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围手术期护理技术进展
2020-12-08苑永青
苑永青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消化科,天津 300192)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是一类来源于上消化道的非上皮性间叶组织肿瘤,包括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等,以往通常需要通过开放性手术切除。近年来,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因其创伤性小、严重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受到广大患者的关注和认可,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开展[1-2]。而ESD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保证整个手术过程的成功和患者术后的良好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近年来ESD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文献,并对ESD围手术期护理技术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评估
在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患者进行ESD治疗前,详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有无严重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病史,特别要询问有无抗凝药物使用史。术前常规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化验检查,并协助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并评估手术难度和时间。同时,完善血型合血及输血全项以备术中急用。
1.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ESD技术大多缺乏了解,以及对自身疾病认知程度不高,往往担心手术失败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而患者的心理状况往往影响着这个手术过程,研究表明术前不良心理状况可诱发急性出血性胃炎[3]。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讲授ESD手术的基本操作过程、安全性及预期效果,并介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相应的处理方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夏敏燕[4]报道称,在手术前应安排患者和已经历过相同手术的患者接触,以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及信任感。
1.3 患者准备
术前嘱患者禁食、禁水6-12小时,吸烟者嘱其禁烟以减少胃液分泌,并予留置针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患者术前口服达克罗宁胶浆,起到表面麻润滑作用,同时去除胃肠道到泡沫,以利于视野清晰,方便手术操作;遵医嘱应用镇静、止痛药物,也可采用静脉麻醉术减轻患者术中不适。
2 术中护理
2.1 术中配合
术中要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及静脉通道通畅,严密配合手术医师。蒋秀丽[5]提出,在ESD手术剥离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握好电刀的长度,不可在电切时伸缩电刀,以免出血及穿孔的发生;同时,动作要轻柔且迅速,尽量避免多余动作,保持与医师适当距离,以免妨碍医师的操作。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熟悉完整手术步骤,在发生诸如出血、穿孔等术中并发症时沉着应对,及时提供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积极配合术者完成手术。
2.2 术中出血的护理
出血是ESD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相关报道称术中出血率约为7%[6]。为预防术中出血的发生,护士人员在术中要与医师密切配合,在黏膜切开前,应将配置好的粘膜下注射液重复注射几次以确保靶部位黏膜充分隆起;而在病变完全切除后,应以止血钳对手术创面的可视血管进行充分电凝,如创面过深过大更需要用钛夹夹闭创面;最后在创面喷洒磷酸铝凝胶以覆盖全部创面。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完全复苏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手术情况,术中是否发生出血穿孔,并协助患者去枕平卧,头偏一侧,嘱患者绝对卧床24小时。同时,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要注意患者有无腹痛、呕血、黑便,有无头晕、 心慌、出汗、肠鸣音活跃等现象,并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密切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和量,警惕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若无并发症发生,可考虑24~48 h后拔出胃管。
3.2 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的合理饮食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应嘱患者术后禁食24小时,如无穿孔、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24-72h可嘱患者进食温凉流质饮食,72小时以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辅助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促进患者伤口创面愈合,饮食应逐步过渡,避免患者一次进食过度,护理期间禁止进食过饱,禁止食用颗粒较大、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且2周内不可进行激烈的体力活动,进一步协助家属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嘱咐患者避免洗澡,不泡热水澡,防止创伤口出血。
4 小 结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ESD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较短,疗效好[14]。但ESD手术操作复杂,对医师的操作水平具有严格的要求,对护理人员的配合与协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术前准备,积极的心理护理,是ESD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与医师的良好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术后的精心护理和严密监测,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