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间弥生绘画风格成型背景和现实意义

2020-12-08丁新

艺术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绘画风格

摘要:作为近邻的两个东方国家——中国与日本,中国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受到太多的思想指导,艺术家个体的自由创作随社会浪潮沉浮,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日本自古代到现代分别受到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影响,绘画风格兼备中西风格,在此基础上加以研究便形成了一条民族化新画风的建构之路,以版画洋画为主,具有清晰的自我体位确认特征。因此在艺术形式上形成了高度统一的现代审美风格,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思想更为前卫,提前与现代化接轨。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杰出艺术家,其最为杰出的代表便是草间弥生。

关键词:草间弥生;波点绘画;绘画风格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2

1 草间弥生的经历和风格成型背景

草间弥生是一位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毕业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校的当代艺术家,1956年,她离开日本去到美国纽约,开始了她真正的前卫艺术创作[1]。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风格独特,这主要是她年少时的经历所致。在她10岁时,开始患上神经性视听障碍还兼有精神分裂症,出现了大量的幻觉,这个幻觉世界中充满着波点,她也因这“压抑的世界”经常有自杀的企图,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她给母亲画了一幅作品,在那时的画中就已经充满了小圆点,那成为她波点绘画的开端,同时也是波点绘画风格的起源。(图1)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的进步,渐渐地,较之前的绘画相比,她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也经常用画笔来诠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幻想空间。1957年,草间弥生移居到美国纽约进行长时间的创作,并开始拥有“前卫的女王”称号,她曾说:“某日我观察红色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和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得渺小且微不足道。”这种压抑感冲击着她的视觉与内心。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她的想象,同样也是在当时社会中自身的感悟。这种意识让她对红色桌布和上面的花纹产生了强烈的恐惧[2],这些花纹如同咒语般麻痹她的思想,将她的思维和情绪推向高潮。在这个压抑的符文影响下她创作了《花》这一忧郁而生动的作品。《花》同之前的作品相比更具有个人风格,更加体系化,也为草间弥生后期“花”系列的画展打下了基础。后来,她开始办各种展览,个人特色也逐渐被世人注意。她1966年的作品《无限的爱》[3],利用圆灯泡和大面镜子无限反射空间的装置,成为一份视觉冲击力极强的作品,这幅作品也因此受到大众喜爱,成为她的成名之作。这种镜面反射空间装置一直延续至今,她的镜像创意被一些流行的网红拍照地采纳,也不断被大众接受,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在这一阶段,草间弥生的艺术创作达到顶峰。由于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内心的宣泄,草间弥生自此之后,办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行为艺术展览。较之前作品相比,她对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定义,行为也逐渐大胆,并受到众多艺术家模仿。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她也受到当时思想保守的人们和媒体的批判讽刺,家人也碍于面子与她断绝来往[4]。然而,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创作,背负着众人的冷眼和嘲讽坚持,草间弥生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迎来了在纽约的最辉煌时期。这一阶段,她把“性”作为重要主题之一。因为,她想通过不断描绘性,在视觉上用性暴力来冲击人们的内心,借此释放自己心中的压力与恐惧,消除创伤。例如《千船会》《人体嘉年华》等作品。这种“性”的艺术,也诠释了当时社会的腐朽,成为披露男女之间腐朽无趣行为的重要表达方式。这种方式给了许多艺术家启发,使他们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直到现在这种方式也依然流行。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就如同她的精神障碍一样,伴随着她的生命,成为她自己独有的风格。也正是因为对艺术的热爱,支撑着她努力生活,她本人也曾说过:“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这份热爱使当时已经70多岁高龄的草间弥生在心理理疗所中继续从事艺术工作。

2 草间弥生创作的艺术特色

2.1 高度色彩对比

《圆点花园》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密密麻麻的色彩鲜艳的圆点构成了整个花园,虽然只是简单的形体,但是鲜明的色彩把花园的绚丽多彩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有飞舞的蝴蝶、多彩的花朵,不同大小的圆点产生了奇妙的对比关系,鲜艳明快的色彩也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草间弥生就是这样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眼中所见的世界,她笔下的鲜花虽然造型简单,画面中的圆点却极富魅力。

2.2 具有重复性

《圆点南瓜》是草间弥生的一个标志性作品[5],草间弥生一直很喜欢画南瓜,南瓜是她作品里常见的要素。她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南瓜,南瓜都是完美无缺的,并且圆润可爱,以至于每次观察它都会有新的发现。在草间彌生第一次看到南瓜的时候,南瓜的大肚子深深吸引了她的注意,她认为南瓜的形状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安定感,可以给人安抚、慰藉。又矮又胖的南瓜,使草间弥生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她认为从另一层面上说,南瓜也像极了自己在社会中受到的冷眼与嘲讽,不被人们理解。南瓜在草间弥生的孩提时代无数次慰藉过她的心。圆点南瓜的创作也是她内心压力的一种释放,草间弥生反反复复地画着同一形状的南瓜,除了色彩的不同并没有其他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她绘画作品重复性特点的突出表现。后期,草间弥生也把平面的圆点南瓜做成了立体雕塑。

2.3 注重道具的辅助性

《圆点空间》就是一个完全由波点构成的虚幻空间,是草间弥生最为著名,也是最富代表性的作品[6]。为了让圆点布满物体与空间,甚至能呈现宇宙的概念,草间弥生于1965年开始运用镜子创作然后置身其中,给人制造出了置身于一个由浩瀚星空点缀成的无尽宇宙的幻想空间,构思巧妙,充满科幻感与个人特色。

3 草间弥生绘画对当时的日本和美术界产生的影响

1963年前后,《草间的Life Environment》作品展出[7],她这一作品通过用大量重复的男性生殖器来创作软雕塑,创造了一个重叠的空间,表达出她想要凌驾于男性之上的野心,借此来实现对社会男权压迫的反抗。在那个时代,她的女权主义就已经开始觉醒:“因为我是女人吧,所以无法出名。你看男人做一样的事情就大受欢迎!”当时她的这一作品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变革。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性解放时期,这一期间草间弥生在纽约创建了“裸体剧场”,她希望通过裸体艺术的形式解放当时人们压抑的性观念。名为“反战”的激进行为艺术,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她带着一群裸体年轻人在布鲁克林大桥上燃烧国旗[8],一方面是为了艺术,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抗拒。她的创作超越了东方或者西方艺术的定调问题。虽然她的作品包含了两者的元素,例如必然有罗斯科、斯蒂尔、纽曼的影子,但又完全不是这些风格的合成体,是彻底独立的个体。草间弥生在所有领域都是超前的,具有主体超然的正面性、相对缺失的明暗对比、双向的系统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互相堆叠的单一笔触是重要的元素,颜色与细节有机性结合成为画的表面。作品的表现力是冷静而坚韧的,画工的娴熟精准与个性的宣扬造就了其宏大的、海纳百川的包容性[9]。她通过自己的作品打破了东西方绘画的界限。这位和荒木经惟一起被批评为日本坏品位的代表人物,80多岁的“怪婆婆”草间弥生,用自己的一生和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来不断证明自己,并和安迪·沃霍尔、小野洋子等先锋艺术家见证了当代艺术史,给美术史留下了浓重一笔

4 草间弥生作品的现实意义。

4.1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草间弥生如今一直活跃在艺术界和时尚界[10],她创作的艺术风格引领了艺术家与品牌结合的潮流[11]。89岁的她已经和LV、可口可乐、优衣库等各种大牌“联名无间”,将她的创意与现代文化结合,给设计师提供了新的创意点,为很多品牌推出迷幻的新品系列,为商业和服装领域创造了非常大的收益。

4.2 拉近了艺术领域与生活的距离

草间弥生通过制作一些雕塑、公共艺术设施,使人们进入她脑海中的迷幻世界,用心感受[12],草间弥生通过各种装置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让波点艺术真正地走进大众生活,也让大众切实感受到了艺术即生活,为人们枯燥乏味的生活增加l 乐趣

4.3 为当代艺术家提供成功的经验

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作品在提升了人们审美趣味的同时,也警示了当代艺术家——艺术要想成功,就必须用心感受生活[13]。要从生活中得到最真实的感受,再加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然后将这种风格与时代相结合[14]。艺术不仅确证了人类自我创造的文化本性,而且也给人的内在主观现实赋予了形式,使隐匿于人们心灵内部的主观精神世界得以显现。就如同草间弥生,她在被故乡抛弃[15],被同族人视为异类,名声扫地,最后一无所有,被迫进入精神病院治疗的境况下[16],却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自己独特的创作,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说她是错的,她也依旧坚持着自我,默默地证明了自己的作品。她的人生路途坎坷[17],却创造出了一幅又一幅的惊世奇迹[18],她对艺术的不懈坚持和对自身的自信值得当代艺术家和人们学习借鉴。

5 结语

世人常说:“疯子与天才只差一步。”草间弥生正是徘徊于疯子与天才这条界线之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在她的彩色波点世界中,保留着她最为纯真的内心世界,同时草间弥生也用用幻觉绘画,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成为了艺术史上永久的传奇。

参考文献:

[1] 林霖.再次走近草间弥生[N].文汇报,2019-03-22(W16).

[2] 吕楠.草间弥生装置艺术中圆点符号的秩序建构[J].四川戏剧,2020(02):104-106+110.

[3] 彭东航.从色彩和符号角度试析草间弥生的作品[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44-45+47.

[4] 黄尧.自我消融的幻象世界——解读草间弥生的艺术空间[J].大众文艺,2019(18):147-149.

[5] 郭双.圆点里的梦境——草间弥生作品《南瓜》赏析[J].戏剧之家,2018(18):155.

[6] 李杰.圆点与镜子——试论草间弥生作品的自我疗愈功能[J].美与时代(上),2019(04):26-28.

[7] 陶辉,王莹莹.草间弥生圆点艺术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服饰导刊,2019,8(03):64-74.

[8] 胡玥.人工智能背景下藝术学科的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0(8):51-52.

[9] 李媛,徐雷.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2-23.

[10] 吴双双,李永昌,孙云鸿.宋代文人画审美与现代平面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2):60-61.

[11] 白菊,陈玮.论后印象派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9(24):66-67.

[12] 宋子萱,陈玮.浅析吴门画派的历史发展[J].大众文艺,2019(24):80-81.

[13] 朱亦心,陈玮.论中国写意人物画派[J].大众文艺,2019(21):83-84.

[14] 张璐瑶,陈玮.回忆文艺复兴美术的掠影——佛罗伦萨画派[J].大众文艺,2019(24):58-59.

[15] 周卫臣,孙献华.浅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20(9):22-23+27

[16]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17] 曹宇鹏.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普罗斯佩罗王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16-17.

[18] 沈童,孙琦.重塑极简主义——以包装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6):55-56.

作者简介:丁新(2001—),女,山东威海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学。

指导教师:陈玮

猜你喜欢

绘画风格
感知陈淑霞绘画意境之美
从《黄庭经图》看梁楷画风的转变
莫兰迪绘画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晚清艺术市场中的任伯年
论龚贤山水画独特气韵的成因
派中有派的清代扬州画派风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