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关中华县皮影艺术的图像化艺术表现分析
2020-12-08郝杰西安邮电大学
□郝杰 西安邮电大学
一、华县皮影艺术的起源
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的华县皮影艺术集多种艺术于一身,其中包括乐器、剧本、雕刻制作。华县皮影早在2006 年便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艺术表现手法,华县皮影被称为中国一切戏曲艺术的总源头。
二、华县皮影艺术的图像语言分析
(一)平面化构图处理
华县皮影艺术正是运用平面化构图形式,利用线条、色彩、形态、构图等元素传递思想,表达感情。皮影作为一种平面构图的艺术形式,从视觉艺术上形成了多角度、多维度的空间造型特色,巧妙地弥补了平面艺术空间缺失的问题。
华县皮影艺术从其表现形式、表演方式出发,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平面化构图方式——一种平面之内的排列。华县皮影在艺术形态上的平面化构图处理,尽量避免形与形的叠加,这样的形式被称为“片状式形式”。其一,人物形象的表现均为侧面扁平化。《乾坤帝》中,奸臣詹洪在上朝路上鸣锣开道,前呼后拥,气派非凡,作品中共九人依次排列,九个人无一例外是以侧面扁平化的形式出现的。其二,皮影艺术作品中空间层次构建丰富。作品中主体人物与陪衬物包括山石、树木、家具等物件的塑造,多次使用穿插关系且运用合理,巧妙地形成了空间关系的配合,整体空间层次丰富,巧妙地规避了单纯平面构图的单一性。
(二)华县皮影艺术的装饰性艺术表现
华县皮影独特的制作手法和表现方式,创造出特殊的视觉效果,这得益于皮影艺术中人物、场景布置与白色背景的完美组合,更依赖于皮影艺术本身的装饰性艺术表现。
首先,华县皮影艺术在装饰的色彩上以红、黄、青、绿、黑五种颜色为主。这五种色彩的搭配沉稳浑厚,深刻诠释了关中地区浓郁的民间情愫,也是民间艺术追求美好,期望吉祥的色彩展示。在使用过程中,五种色彩的调配互为补色,红色与绿色的搭配最为常见,同时补充各式花色。在颜色填涂方法上,皮影艺术采用平涂法,有时又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勾线和晕染的手法,使皮影画面效果丰富,富有张力。
其次,华县皮影艺术在人物塑造中重点表现了装饰性效果。皮影的制作有着一套完备的工艺技术,技术手法的运用与变化,对于人物造型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文人雅士以平眉展示,表现儒雅清秀;武人则以立眉展示,表现刚劲凶悍。
最后,除人物造型上的装饰纹样外,华县皮影中有大量的场景道具,这些场景道具上的装饰样式,手法丰富多样。例如,“壮士从军”中的案几侧面刻有双凤相对的纹样,此外还有云纹等加以辅助。在一些宫殿楼阁中,红色柱子上配有蟠龙纹,屋顶和斗拱上装饰有龙纹、凤纹等。
三、皮影艺术的符号化象征寓意
华县皮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像一种符号,以其独特而深入人心的形式传递于世界,直至今天,华县皮影艺术凭借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矗立于艺术宝库之中。艺术家们创造出皮影这种形式,将其概括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将直观与表象提升到概念的水平。
皮影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文字系统一样,而它是用图表意。第一,皮影艺术形式的共享性。作为民间传统的皮影艺术,受到现代设计者的追捧与学习,众多设计师将它的艺术形式以各式各样的方法状态传播开来。第二,皮影艺术的传播形式多样,从传统的幕布表演到今天的影视、动画,多种类,多途径,均为皮影艺术传播的载体。第三,皮影艺术地域分布广泛,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均有各式各样的艺术流派存在。
四、华县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阴阳相生,虚实结合,也就是说,世间万物是联成一体的,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便构成了空间的节奏感。虚实相生,一阴一阳,这样的描述恰如其分地解读了皮影艺术。我们所看到的皮影艺术,是平面化的构图,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艺术表现,虚与实的搭配以及调和的色彩运用,均是皮影艺术的精髓表现。不仅如此,各式人物造型设计,场景布置与草木摆设,这些看似简单的个体组合在一体,形成了皮影艺术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