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文化” 乡村振兴路上的新篇章
——“农媒总编走基层 乡村振兴中原行”系列活动之走进郑州
2020-12-08策划范小红王泽远张克宣杨学识杨秋意
策划_范小红 王泽远 张克宣 杨学识 杨秋意
本刊记者_张阿蒙
编者按
为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报道河南在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刊联合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河南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农业农村农民杂志社等省级涉农媒体,组织实施“农媒总编走基层 乡村振兴中原行”主题采访报道活动。10月13日至14日,采访团走进活动第七站——郑州,实地探访荥阳、巩义两地扶贫产业发展、第一书记帮扶等脱贫故事。
5家涉农媒体总编在郑州市农委机关举行座谈和出发仪式
10月13日上午,5家涉农媒体总编到达郑州市农委机关举行座谈和出发仪式,郑州市农委副主任徐军安向采访团介绍了郑州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书记变身推销员直播带货
“我们这儿的红薯无纤维、糖分高,喜欢的宝宝们赶快下单!”在巩义市鲁庄镇电商产业创客中心,巩义市融媒体中心派驻鲁庄镇后林村第一书记赵丹、鲁庄镇外河村第一书记康海晏正在现场直播卖红薯。
据赵丹介绍,鲁庄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全镇9个第一书记团队,借助第一书记各方面政策优势,建立了鲁庄镇电商产业创客中心,搭建营销平台。电商中心拥有200平方米展厅1个,10平方米直播间2个,40平方米艾灸体验馆1个和50平方米能容纳50人的培训教室1个。
今年以来,鲁庄镇9支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到电商中心的打造中,从电商中心的设计和发展,到直播基地的除旧翻新,再到各村农产品的整合销售,积极联系投资客户等,都有第一书记的身影。第一书记通过进驻直播间并参与直播带动了外河村艾产品及鲁庄油桃、毛桃、菊花销售超过15万元,涌现出了“小相菊花”“后林核桃”“侯地小米”等农业品牌,带动各村集体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户和贫困户的收入。
小产业带动大扶贫
荥阳市桥楼镇冢子岗村地处丘陵地带,十年九旱,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当地经济收入不高。2019年6月,按照组织安排,荥阳市政府办行政科副科长唐土金被派往乔楼镇冢子岗村任第一书记,如何真正实现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他一直苦苦思索的事情。
鲁庄镇后林村第一书记赵丹(左)、鲁庄镇外河村第一书记康海晏(右)正在现场直播卖红薯
经过和村“两委”商量和多方考察,决定兴建传统美食鸡蛋卷加工厂,乔楼镇润众食品加工厂由此产生,主要生产加工老式和港式鸡蛋卷。唐土金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积极联系销路,目前,产品已覆盖郑州各大超市,销售额突破20万元。
小小鸡蛋卷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和冢子岗村村民一样,巩义市鲁庄镇外河村的村民也在自家门口赚鼓了腰包。
艾草贴、艾灸柱、艾草枕头、艾草精油……在巩义市鲁庄镇外河村产业扶贫基地的展厅里,各种艾草产品琳琅满目。据巩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鲁庄镇外河村第一书记康海晏介绍,2017年11月18日,鲁庄镇结合外河村地理条件,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种植+贫困户带动”的模式启动外河村艾草种植项目,如今,外河村艾草种植面积已有1000多亩。与此同时,外河村投入大量资金,对外建立产业服务平台,成立漕山坡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种植培训、技术指导。并引入巩义市艾邦农业,大力发展艾草深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辐射带动附近丁峪、赵城等村种植艾草,增加贫困户及种植农户家庭收入,使鲁庄艾草成为又一张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名片。
无论是鸡蛋卷还是艾草,小产业的发展都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户收入,助推扶贫方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有机农产品指引村民奔小康
秋雨蒙蒙,采访团来到荥阳市刘河镇反坡村时,贫困户杨廉颇和爱人徐爱正在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小米加工车间包装小米,灌装、抽空气、压缩、封口,两人干得有条不紊。
运行中的鸡蛋卷自动化生产机器
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卷好的艾灸柱
反坡村有一道山岭,山岭全部是红土壤,村民自古以来就在岭上种植谷子。由于红土壤种植的谷子,米油多、香味浓、营养高,反坡小米成了难得的香饽饽。驻村第一书记吕杰来到该村后,紧紧抓住这一势头,大力发展谷子加工产业,购置谷子脱皮机、真空包装机,对小米进行精包装,经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统购统销方式增加建档立卡户及村集体收入。2020年又增加石碾、石磨香油、无添加面粉等设备,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以增加务工岗位,扩大带贫人数,发挥产业带贫效益。
据吕杰介绍,2019年、2020年第一书记项目累计投资60万元完成小杂粮加工项目建设,带动反坡村建档立卡户就业20余人次,10人为固定务工人员。截至目前,累计销售扶贫农产品46万元,纯盈利13万余元,盈利资金用于帮扶本村建档立卡户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累计发放工人工资6万余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50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位于云上南岭的巩义市绿源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凭借着绿色有机农产品带领当地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2017年,在村“两委”指导推动下,该社与村集体企业绿康源食品加工厂顺利结盟,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2019年合作社新上烘干项目,开发当地丰富的食药材资源。该社每年可生产柿子醋2万千克、石磨面粉21万千克、优质杂粮35万千克,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70万元,利润45万元。
与此同时,该社采取“合作社(加工厂)+基地+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与33户贫困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进行收购,年可增加贫困户收入1000元-2000元;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协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张东帅、沈玉荣、张民生、张廷秀等4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蜗牛家庭养殖产业。增强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引导贫困户自立自强,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奔小康。
牡丹画蹚出扶贫新路径
10月14日,采访团来到巩义市鲁庄镇社区教育学校南村教学点时,77岁老人杨春玲正在画室创作石榴画。
77岁老人杨春玲在画室创作石榴画
鲁庄镇位于巩义市西南部,是典型的农业镇,群众收入来源主要靠务工和传统的小麦、旱地作物种植,收入微薄。2016年,镇党委立足镇情、村情、民情,另辟蹊径,鼓励农户学习书法、剪纸、根雕等技术,以点带面,带动周边村落贫困家庭从事文化事业,开辟南村文化产业助推贫困家庭致富新路。
如今,鲁庄镇培养的农民画师有200多人,部分农民画师还被周边地区聘请为讲师。南村通过组建网络销售、微信拍卖、电商销售等模式,通过多次参加展示销售活动,年创牡丹画销售收入70多万元。每人每幅牡丹画售价100元-500元,年收入1万-3万元,个人年创收最高达5万元。
据南村党支部书记李二现介绍,他们还将聘请中央美院的老师对村内画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画师画艺,使画师的牡丹画画得更好,提高牡丹画的价值,让农民画师进一步增收,使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从冢子岗村松软酥脆的鸡蛋卷到反坡村香气撩人的红土小米,从外河村琳琅满目的艾草产品到南村精美绝伦的牡丹画,郑州市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和行业扶持,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