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育新人

2020-12-08谢玉娇宋会玲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美育劳动

谢玉娇 宋会玲

(1.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2.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江西南昌 330022)

高等学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探索实施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健、美育浸润、劳动淬炼等五大“攻坚行动”,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铸魂:依托红色文化,强化思政教育

品德教育是引导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首要环节。高校德育的任务便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人,所以德育教育上更偏重于政治导向,为什么在德智体美劳的五育中,将德育放在第一位,因为人才之本体是必须具备德的因素的,而人才和道德对社会的关系便是以德而定的,若是社会中没有德那便不成体统,从而造成社会的混乱。德字紧紧的联系着个人与社会,不论是个人的道德还是社会的功德,都属于社会性,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的教学工作不可忽视,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具备良好的品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马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中勉励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当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要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利用第二课堂多渠道、多层面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吃苦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理论素养、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可以通过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深入挖掘赣鄱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深入宣传阐释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等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大学生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积极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高校辅导员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教育工作等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智育固本:依托课程建设,夯实专业基础

在课程建设上,重构“教”与“学”的关系,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学效果;用好《红色文化》系列教材,全面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将“红色记忆”“红色摇篮”“红色筑梦人”系列基因元素融入思政课程之中。高校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知识竞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夯实自己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提升对专业的认识,拓深拓宽课堂教学的层次,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努力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把握,在保持课堂纪律的同时,能够尊师重道。尽可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现在合适的方向,树立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观念。能够将知识转化,活学活用,在参与赛事的同时,能够结交其他高校的学生,丰富学术视野,打通学术限制。能够积极拓展,充分利用学校本有的学习环境和设施,多参与学术讲座,积极接收不同领域专家的前沿知识,享受知识带来的精神享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辅导员要积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增加与学生的共同话题,便于思想交流和沟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多加观察、分析学生的各种心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出正确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学术领域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专业的特点发挥出学生各自最大的特长,结合专业知识促使他们在专业方面能够越来越好。

体育强健:依托场馆设施,提升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使学生感受到良好体育氛围,并能够积极且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在将自身体形、活动能力改善的同时,自我认知能力也在提高。另外,在体育文化中不仅展现了运动形态美,而且充分体现了体育的精神美,这样对于学生良好品质、健全人格形成是非常有利的。非常有名的体育学家马约翰曾经说过:“学生品格培养最好的地方就是运动场,不仅仅可以对错误进行批评,对高尚进行鼓励,而且对于性情具有陶冶功能。”而这也正说明了体育对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比如,由于体育比赛中竞争性较强,并且比赛的结果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学生在比赛中,要付出全力,具有一种拼搏精神,而对于比赛结果,要坦然对待,这就是体育文化环境塑造所发挥的教育功能。

鼓励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通过专题讲座、专家咨询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身体抵抗能力;熟悉急救知识,提升互救技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普及健康生活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健全的人格形成主要来源于体育文化教育,而强健的身体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文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高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树立起正确的体育文化环境育人理念,弘扬体育精神文化的同时,将老师与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由内至外发生改变,内化于行动,充分体现体育文化环境育人功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体育文化所具备的功能,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育浸润:依托社团活动,唤醒美好心灵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美育教育是学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高等学校既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更是美育工作的重要窗口,做实美育工作,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30日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019年4月23日,《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将音乐、体育、美术等教育贯穿大学生成长过程,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班级为重点,在上好音乐、美术、体育等公共课程的同时,加强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陶艺、工艺、摄影等多种课外艺术兴趣社团建设,扩大学生参与面,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一种艺术爱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美育素质测评评价细则从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进行评价。通过高地建设、审美教育、体验教育,提升学生感知、享受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成为向善向好的好少年。

将美育实践纳入第二课堂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统筹谋划、精心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社团文化节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美育社团建设,鼓励师生走出校门开展文化艺术展演、比赛、志愿服务,展示学校美育成果,服务文化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音乐厅、展览馆等艺术展览展示、教育教学、活动演出、编辑制作场所的美育功能,为美育教育实践提供平台、强化美育实践。发挥校园网、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受众广、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实时为学生提供精美图文和美育在线资源。

通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推进机制。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积极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进艺术师范教育,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中小学艺术教师。

劳育淬炼:依托实践基地,加强技能教育

劳育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劳育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更是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可以通过设立劳动教育月。开设符合学校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劳育必修课,引导大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劳动,树立正确的劳育观。在专业教育中渗入劳育,加强专业实践中的真实劳动锻炼,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更多的创造性劳动,提高劳育实效。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搭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平台,将劳育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职业技能学习相融合。切身的劳动实践是服务他人的过程,也是服务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层次较高和最具活力、潜力的群体,正处在人生发展黄金期与民族复兴关键期叠合的新时代,承载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通过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不要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高校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站在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和民族伟大复兴高素质人才的高度,从劳动教育制度构建和劳动教育实践取向上切实改变淡化、弱化劳动教育的现象,全面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培养成为劳动观念强、劳动精神面貌好、劳动价值取向正和劳动技能水平高,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育并举”创品牌,立德树人育新人。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在创新立德树人机制方法上作示范,勇争先,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展现新的作为,贡献更大力量,充分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淬劳的综合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美育劳动
论公民美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