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起星河 梦落汴京

2020-12-08赵唯

关键词:灯会新时代

赵唯

摘要:《汴京的星河》一文没有囿于个人小天地,而是文白相杂、以小见大、曲径通幽、视野深远,展现时代变化、表现家国情怀。在时代浪潮下,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讴歌、展望、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情怀;传统与现代;灯会;梦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83-2

【教学设想】

散文是心灵的抒发,是作者在创作时情感的真实流露。散文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将心灵的触角伸入到作者在创作时“那一刻”的最本真的情感状态中,去还原作者的心理状态、文化理念和人生思考,读出属于“这一篇”的味道。

秉承这份寻美、求梦的初衷,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散步。

《汴京的星河》有 “前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级阶段的人们对未来、对生活持有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作者对新政策、新时代的感恩、讴歌的大情怀。

在写作手法上,要引导学生学习散文写作的共性与个性的共生。本文没有沉溺于个人小天地,而是文白相杂、以小见大、曲径通幽、视野深远,展现时代变化,表现家国情怀,这又与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的方向何其相符。

基于以上解读,笔者对这篇散文教学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情感发展脉络,深刻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爱之情,对新科技的赞赏之情,对新时代的讴歌之情。

2.知人论世,思考八十年代的时代主题,传统与现代文明碰撞与走向问题,百年中国的文化主题。

3.多种形式改写、诵读,品析关键字词句、标点,揣摩作者对一种文化的依恋,对一座城的归属感。

4.掌握铺陈排比、联想想象等写作手法,学习用文白相杂的语言方法来表情达意。

二、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爱之情,对新科技的赞赏之情,对新时代的讴歌之情。这多种情感不是线性的排列,是揉合在一起的共鸣。

三、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对一座城的归属感。传统与现代文明碰撞与走向问题,百年中国的文化主题。

四、教学过程

1.辨析标题 入调入味

(1)本文以“汴京的星河”为题,好不好?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标题。

小组讨论,展示分享,说明理由:汴京的灯雨,汴京的灯会,开封的灯会,开封的星河……

(2)不论怎样,都感觉没有原标题来得亲切,来得有饱满,来得有韵味……为什么?结合文本分析。

讨论明确:

①古意:汴京比开封更有诗意,是作者魂牵梦绕的文化符号。

②传统文化意味:作者做过的“星河”梦跟中国古老神话传说有关,元宵灯会亦是历史悠久,二者有共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③奠定基调:星河在读者心中是寂寥、冰冷、黑暗的存在,但于孩提时的作者,那里有嫦娥、小仙女、宝石珠贝……梦里“星河”是热闹的、天真的、温暖的、浪漫的、美好的……这是“作者”赋予星河的温度,是这篇散文的温度,是这场灯会的基调。

2.质疑思路 形神兼明

(1)当作者真正看到汴京的灯会的时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2)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

(3)可行文过程却是“先说那街”、“且说那人”、“再说那灯”,矛盾吗?

三个问题一脉相承,讨论明确:赏灯是主要目的,灯是描绘重点;“街”“人”作铺垫,层层推进,最后将灯会推向高潮。全文因灯始、以灯结,行文圆成流轉,有诗歌的萦回之美!

设计设想: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散文就是诗化的语言,作者匠心别具地以结构的诗化去配合本文诗化的语言、诗化的意境,可谓运笔深远,笔意之后是深情。

3.广告吆喝 品读街人

(1)就让我们在文章中去找找能表现汴京的“街”、“人”的新奇有趣的句子,为汴京的灯会做一个广告。

语用格式:来吧,来看汴京的,真是新奇有趣!

语用要求:找准目标,突显特征,句式整齐。

设计设想:在语言应用实践过程中实现语言的品味。本文既有平实、生活化的表达,又有宋人话本里、明清白话小说里的文言表达。语言不仅是文化载体,更是文化的一部分。“文白相杂”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与结合。

(2)为什么这些会让读者觉得新奇有趣?难道这种情景以前没有吗?

设计意图:学生会发现“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是“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繁荣。

(3)小结:所以作者庆幸改革开放让现在的汴京城再现盛世繁华,让如今的汴京人民生活富裕起来、精神充实起来,展现出了时代新貌。景无自生,惟情所造。

4.多情朗诵 声现盛况

作者分三个场景描写了汴京灯会:第20段整体泼绘灯会盛况、第21段局部点睛科技新灯、第24至26段聚焦特写小楼宫灯。小组任选一场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诵相关段落,用声音呈现景象,并说明理由,小组互评。

(1)场景一:整体泼绘繁盛灯会(第20段)

①赛读活动:本段四字词多、逗号多,可以采取小组赛读、互评的形式,在语气、语调、停顿、情感的调整过程中逐步体会到语段的辞彩绚丽、铺陈排比、气势恢宏的感觉。

②探讨活动:教师出示改文,比较与原文的优劣。

改文:那彩灯密密麻麻排列开来,近近地看,直叫人眼花缭乱;远远地看,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连素月也消淡了许多光华。

讨论明确:原文好。四字词一个接一个,短句一个接一个,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灯雨之中,四周的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同时也能呼应标题“星河”,写出星河的辉煌气势。

③思考活动:你在什么时候才会用这样多的逗号、铺陈这么多的四字词语,“语无伦次”般地写文章?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关注标点,标点不是文字的附属,它有独立的语用品格。情感上,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此时此刻的激动心情,作者极尽夸饰之词,由衷地赞美灯会,是对汴京的精神上的乡恋。

(2)场景二:局部点睛科技新灯(第21段)

①赛读活动:本段适合创新读。在小组墨守成规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改编创作,突出三盏科技灯的“新鲜有趣”。

②设计意图:快板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用古老的形式来朗诵“现代科技”,也是“古今相映成趣”,更能辉映文中“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一句。

③小结:作者庆幸汴京人在走向富庶的同时不忘传承,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使古老的灯会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3)场景三:聚焦特写小楼宫灯(第24至26段)

①赛读活动:找到最多的数词“一”,数一数,分析作用,体会效果,再想想各组用什么形式朗读更合适。

②讨论活动:以汴京的街人层层铺垫,又以赞颂现代科技灯作结,全文已经情感饱满,达到高潮,那这一场景是否多余?可否删除?

③设计意图: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发现结尾的梦与开篇的梦实则前后呼应,是比“因灯始、以灯结”更大的往复,让全文都有了诗的流转的节奏,读者身在文中,有如曲径探幽,美不可言。主题上,梦起星河、梦落人间,意寓着作者的美梦在如今的人间实现,当然同时代许多的人的美梦也在新时代实现,主题上与前文一致,已然是一首时代的赞歌。

④创意朗读:删除2至23段,只将第1段和这一小节(第24至27段)连起来读,体会梦起星河到梦落人间令读者真正“怦然心动”的地方。

设计设想:学生“目有全牛”,圆融通篇情感,更能体会到作者所言的“怦然心动”。只有新时代,能让作者亲手实现儿时的梦。

5.灯之意蕴,升华拓展

(1)作者和同时代人的梦想都在新时代实现,皆“因了那些盏灯”,这个时候灯就有了象征意义。谈谈文中的灯象征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明确,“街”、“人”是时代剪影,灯就不仅仅是灯,这灯寓意改革开放的引领之灯,照亮中国古老大地的希望之灯,我們每个人心中向善向美的心灯。

(2)总结拓展:解读到此,可用李健一首歌的歌词作结:“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不知不觉把他乡,当作了故乡”。汴京是一扇窗,让我看到我要的光,所以,我把汴京当故乡,是梦里故乡,是精神故乡……读着读着,又有了乡愁的味道。

【教学反思】

1.细腻精致的语言品析,以言逮意,走入心灵

本课关注散文语言的细品,一系列围绕语言展开语文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以言逮意”的能力,也让他们品味到了字里行间寄寓的深意。

2.趣味横生的“语用”活动,优化重组,推进课堂

散文阅读提倡“回到语言”,在具体“语用”活动中架起作者与读者心灵相通的桥梁。本课用活动勾连全篇既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情绪,又能让他们主动地筛选提炼、优化重组文本,自然有效,又巧妙有情。

3.多种多样的朗读赛读,因声求气,贯穿课堂

无读不成析,无读不成课。朗读是有交际使命、有仪式感的语文教学活动。本课通过一次次有效的朗读活动,培养了学生“因声求气”的朗读品析思维,营造了作者、读者、文本的三维立体情感交流空间,使得课堂消失、教师消失,充溢在教室里的是声、是情。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广东 深圳 518000)

猜你喜欢

灯会新时代
开平“泮村灯会”
宋朝的灯会
灯会
上元节庆灯会如约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