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育人智慧生成路径研究
2020-12-08许枝
摘要: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现象学因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人文性以及反思性等特点,为高校辅导员育人智慧的生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范式。当前,多媒体时代对教育情境与体验敏锐性的挑战、辅导员工作评价机制的异化、辅导员继续教育与培训日渐失能及辅导员反思性学识的匮乏等原因,导致我国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过程中面临育人智慧养成困境。因此,从在线交流、辅导员评价机制、辅导员培训制度及教育现象学反思写作等方面构建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育人智慧,是可能的路径。
关键词:教育现象学;辅导员;教育智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0-02
1 教育现象学的价值内涵
本质上既非科学也非技术的教育学,在现实中却有不少研究者以实证的、科学的方式来看待和研究它。我们需要回到人类所体验的生活世界寻求新的教育见解。然而,目前有关教育的研究和文献里,个人生活体验被大大地低估或忽略了。教育现象学重视教育体验,恢复对生活世界的感悟,随着其代表人物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书的出版,教育现象学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教育是动态化和情境化的,且随时有可能发生。面对突发事件时,它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高度的敏锐性,一种临场的教育机智与智慧。目前,关于教师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过于注重教育理论、策略及技术的获取和培训,而严重忽略了教育的敏锐性和智慧的培育及养成。教育现象学关注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并把长期被教育者和研究者所忽略的教育智慧推向研究的前台。教育家赫尔巴特和乌申斯基都曾强调过教育智慧对优秀的教育者的重要性,可见教师除了要有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知识和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智慧。马克斯·范梅南教育现象学视阈下的教育智慧是一种反思性和情境化的教育智慧。教育现象学中的教育智慧首先强调具体的人在某一具体情境下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教育者要对教育情境极其敏锐,要对处于独特教育情境下的具体学生的具体需求心知肚明,并当机立断,采取此时此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行动;其次,教育现象学中的教育智慧强调教育者本身的体验与反思,以此突出教育者个人反思的价值和意义;最后,教育现象学中的教育智慧尤其重视运用富有感性的语言来描述、解释、靠近并还原生活体验的现象学写作。
李树英教授对教育智慧有一段非常精准的描述,他称教育智慧是一种教师内化的、能够以最佳方式迅速处理教育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充满思想和谋略的,又是不假思索的,还是瞬间反思的行动。这是一种超越了知识、技能和技术的素质。教师作为实践者,在很多教育情境下都没有时间去思索,更没有时间去寻找外在的概念化和技术化的知识,因而这种教育智慧正是融入身体的一种知行合一,一种临场应变的机智,其指向的是被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2 高校辅导员育人智慧生成的现实困境
辅导员兼具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辅导员的育人智慧置于教育现象学视角下予以考察,主要是因为辅导员工作的实践本质,如辅导员工作的教育情境性、对体验的敏锐性、应对突发事件的瞬间行动以及对事件的反思性,都和教育现象学中所强调的教育智慧的价值内涵不谋而合,教育现象学视阈下的教育智慧对辅导员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辅导员在育人智慧生成过程中却面临很多现实困境。
2.1 多媒体时代对教育情境与体验敏锐性的挑战
随着E时代的迅速发展,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由原来的面对面具身化为主,向微信、QQ、邮件等不见面离身化方式转变,离身化沟通在高效快捷的同时也导致了教育情境化和体验敏锐性的缺失,不像面对面沟通可以体知表情的微妙变化。网络的虚拟化使个体的经验脱离了真实的生活世界,使主体丧失了与他者在场的具身化相遇,网络的虚拟经验始终无法代替真实世界中的具身化经验,导致辅导员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缺乏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能力。
2.2 辅导员工作评价机制的异化
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不仅受其自身知识结构、道德认知、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包括学校在内的外部机制的影响。虽然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评价的目的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但评价内容和衡量方法均被置于可以计算的、可控制的绩效、数量、增长率、效率、学生英语四六级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等指标体系之下,学校的任务过于强调为现实的生活实践和未来就业作准备,结果营造了日渐强化的管理性的、技术化的内部环境和氛围,忽略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内在生命和精神因素,使辅导员教育学性质上的全面而深刻的反思能力正在退步。教育学生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的反思能力,本应该随着辅导员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增强,现在却因为学校注重并突出业绩和数量导向的宏观环境而逐渐削弱。这种过于注重数量而异化了的评价体制,实际上是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放弃。现行的所谓最“有效”的评价机制,从教育学意义上说却非常令人失望。
2.3 辅导员继续教育与培训机制日渐失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面对越来越成熟和从小便见多识广的学生,比学生年长不了多少的年轻一代辅导员倍感压力,所以辅导员需要有终身学习和常态化培训的意识。当前辅导员培训主要采用偏向于理论和工作方法及技巧的集中培训模式,即使有些培训中会用到真实案例,但由于其只有简单的一段描述,所以只能观测到显性层面的东西,使挖掘案例背后的隐性教育价值内涵相当受限。范梅南曾说过:“有些人可能学了所有的儿童发展理论,掌握了所有的课程方法,并熟悉所有的教学法,可是……这位老师可能仍然是位贫乏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1]这些培训中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应付和解决辅导员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教育管理问题,所以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目前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和培訓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抽象化的理论与辅导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脱节,以及普遍存在对学生生活世界的教育意义的忽视。
2.4 辅导员反思性学识的匮乏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有些工作无法计划和预测。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辅导员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在这样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境中,教育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辅导员并不能每时每刻都抓住或领悟到关键性时刻,有时在事后反思时,才意识到或体悟到那是至关重要的时刻,可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对于当时自己的所作所为,学生的种种表现和微妙反应,事后反思时才意识和体会到。杜威曾说:“哪里有反思,哪里就有中止。”可是,在现实中,辅导员反思学识的平台和机会少之又少。
3 高校辅导员育人智慧生成的可行性路径
辅导员的育人智慧, 是来自内心和灵魂深处的一种稀缺才能,与自身的为人处事和性格等密切相关。辅导员的育人智慧要求其必须在微妙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及时准确地找到 “触动” 学生的教育时机。辅导员要对教育情境以及在此时此景中采取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言行这两方面具有很强的敏锐性。教育情境要求辅导员必须在瞬间作出反应,因此辅导员的育人智慧是一个瞬间的反思行动,而不是相反的。基于本文第二部分的现实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路径生成辅导员的育人智慧。
3.1 增强离身化在线交流的深度感和亲密感,为具身化的面对面交流夯实基础,以提升对教育情境与体验的敏锐性
虚拟的网络空间依然能保持虚拟的亲密性,在线交流与面对面沟通不同,在线交流可以边写边改。修改时,辅导员可以检查文字所表达的教育价值及意义,可以想象这些文字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还可以反复阅读这些线上文字,进一步找出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和教育意义。线上文本交流时,辅导员可以反复思考,可以通过文本感受学生。学生和辅导员通过屏幕上的文字相遇,数字化的写作意味着实体性参与的减少,但却孕育和沉淀了一种更奇妙的数字化、虚拟化的亲密。因此,在线表达的虚拟技术对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和人的秘密的表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以前深藏在人们内心的秘密公开化。成长于数字化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对隐私和隐私感有不同的感受,他们更愿意用在线交流的方式,如文字、图片、视频和照片表达自己,而缺乏反思。在线交流缺少眼神、姿势、语调、表情、专注感及身体的复杂而微妙的变化,但是这种缩略化、密码化,缺乏深度的肤浅的在线交流方式却能带来另外一种深度的亲密感。在线交流通过文字实现了远距离的、文本的亲密,也能给人带来反思的机会,而面对面却达不到这种感受文本幸福和情感被微妙地唤醒的效果,也难以产生有价值的文本快乐。数字化时代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新的希望,但也隐藏着危险。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应该开辟和占领新的交流阵地和渠道,积极利用好便利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提高线上交流和文本写作的技巧和能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引入新活力。线上交流和互动与面对面的具身化教育方式互为补充,线上交流和写作深化了思想交流和情感关系,为不可取代的面对面具身化交往夯实了基础。
3.2 改变重业绩和数量的辅导员评价机制
教育是一种“关系”,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活动,是要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变化[2]。然而,由于受现行重业绩和数量等外部评价机制的影响和驱动,辅导员自然而然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那些可计算的、可控制的、更加完备的、符合评价标准的事情上面,从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因素,使本应富有生命价值或生活意义的教育最终沦为一种无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技术性、管理性活动。辅导员评价机制不应该以最大限度地达成数量和业绩为根本目标,而应以学生的精神结构为主旨。教师的目标,是将学生在学校里获得的生命价值和道德素养迁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辅导员应该透彻地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寻找到那些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精神和生命价值,并将其浸入和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从而使学生自觉启动其内心的自制力,并能从容且智慧地面对任何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不仅是使大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要培养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思考。总之,辅导员评价体制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要有所体现,从而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和生命路上的鼓舞者和引路人。
3.3 提升辅导员培训中的人文性,通过“描述体验—研读故事—共同反思”的过程发展其育人智慧
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然包含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教育智慧便是其中最具个性特征的体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和培训的形式可以融入关于言行、眼神、语气、动作等方面的个人案例描述体验、文艺作品中的故事以及大家的共同反思等性质的、人文的内容,而并非只有制度型的理论课程。辅导员培训中的培训者可以通过运用特定的表情、语气和语言,向辅导员传递深刻的教育内涵和生命价值。因此培养辅导员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洞察力、敏锐性,才是培训和个人专业发展的主旨。在当下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和培训过程中,非常缺乏这种“描述体验—研读故事—共同反思”的体现人文性的培训模式。“描述体验—研读故事—共同反思”的过程能很好地增长辅导员的育人智慧。辅导员的育人智慧除了可以用语言和动作表达以外,还可以借助微妙的眼神、沉默、感受与聆听、幽默、现实榜样、表扬等方式机智地引导和关爱学生。辅导员应作为一个终身学习的智慧型的和成熟的成年人,而学生会模仿和效仿辅导员。
3.4 教育现象学反思写作是辅导员智慧成长的有效路径
马克斯·范梅南所倡导的教育现象学反思性写作,通过对个人体验严肃的、艰辛的描述与写作,努力地、深刻地、真实地理解经验,主体将生命、心灵投入其中,投入当时的情境,对于细致入微的变化如心理、表情、动作、情感变化等样态的关注和把握,重临当时当地的情境,发现和挖掘意义,寻找重要时刻、关键点,它们是否是教育的契机,教师自身又是如何把握的,学生的效果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影响,关于这类因素的考虑都包含在其中[3]。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一定离不开教育学的反思,优秀的辅导员能抓住关键时机以教育学的方式行动,一定离不开其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反思,这些反思中蕴含着一种融于“体知”的教育学精髓。当我们反思的时候,就有了认识经历的教育意义的机会,这样便会对下次经历更加留心,从而采取更加富有智慧的教育方式。因此,辅导员对教育情境和经历进行反思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丰富未来的教育经历,从而使下一次的教育行为更具有思想性和智慧性。辅导员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教育现象学反思性文本应当具备一种启发灵感的品质和某种叙述的结构,来激发批判性的反思,提高产生顿悟的可能性,从而使人在道德直觉上形成个人品质[4]。教育现象学反思文本写作的基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首先从个人经验出发(如自己孩提时代的回忆),或者收集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中有关教育和学生的故事,或者记下学生讲述的故事,从中获得经验性描述;其次,根据上述的经验性描述,反思根本主题;最后,写作和改写。
4 结语
辅导员的育人智慧不仅影响师生双方个体的健康发展,而且深刻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甚至决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辅导员在育人智慧生成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的本质,强化辅导员育人智慧生成路径的研究,让更多辅导员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智慧型和成熟的成年人,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效仿辅导员,成为智慧型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红霞,方晓东.“现象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报告会综述[J].教育史研究,2006(1):2.
[2] 宋钰.师生关系中的身体意蕴探究——基于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理论的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06):36.
[3] 朱小蔓 何蓉.论教育现象学及其应用——兼论教师的教育现象学反思写作[J].教师教育研究,2014(06):5.
[4] 卢晓华.迈向智慧的教育学——读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有感[J].浙江教育科学,2018(05):64.
作者简介:许枝(1982—),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