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煤球

2020-12-08倚天

农家参谋 2020年11期
关键词:火钳煤炉炖汤

倚天

早年,城里不兴烧柴,家家户户烧煤球。那时候,多是筒子楼,走廊里,每家的门前都放着一个煤炉子。人们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打开炉门,急火炒菜,慢火炖汤。

当然,也经常有人弯着腰,半闭着眼,打着蒲扇生炉子。筒子楼不通风,煤炉常常被“请”到外面的空地上。滚滚的浓烟四下乱扑,一直弥漫到整条巷子。这样的情景,已经定格为一个时代的影像。

那个年代,买碎煤是一个家庭一年中的大事。每当秋风渐紧时,家里的男主人就开始张罗着买煤了。哪种煤易燃,哪种煤无烟,哪家煤便宜,已了如指掌。价讲好了,就用架子车把煤拉回来,堆在自家的门前。看到这些碎煤,女主人的心里,也会有踏实的感觉。

接下来是打煤球。挑一个晴朗的周末,男主人换上紧身的衣服,拿出铁锨、水桶、筛子等工具。先是把煤筛一下,堆成一堆儿。再去弄点儿黏性较好的红土或者黄土,压碎,用筛子筛一下,倒进煤里,用铁锨翻搅均匀。这里需要一个恰当的配比,黏土多了,煤球火焰小,容易哑火;少了,黏度不够,煤球不易凝固成型。

打煤球是个体力活儿。两个小时下来,即便是强壮的男人,也常累得腰酸背痛,汗透衣衫。这时候,千万别松劲,一定要咬牙坚持。因为你一旦坐下休息,就再也不想站起来了。何况周围到处都是“哐嘁咵哒”的打煤球的声音,这声音就像催征的战鼓,会让你的全身再次充满力量。

煤球打完后,一般要晾晒两三天,直到煤球的颜色变得有点发白。一摞一摞地码在杂物间,就算大功告成。

我刚大学毕业时,还不会打煤球,曾虚心请教过一位邻居。这位邻居壮得像牛一样,他的煤球打得又快又好,在我们单位是出了名的。他是个热心肠,干活不惜力,一遍一遍地给我做示范,直到我学会为止。临走时,他用力拍拍我的肩膀,算是鼓励。

在我的记忆里,煤炉子是一个圆柱形的铁皮桶,上面有一块生铁铸成的圆形空心炉盖。腹中是耐火泥内胆,搁在三四根粗铁丝上,最下端是方形小炉口,带着炉门,外桶壁上有一个提手。一般炉子的炉膛里,可用火钳塞进三个煤球儿,一块燃得快要尽了,一块燃得正旺,一块刚刚蹿起蓝色的火苗。这三个煤球儿的孔眼,上下都要对齐。一个煤球,最长可以燃烧两个小时,燃烧充分后能整块取出,不散渣。

做饭的时候,最是热闹。筒子楼的走廊里往往挤满了人,走路要斜着身子互相让道。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谁家吃什么、煮什么,全都在别人的眼皮底下,一目了然。

我觉得,在煤炉上炖汤炖菜,是非常适合的。尤其是冬天,小火煨着,锅里的白菜豆腐咕嘟咕嘟地翻着跟头,鸡蛋软软的,浓浓的骨香随着蒸汽在屋子里缭绕。这种缓慢的温暖,会让人尽情享受着生活的醇厚与绵长。

煤炉不用时,要封火。睡觉前,要在炉子内加满煤球,把炉子下方的封口小心地堵上,只留下一点缝隙,让炉子处于休眠状态。然后,在炉子上放一壶冷水。第二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炉门打开。这时,水壶里的水是温热的,可用来洗脸刷牙。如果头天晚上封火不当,漏了风,炉火就熄灭了,这时得重新生炉子。通常的做法是,等别人家把饭做好了,再从人家的炉子里,搛出一只烧红的煤球,引火。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几乎家家都有燃气灶。下班回到家,“嘭”的一声打着火,饭菜很快就做好了,干净、简便、快捷。既没有了煤气中毒的忧虑,也没有了炉灰腾起的困扰,大家充分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虽然煤球、煤炉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曾经给予人们的那份美好记忆,永远也不会消失。夜深人静的时候,那发黄的老蒲扇,那瘦长的火钳,那憨厚的煤球,那腾着蓝色火焰的煤炉,都会来到我的梦里,给我送上一种久违的亲切和温暖。

猜你喜欢

火钳煤炉炖汤
火钳烫发
“烧火”这件小事儿
火钳烫发:只收4元 可定型3个月
甜蜜的时刻
夜归
美国小伙偷走母亲炖汤 被母亲报警抓获
我给煤炉装烟囱
烤糍粑
鸡汤的秘密
专为人炖靓汤“汤嫂”火爆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