地区发现了至今仍非常重要的两个油田——伊兹巴斯克特油田和东伊兹巴斯克特油田。从1952年开始,吉尔吉斯斯坦开始在费尔干纳盆地边缘的贾拉拉巴德州科克阿塔地区建设石油工人定居点,并配备了一整套生活、生产设施。

总的来说,19世纪末至1954年期间,吉尔吉斯斯坦在苏联的援助支持下,油气工业初具规模。但是,由于苏联在发展经济时实行区域分工协作的原则,使得吉尔吉斯斯坦成为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来自苏联的各方面援助相应地向这两个部门倾斜,油气工业接收到的财政支持仍是非常有限,发展十分缓慢。另外,吉尔吉斯斯坦并未形成自己的油气行业专业人员队伍,技术人员、科学家等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其油气工业发展对外依赖很大。

2 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工业发展期(1955—1991年)

由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接连发现了科克塔什、伊兹巴斯克特和东伊兹巴斯克特三个大型油田,1955年吉尔吉斯斯坦成立了石油管理局。[3]从那时起,该国油气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油气企业雇用了30多个国家数百名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科学技术、设备等的最新成果也被引入了生产,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得到增加,并首次采用了气举采油方式。1958年的原油产量达49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6]295此外,1957—1959年间在费尔干纳地区发现少量天然气资源,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天然气事业由此开始发展,分别在迈利赛、贾拉拉巴德、奥什等地建立了几家天然气公司,建成并投入运行多条天然气干线管道。

1960年代,勘探工作规模继续扩大,开辟了几个新的油气田:别什肯特塔加普、卡拉加其、北卡拉克奇库姆、苏扎克和奇克尔奇克。天然气的开采量从1960年的0.9亿立方米增加到1973年的3.94亿立方米。[3]为了监测油井的工作情况,在生产中还采用了调度系统,井和泵都配备了自动化设备,可以进行远程控制。

该段历史时期是吉尔吉斯斯坦油气工业发展相对较快的一个阶段。政府组织了技术人员、工人等到俄罗斯以及其他加盟共和国进行技能培训,逐渐形成自己的油气行业专业队伍,加快了本国油气行业的勘探与开发。1958年该国原油产量甚至突破历史记录,出现了最高峰值49万吨,到1971年时较1940年增长了9.3%。[4]但是由于吉尔吉斯斯坦包括油气行业在内的诸多工业受苏联的影响很大,从70年代后期开始,整个苏联的经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状况也大致如此。自 80 年代到 1991 年,该国一直未获得新的油气发现,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仍然不能满足本国需求。[7]43-45

3 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工业独立发展期(1992—2007年)

苏联解体之后,由于缺乏资金,吉尔吉斯斯坦的油气田勘探钻井工作基本停止,1993年的石油产量仅为12.5万吨。[7]43-451991年之前,由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工业的市场重点面向加盟共和国,与主要的世界市场脱节,再加上该国本身是一个内陆国家,公路运输的费用远远高于海上运输,油气工业发展缓慢,供给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吉尔吉斯斯坦开始实行市场多元化,制定了关于外国公司投资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法律。例如,1992 年12月颁布了《地下资源法》,为授予石油勘探开发权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1993年该国能源部发布了第308号法令,制定了与石油勘探开发有关的基本条款和标准租让协议,11月份又将其修订为标准合同,规定承包商自筹资金、自担风险进行石油勘探。该条款规定,外国公司既可与该国国家石油公司组成合资作业公司,也可实行产量分成,所得税从国家产量分成额中支付。任何国家的法人或自然人都可申请地下资源开采权。政府在授予许可证之前举行招标,有关的条款和程序由政府法令规定。按照合资条款,国家可按商定的百分比在合资公司中参股,从而分担开发和生产风险,产量分成合同不要求政府参与。[7]43-45

基于此,1993年美国公司阿兹台克-塔拉斯进入该国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1996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石油公司与英国的Petrofac国际公司合资组建吉尔吉斯斯坦石化公司,二者各占50%股份,位于贾拉拉巴德市,并建成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第一座炼油厂,年处理能力50万吨原油和凝析油[8]30-36,苏扎克和诺奥肯地区油田的石油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该炼油厂。此外,该炼油厂也按照与供应商协定的条件加工来自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随着外国公司的加入,吉尔吉斯斯坦的油气状况有所改善。

1999年国家重新注册了吉尔吉斯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对其进行了整改,使公司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最大的国有油气企业,国家掌握85.16%的股份,9.8%属于个人和法人。此外也有一些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投资公司参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油气资源开发。

2001 年 7 月 31 日,为了进一步加大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减少能源进口依赖度,吉尔吉斯斯坦颁布了第236号总统令《增加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及加工量措施计划》,决定将扩大油气勘探和增加石油、天然气产量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的优先事项之一。2001年12月5日政府颁布《2010年前油气领域发展纲要》,2002年5月16日又颁布了《工业领域中期(2002~2004年)及2010年前发展纲要》。依据这些政策,吉尔吉斯斯坦积极吸引外国投资,不断扩大开发。[8]30-36

但是,由于缺乏多元化的实际经验,吉尔吉斯斯坦在现有经济秩序崩塌的情况下改革的步伐太快,导致了诸多问题。例如该国在90年代制订了一系列油气法律,但当时尚没有出台专门的石油立法,所以石油作业活动受多部石油法律管辖,而这些法律又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地下资源法》第40条规定,许可证持有人有义务缴纳矿区使用费,而1993年的标谁合同中又不要求缴纳矿区使用费[7]43-45,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

4 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工业的现状(2008年至今)

2008年之后,吉尔吉斯斯坦调整政策,开始了新一轮的私有化,在能源领域制定了国家能源方案和能源开发战略。该战略的国内目标主要是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和提高能源效率,包括加强能源企业管理,完善现有能源设施,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装置,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生产性成本,对提高生产能源效率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开发替代能源等。此外还进一步放宽权限,促进外国投资,授予外国公司更多许可证。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制定了国家石油和天然气综合开发方案,试图在该国北部寻找新的油田来增加石油产量。

然而,由于生产设施陈旧,缺乏资金、技术,以及综合开发成本高等原因,上述战略措施在短期内很难见效。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加强国家的能源安全,除了积极引进外资,加大对本国的勘探力度外,吉尔吉斯斯坦还加强与外国公司的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市场。

由于种种历史或者现实因素的制约,吉尔吉斯斯坦始终把同俄罗斯和中亚邻国的合作置于外交政策的首要地位。早在2008年2月20日,吉尔吉斯斯坦就授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该国南部两个地区的《地质勘测许可证》。除此以外,吉政府还建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参与该国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私有化进程。俄方则按计划向该地区投入地质勘探资金3亿美元。[9]2011年9月,双方又进一步扩大能源合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计划投资30亿卢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勘探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此外还准备在比什凯克开设几个办事处,以便落实与吉方的合作事宜。[10]2011年10月18日,吉尔吉斯斯坦同俄罗斯、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和乌克兰等先后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条约”,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缔结了关于石油和石油产品免税的政府间协定。2013年7月26日,吉尔吉斯斯坦能源部长阿尔德克巴耶夫同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在莫斯科签署了《俄吉政府间关于在吉境内输送、分配和销售天然气的合作协议》,该协议的具体实施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吉尔吉斯天然气公司”的全部资产。根据协议,俄方将在五年内对吉投资200亿卢布(约合6.79亿美元),对吉国内天然气供应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同时还将在吉开展石油与天然气的地质勘探、开采工作,未来三年内计划在勘探上投入1亿美元。[11]2014年4月双方交易完成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计划向吉尔吉斯斯坦每年供应8亿至8.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12]30次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吉尔吉斯斯坦时,双方又签署了关于石油和石油产品领域合作的协定。该协定规定在吉国内消费中免税供应石油和石油产品,并对供应数量和名称进行年度协调。截止到目前,吉尔吉斯斯坦的石油及石油产品主要来自俄罗斯。

吉尔吉斯斯坦的天然气主要从乌兹别克共和国进口,后者有着非常丰富的能源供给。但是双方的天然气贸易合作却很不顺畅。首先是因为吉尔吉斯斯坦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及时支付天然气运输费用,这自然导致乌兹别克共和国时常中断给吉国输送天然气。其次,乌兹别克共和国把天然气供给当作武器,给吉政府在许多方面施加压力,迫使其在修建水电站、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做出让步。双方约定进行的天然气谈判一直推迟,导致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其南部地区完全依靠着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供给。[13]种种原因促使吉尔吉斯斯坦更加积极地寻求能源来源多元化。2014年5月29日,吉尔吉斯斯坦签订欧亚经济联盟条约,2015年8月12日正式加入联盟。联盟在能源领域旨在建立天然气、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单一市场,对吉尔吉斯斯坦能源安全的前景产生了积极影响。吉尔吉斯斯坦能源合作的对象逐渐由原苏联成员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拓展,包括一些欧盟成员国以及中国等。

5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石油合作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始于20世纪末期,主要领域为油气田开发和提供工程技术服务。1999年,中国胜利油田下属公司和江汉油田管理局曾以承包方式在吉尔吉斯斯坦为其石油企业进行老油井修复和资源勘探开发作业。2002年6至8月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获得了吉尔吉斯斯坦迈利赛-伊兹巴斯克特油田126平方公里勘探转开发许可证和阿拉伊盆地6 000平方公里的勘探许可证,两个项目总投资约5 700万美元。2004年中石化从吉尔吉斯斯坦油田开发项目中获得权益油2.4万吨。此外, 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签订了关于在吉国境内勘探和开采石油的协议, 并已在吉国内的北部和南部勘探到储量约为1.68亿吨石油的矿区。中石油计划在第一阶段先向石油开采领域投资1.3亿美元,接下来逐步将投资额扩大到3亿美元。[14]88

2007年11月,中能国际石油集团通过国际招标方式收购该国巴特肯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多个油气田的开采权。2011年4月,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取得了吉尔吉斯斯坦11个勘探开发区块许可证,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2012年,延长石油两口探井试油求产成功,这是延长石油在海外油气区域获得的第一桶油。[15]60-61

2013 年,由中国华荣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吉尔吉斯大陆油气有限公司与吉尔吉斯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约定共同开发位于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州费尔干纳盆地的吉尔吉斯油气项目,吉方以石油区块的勘探、开发权作为投入,中方出资金、技术、人员。该项目包括5个石油开采区块,约覆盖 545平方公里,剩余可采石油储量约 6.38 亿桶。[16]

2014年11月,甘肃省元方集团和吉尔吉斯斯坦格拉芙股份有限公司(格拉芙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合同约定,元方集团出资1 500万美元,全额收购该公司100%股份,并获得其名下的两块油气田。[15]60-61

2015年12月7日,西安中亚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运营中大中国石油公司(以下简称中大石油)炼油项目,中国中亚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中大石油全部股权,项目总投资约4.5亿美元。[15]60-61中大石油炼油项目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秋雨州热伊尔区卡拉巴德市东方工业园,项目于2013年12月底基本建成,按照“技术先进、质量一流、注重环保、管理超前”的理念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建有常减压装置、异构化装置、催裂化装置、非临氢降凝装置、原油及成品油罐、石油液化气装置、润滑油装置、废弃物收集处置区、现代化污水处理厂等。[16]项目设计年加工原油80万吨,加工外购重油20万吨,总加工能力100万吨,年销售8亿美元。该项目是中资企业在吉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中国的“催裂化装置”进一步提高了成品油出油率,高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约30%。[15]60-61

总的说来,因吉尔吉斯斯坦能源不足,未向中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双方的能源合作主要集中于能源勘探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6 结 语

纵观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工业的发展,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工业的历史并不算短,至今为止已经一百多年了,并且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也有其共性,那就是都深受苏联和俄罗斯的影响。从油气工业萌芽期开始,在苏联的人才、技术、资金等援助下缓慢发展,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油气行业专业人员队伍,产量也得到提高,甚至在1958年出现峰值。但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由于苏联停止投资,吉尔吉斯斯坦的油气行业也基本停滞不前,从80年代一直到苏联解体这段时间基本上没有发现新的油田,产量在1985年之后逐年下降。吉尔吉斯斯坦在独立之后,受种种因素的限制,依然把俄罗斯作为油气合作最首要的国家。

(2)吉尔吉斯斯坦由于地处山区地带,油气资源探明储量小、产量低、增长率缓慢、对外依存度高,即便是产量最高值时也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吉尔吉斯斯坦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大油气勘探力度,继续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石油勘探行业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在合适的政策、法律推动下,更多资本和技术的注入,可能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油气勘探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