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创设
2020-12-08
(吉林省舒兰市第十九中学,吉林 舒兰 132600)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同时要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学时教师要体现课堂也是生活中的一种,而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型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中充满生活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建,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热情。
一、利用生活化情境引入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讲解时,要加强利用生活化的内容进行教学的引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师顺利的开展课程。例如,在对《多变的天气》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近期的天气情况进行收集、将天气情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行总结、剪辑天气预报的视频等等,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观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教师所吸引,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对教材进行阅读,并且讨论自己的发现:天气的表述方式有哪些?对于刚刚展示的天气你想给人们怎样的提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情境引入教学时,教师应该清楚的知道学生现阶段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并收集资料补充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教师在给学生抛出问题时也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二、利用生活化情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对教学进行导入,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生活化情景,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实施,不要让学生觉得突兀,尽量让学生展开思维进行思考,一旦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介入,进行引导,保证整个教学有序的进行下去。例如,教师在对《自然环境》进行教学时,学生应该先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师进行讲解时可以将类似的地区进行举例或者根据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进行讲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提问,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补充,维护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帮助学生转化成他们能够顺利应用的内容。利用生活化情境进行教学时,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要重视案例与学习内容的关联性,教师要保证选择的案例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避免出现学生学习碎片化的情况。
三、利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进行生活化情境教学时,教师及时对课堂进行总结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整体上更好的把握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师在每节课结束的5分钟进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清晰这节课内容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更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对《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讲解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创作,让学生从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等方面进行思考,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描述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同时结合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对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扮演招商引资的政府公务人员、做导游以及为地区发展提供建议的工作人员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以及梳理,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学到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提升。
四、利用生活化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在进行化学以及物理学科的教学时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也是同样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讲解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利用试验让学生清楚自然的变化过程以及自然现象,让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地球仪以及手电筒模拟地球的运动情况。首先要转动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球正确的运动轨迹;再让学生在地球的南极以及北极观察地球的自传情况;最后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地球的赤道、北回归线以及南回归线并进行联想,体会各地方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会更容易加深印象。
总结:
利用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共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中也蕴藏着很多生活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应用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将学生生活中的例子穿插到地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地理,让地理这门学科成为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促进意义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