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中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0-12-08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四川 宜宾 644100)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端正自身的教学观念、理清教学思路、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生物实验课程内容中,进而利用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特点不断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趣味实验、轻松学习的教学态度来引导学生进入生物课堂学习,从而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活动中,以此不断的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打从心底里爱上生物学科,做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一、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
“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的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学生经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使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象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像了。至此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另外,如果镜中有污染的花斑或异物,就会影响对微细结构的观察,清除花斑或异物,也是形成使用能力的一个方面。清除污染物,首先应确定污染物在目镜、物镜还是装片(或切片)上。因此应让学生了解目镜在镜筒上可以手做圆周转动,装片(或切片)上在载物台上可用手向任意一个方向移动或用移动器上下左右移动,如污染物在装片(或切片)上,移动装片(或切片),污染物则随之移动而且反方向移动,否则,污染物就不在装片(或切片)上。在清除直镜筒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的污染物时,还应让学生了解先后顺序,应先摘下物镜,然后在摘下目镜,试擦完毕装上时,则应先装目镜后装物镜,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因摘装目镜时与镜筒摩擦下来的尘渣沿镜筒落入物镜的内部。
二、善于分析实验程序
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学生实验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行乐了,而是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大致为:培养→10%HCL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10%HCL中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的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另外,通过10%HCL的处理,使细胞迅速死亡,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10%HCL),否则影响染色效果。
三、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是间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他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慢,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则慢。
在实验中,因某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失败,老师应指导学生查找原因。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四条色素带部分或全部不明显,老师可提示:1.是否丙酮用量过多,滤液太稀;2.是否用的新鲜叶,是否用的全是幼嫩的叶;3.划滤液细线时是否重复的次数少了一些;4.层析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被层析液没过。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有的学生很快就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实验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寻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由于没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是否视野太亮,反差度小而未能看清?还有的学生实验虽然质壁分离了却不能复原,教师也要询问一下,是否蔗糖溶液浓度自行加高了?是否质壁分离时间太久而造成细胞死亡?
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常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