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双介入治疗

2020-12-08司俊杰石伟汪逸萌李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白细胞血小板肝癌

司俊杰,石伟,汪逸萌,李娜

(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1100)

0 引言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多为肝区疼痛、腹胀、乏力、腹水、黄疸等,会引发消化道出血、肝肾衰竭等,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式为化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肝癌伴有脾功能亢进,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扰。本研究主要对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采取双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内我院收治的84例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经证实为肝癌,并经肝功能、血常规等证实为脾功能亢进,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等表示知情,且愿意参与本次研究,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47.12±4.62)岁,平均病程为(0.63±0.17)年,临床分型:巨块型21例,结节型12例,弥漫型9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46.94±4.86)岁,平均病程为(0.72±0.26)年,临床分型:巨块型20例,结节型12例,弥漫型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肝脾双介入治疗。术前3d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所有患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均进行穿刺股动脉,成功后将5FRH导管置于患者的腹腔干动脉造影,选择性的插入肝固有动脉,并根据造影观察结果了解患者的肿瘤情况[1]。然后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将化疗药物充分混合,并缓慢注入病灶内,直至病灶内药物沉积良好。观察组患者继续置换脾管,选择脾门处造影,了解患者脾脏大小以及脾脏供血情况,并应用庆大霉素、明胶海绵等混合后经脾管植入。根据患者的脾脏大小控制栓塞面积,面积控制在40%-60%之间,然后需要进行造影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二次双介入治疗,血流减慢后停止注射,之后拔管,并进行常规包扎[2-3]。

1.3 观察指标。在本次研究中,术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肝功能以及CT检查,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ATB)的检查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比。术前两组患者的WBC、PLT等指标对比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WBC(×109/L) (×109/L) ALT(U/L) TAB(umolL/L)观察组 42 2.87±0.23 51.62±3.54 101.57±4.32 51.64±2.17对照组 42 2.89±0.29 52.01±3.49 102.31±4.11 51.55±2.31 t - 0.351 0.508 0.804 0.184 P - >0.05 >0.05 >0.05 >0.05 PLT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情况。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WBC、PLT等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情况(±s)

表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情况(±s)

测定时间 WBC(×109/L)(×109/L) ALT(U/L) TAB(umolL/L)PLT术后48 h 9.71±1.12 60.50±1.33术后1周 7.31±1.56 84.02±20.36 54.62±27.18 41.32±8.98术后2周 7.19±1.82 135.26±57.61术后4周 6.44±1.61 103.54±20.19 54.56±28.66 29.87±8.47

2.3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情况。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WBC、PLT等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情况(±s)

表3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情况(±s)

测定时间 WBC(×109/L)(×109/L) ALT(U/L) TAB(umolL/L)PLT术后48 h 2.89±1.01 52.36±11.02术后1周 2.85±1.13 50.31±12.04 54.62±28.41 53.58±13.97术后2周 2.82±1.42 51.02±12.45术后4周 2.81±1.32 52.39±12.66 53.64±37.06 52.64±14.64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均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逐渐缓解并消失,且没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28.57%(12/42),(P<0.05),具体数据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了双介入治疗的方式,而对照组采取了单纯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总胆汁酸等指标有明显的改善[4-5],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小板、白细胞、总胆汁酸等指标无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

综上所述,对肝癌伴脾功能亢患者采取双介入治疗的方式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效的缓解化浓妆的脾功能亢进,因此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白细胞血小板肝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白细胞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