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猝死风险因素管理探讨
2020-12-08刘艳萍付金梅
刘艳萍,付金梅,陈 瑞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甘肃 酒泉 73500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主动脉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的中膜层,形成中膜层内血肿,血肿在血流压力作用下沿着主动脉壁不断延伸,并向外隆起形成夹层动脉瘤[1]。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3.4%,其中 Stanford A型死亡率为28.6%,Stanford B型死亡率2.1%[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方法,收集我科41例Stanford A型AD术前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发病特点、猝死危险因素做了回顾性分析,讨论护理干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Stanford A型AD术前死亡患者41例,其中男34例,女7例;年龄31~76岁,平均(54.4±11.7)岁;其中6例在入院后1~3 h死亡,32例在入院后24~96 h死亡,3例在入院后7~10天死亡。41例患者中,5例发病后合并昏迷、休克、不能维持有效呼吸循环功能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12例高血压及疼痛症状药物控制不良、躁动恐慌中猝死;4例下床时猝死;3例咳嗽打喷嚏时猝死;7例床上排泄时猝死;3例家属探视时猝死;3例无活动行为猝死;4例转运途中死亡。
1.2 风险因素分析
统计发现除病情进展急骤,医疗来不及干预而呼吸心跳骤停猝死外,其中猝死前有明确体动和应激反应者33例80 %。而机体应激状态、活动、可直接导致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导致血管内膜继续撕裂,疼痛加剧,加速AD恶化,增加AD破裂的危险性。37例患者最终床旁彩超检查结论: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填塞、即刻循环衰竭是致死原因。
2 风险因素管理
2.1 情志干预
情志不佳,疾病之源。突发疾病,血管撕裂疼痛,患者极易产生恐惧、烦躁、焦虑等应激反应,高昂的医疗费用及家庭社会环境的外在态度,也影响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护士要注重人文关怀,深入护患沟通,全面评估,根据患者对疾病的感知程度,做出合理病情解释告知。关注亲属对疾病诊疗的认知态度,指导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规避言行刺激。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缓解负性情绪,以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
2.2 药物干预
急性期血管破裂导致死亡的发生率非常高,保守治疗临床主要以控制血压、心率、止痛和对症治疗为主。镇痛常采用地佐辛注射液或吗啡注射液持续泵入,护士要理解患者反应,鼓励诉说疼痛感受,及时调节药物剂量,充分镇痛。结合舒适护理,采取放松训练方法,保持情绪稳定,做有节律深而慢的呼吸,分散注意力。较好的血压控制标准是收缩压应控制在100~120 mmHg,心率应在50~60次/min[3]。对口服降压药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压, 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用药过程中需注意避光,保持输液管路通畅,防止打折、堵塞、脱出,避免高浓度的药物快速冲入体内引起血压、心率的波动,避免药液外渗造成组织坏死。配好的溶液8小时更换一次,开始5~10分钟监测血压一次,血压平稳后可30~60分钟监测一次,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发现头痛、恶心、精神神经症状要及时处置。
2.3 活动干预
病情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自由,不能适应床上解决生理需求,配合依从性较差。护士要通俗易懂的解释诊疗护理的目的及意义,指导有效的应对方法,取得配合。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必要时采取无痛措施留置尿管。嘱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突然坐起、翻身等身体大幅度活动,以免瞬间腹压增大 ,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诱发夹层破裂。
2.4 转运干预
重视转运指征及风险评估,积极治疗干预,使生理及心理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携带必要的仪器设备及药品,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护送,选择最佳路径,缩短转运时间。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看护在患者身边,加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和疼痛 管理。血压的波动比血压的增高更容易诱发AD的继续分离,在转运过程中保持血压稳定尤为重要[4]。和救护车司机沟通注意事项,在经过隧道、高海拔、颠簸崎岖路段时,提前安抚患者,有预见性的采取措施,加大吸氧浓度,调节镇痛药及降压药的剂量,维持循环稳定、降低安全风险。
3 讨 论
Stanford A型AD若不进行医疗干预,其自然病程基本是以早期死亡告终。而急诊手术,是挽救急性A型AD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疗方法。鉴于AD起病急骤、进展快、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护理难度大,预后不佳,死亡率较高,我们要提高认识,在控制原发病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猝死风险,提高预后生存,为患者赢得手术治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