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代咏物唱和诗的发展演变

2020-12-08符亚楠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咏物唐代

摘  要:唐代的咏物诗可谓蔚为大观。但是就唱和诗而言,专门的咏物诗作却不多。从唱和诗之“咏物”题材切入,对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的诗作进行系统分析,并进一步探赜各个时期咏物唱和诗作的特征,以期对唐代的咏物唱和诗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唐代;咏物;唱和诗

作者简介:符亚楠(1995-),女,汉族,山西朔州人,渤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2-0-03

唐代唱和诗歌所涉内容丰富多样,山水赏游、行役边塞、科举及第、节俗欢庆、科举及第……除此之外,咏物唱和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一时期的咏物唱和都各具特色,却共同熔铸了唐代咏物唱和诗坛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一、初唐咏物唱和——生动传神,有所兴寄

初唐这一时期,咏物唱和诗的创作主体为宫廷诗人。他们过着优游卒岁的太平生活,所以表现在诗歌中,多为应制酬唱范畴,加之六朝余风犹存,很难突破宫廷中常见景物的束缚。发展到四杰子昂时,诗中的兴寄成分有所增加,诗歌主旨不再单纯咏物,开始寄托情感。此时期的代表诗人有李世民、杨师道、虞世南、李百药诸人。

通过上表,我们发现,表面看来,初唐时期的咏物唱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自然景物、动植物、生活事件。如果从抒情角度来看,则主要为两类:闲情类和言志类。我们以具体诗作为例来探讨初唐的咏物唱和诗。

闲情类咏物唱和,以雨、雪、日午这样最为常见的自然气候入诗,通过生动传神、繁复细致的描摹刻画,来凸显事物的某一特征。例如,李世民的《咏雪》中写道:“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这首诗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清新淡雅的洁白世界。作者从色彩和空间两方面将洁白的大地和金色的朝霞、夕阳进行了对比,意在突出如美玉般晶莹的白雪白得如此通透、如此纯净、淡雅。褚亮所作《咏日午》中有:“日光无落照,树影正中围……”两句写出了日午时分太阳高照、影正草萎的情景,只是单纯写景,没有情感寄托。此外,杨师道的咏物唱和诗大多只是单纯状物,没有情感流露,如《咏弓》、《咏舞》等诗作。其《咏舞》中的“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将舞蹈的婀娜多姿写得生动有趣。

言志类咏物唱和,则主要以乌、萤、蝉、夭桃等动植物入诗。诗人力图在咏物之外有所兴寄,通过唱和的方式传达一种别样的情怀或理想的人格精神。例如,关于《咏乌》的唱和,《唐诗纪事》中载李义府的和诗“……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2]诗人以乌自比,以婉言抱怨自己空与盛会,不得机遇。虞世南《咏萤》中的“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既流露出对不被赏识的担忧,又强调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与骨气,即使自己人微言轻,也要在黑暗中发出荧光。李百药的《咏蝉》中的“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则彰显了一种高洁的人格。

综上,初唐的咏物唱和,内容多以自然物象为主,主旨无外乎凸显某一事物的某种特征或咏物之外寄托诗人的某种精神情感。

二、盛唐咏物唱和——内容丰富,风格刚健

盛唐时期的宫廷唱和丝毫不逊色于前朝,且呈现出与初唐诗坛截然不同的风貌。具体来说,第一,虽然此期的咏物唱和主体仍然为宫廷诗人,但是他们的诗作内容已经突破宫廷所闻所见景物的束缚,开始从宫廷走向边塞,内容丰富多彩。第二,盛唐咏物唱和之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摹物或兴寄,而是饱含着盛唐人昂扬奋发的豁达气势和开放心态。第三,唱和诗作的目的由为帝王娱乐活动服务转向了更加注重现实政治功能。以下是笔者对咏物唱和诗作的部分统计。

除了上述咏物唱和,爱好巡游边塞的唐玄宗所到慈恩寺、太行山、晋阳宫、凤汤泉、泰山、骊山温泉宫、兴庆宫、上阳宫……皆与群臣留下了大量的唱和诗。送大臣巡边、登太行山、封禅泰山、过孔子宅等丰富多样的内容皆已入诗。我们通过以下几例来探究盛唐咏物唱和的新变气象。唐玄宗的《春日出苑游瞩》一诗为带我们描绘了一幅万象更新的春景图,“惟愿圣主南山寿,何愁不赏万年春。”洋溢着一种昂扬阔达的基调。《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一诗赞颂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用世精神,也为其怀才不遇深表遗憾。《喜雪》一诗中“既睹肤先合,还欣尺有盈。登封何以报,因此谢功成。”则让我们看到了强大的唐帝国风范……

综上,盛唐的咏物唱和,结合具体宫廷事件,充分展现了盛唐气象,形成了内涵丰富、气质刚健的诗歌风格。

三、中唐咏物唱和——物我相融,针砭时弊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由盛世步入中唐,盛唐的繁华景象一去不返。在咏物唱和诗中,我们很难再寻觅到盛唐的慷慨高歌,人世间的冷暖艰辛取代了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特别是中唐后期,屡屡出现的政治革新局面重新点燃了士人的报国热情。此时期的唱和也由宫廷走向地方,唱和中的咏物对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笔者以《使东川》和《和答诗十首》中所载元白咏物唱和为例,来分析中唐咏物唱和的特点。

通过以上列表,我们发现,这些唱和诗作所咏对象范围很广,且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此期的咏物唱和诗歌不再拘泥于细致描摹某一事物,也不以之自比,而是在景物中融入诗人自我,以借景抒情的手法在物我相融的境界里实现升华。我们以元稹的《亚枝红》为例“平阳池上亚枝红,怅望山邮事事同。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这首诗中,作者并没有花费太多笔墨摹画桃花,只是通过色差对比,借助竹子的碧绿来反衬桃花的红。此处桃花的作用,则是追忆往昔的桥梁。由桃花的时空差异生发出的物是人非之感,足以给诗人心头一激。除此之外,还有元稹和白居易关于《南秦雪》的唱和,“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三时云冷多飞雪,二月山寒少有春……仍赖愁猿寒不叫,若闻猿叫更愁人。”[4]元稹和白居易筆下的南秦之雪,洁白苍茫,还不时伴随着凄厉的猿鸣。但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不止于此,反而是出使道路的艰难、对故土的怀念,这样复杂的情感与景物实现了浑融。还有元稹的《箭镞》“箭镞本求利,淬砺良甚难。砺将何所用,砺以射凶残……”以箭镞自比,看似咏物实则讽喻,传达出诗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与批判,以及因得罪宦官被贬的满腹愤慨。

元白的咏物唱和将咏物诗、寓言诗和叙事诗结合在一起,达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也体现了他们诗歌中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追求。

四、晚唐咏物唱和——平淡有趣,俗中求奇

晚唐的咏物唱和始终弥漫着一股渔樵隐逸之风。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让他们沉溺于渔樵隐逸,借以暂忘没落尘世的种种忧愁和痛苦。我们以皮陆为例。

皮陆的咏物唱和诗歌擅长以平淡无奇的普通家常事物入诗,这里的“平淡”,首先是指取材上的普通,吟咏对象集中于渔樵茶酒等日常生活用品。其次是诗句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有学者说:“平淡之谓同时表现为手法上的清新自然、内容上的纯朴明了、意境上的幽雅醇厚以及情趣上的静谧宜人。”[5]例如,陆龟蒙的“锦里多佳人,当垆自沽酒。”(《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垆》)“金刀劈翠筠,织似波文斜。”(《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籝》)等诗作内容平淡普通;手法上清新自然,遣词造句流畅;意境创造上优雅祥和;感情基调闲逸潇洒。这些诗作表现了隐逸生活的趣味。除此之外,皮陆的咏物唱和诗还追求“俗中求奇”。他们的咏物唱和之所以让人读来感到“新奇”,是因为“其一,题材的生活化和平淡无奇;其二,构思新颖巧妙;其三,艺术手法出新,比如运用典故、添加议论,增添诗歌的思想内涵,惹人思索。”[6]例如,陆龟蒙与皮日休对野梅进行过唱和,皮日休《行次野梅》中“不堪便向多情道,万片霜华雨损来。”和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中“不知谢客离肠醒,临水應添万恨来。”同样描绘野梅,皮诗笔下的野梅孤独幽怨,陆诗则是坚强怨恨。但是,这两首诗并不是寻常的歌颂梅花傲雪怒放的孤高与坚强品质,诗人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野梅的感情。纵使“断肠”,充满“万恨”,也要独自面对风雪。就这组唱和来看,陆诗兼具拟人和典故,显然比皮诗更显“新奇”。

五、结语

从初唐时期生动传神、有所兴寄的咏物唱和到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形成盛唐内容丰富、风格刚健的创作特色,从中唐物我相融、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路线,到晚唐平淡有趣、俗中求奇的隐逸诗风,展现了咏物唱和创作的多种新变。它们的出现大大繁荣了唐代唱和诗的内容。

参考文献:

[1][3]岳娟娟.唐代唱和诗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计有功.唐诗纪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高广林.陆龟蒙诗学思想略论[J].集宁师专学报,2000 年第 3 期

[6]周梦璐.陆龟蒙咏物诗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咏物唐代
咏物寄兴
咏物寄兴
咏物寄兴
“格物致知”与“以物观物”——两宋理学家咏物赋创作探赜
辽代铜镜中龙纹样式初探
唐代卫尉寺职能考述
比兴、咏物辨说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