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彩超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0-12-08兰钦姚晓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射血内径瓣膜

兰钦,姚晓渝

(重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重庆 401120)

0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属临床多发疾病,患者受身体多种疾病影响,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心脏搏出血液量减少,无法身体各组织代谢及静脉回流需求[1]。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肺部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脏瓣膜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属综合性症候群,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多为两种以上疾病导致心功能受损,大部分患者为中老年人。临床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采用心脏彩超,利用彩超图像可准确显示出患者心脏瓣膜病变,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为提供依据。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年时间内收治共计96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心脏彩超诊断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12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19年12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96例,全部患者经心电图、辅助性检查、临床症状评估,均符合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病程时间均超7d,心功能分级为Ⅰ级、Ⅱ级。入院后利用心脏彩超检查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依据患者LVEF指标是否正常,将其划分为研究组(n=50,降低)与对照组(n=46,正常),研究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范围为55-79岁,平均(62.58±5.42)岁,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52-77岁,平均(62.54±5.38)岁,基线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

1.2 方法。利用我院心脏彩超对全部96例患者实施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2-4MHz。取患者左侧卧位,与心脏尖端搏动位置放置心脏探头,确保心尖四腔切面显示结果清晰。详细观察并记录心脏血流情况及瓣膜结构,测量心室外壁厚度及室间隔、房室内径,观察瓣膜血流状况及结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选择3个心动周期完成测量,取平均值。

1.3 评估标准。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治疗方案,评估组间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2 结果

评估组间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评估组间治疗前后LVEF指标(±s)

表1 评估组间治疗前后LVEF指标(±s)

注:治疗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变化幅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变化幅度研究组 50 35.48±12.35 56.89±6.44 19.55±5.02对照组 46 65.19±10.08 61.07±9.73 3.16±1.83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大部分患者为中老年人,需长期采用药物等方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过度劳累、心室病变、心房病变等有关,其中心血管疾病是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患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左心衰竭,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受心肌供血能力不足等影响影响,肺活量降低,肺部伴有大量淤血,进而引发咳嗽加剧[2]。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多为两种或以上疾病共同作用所致,随病情进展,患者可合并右心衰竭,临床诊断难度较高。早期确诊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常规诊断方式主要以临床症状及综合性检查为主,此类检查模式无法对患者心功能实现准确评估,极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最佳治疗时机延误,对患者健康将会构成严重威胁。

本次研究对全部96例患者进行心电图、辅助性检查、临床症状评估,确诊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指标正常的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无显著变化,指标降低的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显著升高。在静息状态下,收缩性左心衰患者可产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左心室增大,LVEF指标降低约40%,提示患者心功能异常。慢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其舒张功能存在显著障碍,因此可将心脏彩超LVEF指标作为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性指标。

心脏彩超近年来得到临床广泛应用,能够准确显示出患者心脏血流情况、心脏内部结构、心脏搏动情况,检查过程中对人体其他组织器官无显著损伤。利用心脏彩超检查可准确判断房室内径数值,也可测定室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确定瓣膜的功能与结构,进而判断患者心脏内部是否存在异常结构。心脏彩超图像可提供清晰的心瓣膜功能与结构,也可确定心腔大小变化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心脏彩超能够确诊心肌病变,确定室壁厚度、心室间隔、心脏瓣膜结构、房室内径,准确显示出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壁结构,也可评估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实现对心脏疾病的定量整体化分析。

心力衰竭的发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依据其具体病因可划分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及收缩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病初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肌舒张功能降低,心脏充盈量降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病初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肌收缩无力,对于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需采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心脏彩超在心脏功能及形态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准确判断室壁厚度、房室内径大小,也可直观显示出心内结构异常、心肌组织病变、室壁节段性与整体性运动[3]。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健康人员主要差异指标为心形态相关指标,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均高于正常值。同时,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LVEF指标也存在显著差异。收缩性心力衰竭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收缩期室壁压力显著增长,左心后负荷增加,肌浆网再摄取负荷过重,在不同因素刺激作用下,患者可产生左心室心肌细胞肥大,射血能力不足,进而导致LVEF指标降低。另外,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与胶原纤维沉积可导致患者心肌过度僵硬,心肌细胞坏死量增加,进而对左心室收缩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临床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方法包括心脏彩超、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心脏彩超能够准确显示出患者心脏充盈、心脏功能、心脏瓣膜开放情况,可为疾病最终确诊提供准确的依据,且间隔低廉,检查安全性较高,将其应用于各类心脏畸形病变检查中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利用血浆中NT-proBNP指标诊断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其主要优势为诊断符合率较高,检查费用昂贵,对技术设备要求较高,不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超声衰竭指数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相关检查指标、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相符,可以认为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由此可知,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无法将心脏彩超诊断结果作为单一评价标准,利用心脏彩超中左室射血分析指标可评估患者心功能及病变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同时,本次研究受多因素影响,未能选择足够患者样本量,缺乏同类研究数据横向分析比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诊断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及分析。

猜你喜欢

射血内径瓣膜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更 正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烂”在心里
内径侧轴向引出分接线段的可调模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