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模式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

2020-12-08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膝关节关节

刘 飞

(辽宁省铁岭市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调兵山 112700)

在临床骨科疾病中,下肢创伤骨折十分常见,受骨折病理性损伤[1]、手术应激性损害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正常的膝关节功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膝关节障碍等情况时有发生,若不有效防治,将会降低康复效果,影响患者的生活功能[2]。目前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疾病护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临床研究证实,通过开展持续性的功能训练,有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3]。本院对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43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后,取得理想效果,内容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确诊为下肢创伤骨折,样本入选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5月,按随机化原则均分成2组,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33-70岁,平均(49.85±10.53)岁;骨折部位:15例胫骨中段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0例髌骨骨折及6例踝关节骨折。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2-71岁,平均(49.90±10.76)岁;骨折部位:17例胫骨中段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8例髌骨骨折及5例踝关节骨折。所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病情均确诊,患者认知能力及意识状态良好,病例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认知障碍、严重脏器功能病变、护理配合度低下及精神疾病者排除。2组性别、年龄和骨折部位等临床资料接近,P>0.05,满足研究要求。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提供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协助临床医生将手术器械准备落实到位,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状况,适当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治疗的方法;引导患者及时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加强监测,定时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鼓励患者开展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前提下采取功能训练康复护理。(1)健康宣教:向患者宣教术后可能会出现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并详细耐心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构建正确的认知功能,进而为康复的训练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心理疏导:因康复护理时间较长,短时间内无法获得确切的效果,但在长时间活动受限、生理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下,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故在康复护理期间需要合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沟通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神色、动作和表情,正确把握患者的情绪状态,再采取一对一的疏导,使患者内心的疑虑尽快解除,进而保证康复护理实施的可行性。(3)功能训练:①早期功能训练。于患者术后1-2周指导开展早期功能训练,以加速患肢血运,使局部肿胀、肌肉萎缩等情况得到缓解,训练时以股四头肌舒缩训练、踝关节跖屈背伸训练为主,0.5h/次,2次/d;②中期训练。于患者术后21-30天进行,在早期训练的前提下增加训练力度,以关节活动度、下肢肌群力量为主,重点开展骨折端周围关节活动训练,患者训练时要控制好力度,遵照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确保训练量在患者的承受力度之内,以免过度运动加重病情;③后期训练。于术后1-2个月进行,主要开展下肢肌群、周围关节恢复训练,以高强度训练模式为主,使肌肉力量得到提高,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

3 评价指标:术后对患者展开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肌力和伸屈度,同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膝关节僵硬、局部水泡和局部肿胀)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随访末期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科学评估[4],其中优:局部疼痛均消失,且自主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关节活动度处于141°-145°;良:偶尔出现疼痛,能够自主运动,且关节活动度处于121°-140°;可:轻度疼痛经常出现,生活能力受到影响,且关节活动度处于91°-120°;差:出现持续性严重疼痛,无法开展自主活动,且关节活动度<90°。

5 结果

5.1 2组膝关节功能对比:对照组优20例(46.51%),良15例(34.88%),可6例(13.95%),差2例(4.65%),优良率为81.40%;观察组优26例(60.47%),良15例(34.88%),可2例(4.65%),差0例(0.00%),优良率为95.35%。2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后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4.0737,P<0.05)。

5.2 2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对照组肌力为(5.18±0.92)kg,伸屈度61.59°±4.68°;观察组肌力为(8.59±0.88)kg,伸屈度86.37°±7.29°。2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640,P<0.05;t=18.7573,P<0.05)

5.3 2组术后并发症对比:对照组出现4例(9.30%)局部肿胀,6例(13.95%)膝关节僵硬和3例(6.98%)局部水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23%;观察组出现3例(6.98%)局部肿胀,1例(2.33%)膝关节僵硬和1例(2.33%)局部水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3%。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x2=4.4967,P<0.05)。

讨 论

下肢创伤骨折为骨科多发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还会严重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骨科材料的快速发展,骨折患者的临床预后也得到了良好改善[5],但因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较长,故术后无法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若预防及处理不当,将会降低康复效果。膝关节僵硬为下肢创伤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一般因局部周围骨折形成后导致关节囊粘连、关节装置损害引起,并且手术治疗期间关节活动装置可能进一步受到损害,外加术后长期采取外固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关节屈曲,因此容易诱发膝关节僵硬等不良事件。膝关节僵硬临床表现主要为屈膝障碍及屈膝度<90°,可严重降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在骨科疾病的护理中,康复功能训练的作用不言而喻。一般情况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接受规范的康复训练后,肢体及关节功能能得到良好改善。近些年来,临床多项研究证实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鲍焕,熊小龙,罗毅[6]研究认为,早期开展康复训练能提高术后生活能力及膝关节活动功能。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接受了功能训练康复护理,一方面,患者术后立即接受了与康复训练相关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在患者术后不同阶段实施个体化训练指导,其中早期康复训练能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关节僵硬、肿胀得到缓解;中期开展康复训练能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晚期开展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恢复关节功能,巩固前期康复训练效果。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为95.35%,与对照组的81.40%相比有明显的护理优势,说明观察组制定的康复护理方案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的作用显著,能提升骨折预后效果,使患者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史盼[7]对88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A组)及功能训练康复护理(B组),结果提示A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55%,显著低于B组的95.45%,该学者认为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在提高膝关节功能中的效果胜于常规护理,与本研究结论相同。本研究表明,护理后,对照组肌力与观察组对比明显降低,屈伸度与观察组相比明显减少,进一步说明接受康复训练护理后,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下肢屈伸度及肌力更接近于理想值。资料显示[8],在骨科护理中,采取规范的训练康复护理能使下肢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由于诸多患者术后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易引起心理障碍,造成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因此本次研究在观察组护理期间,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全面的健康教育,此举能使患者尽早意识到康复训练的作用,再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能使患者在术后不同阶段都能接受到规范的肢体关节训练,最终有效控制膝关节僵硬的发生。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23%,与观察组的11.63%相比显著提高,其中2组局部肿胀和局部水泡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但对照组膝关节僵硬发生率13.95%,高于观察组的2.33%,再次验证观察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方案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更明显,尤其是膝关节僵硬。作为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护理模式,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模式集医学、教育学与社会学于一体,对患者开展系统化的康复训练,能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改善[9],这种康复训练模式能结合患者的治疗需求,指导开展有目的性的康复训练,在加速患肢血液循环的同时,还能增强患肢肌力,使患肢运功功能尽快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综合上文得出,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增强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降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建议作为科学规范的护理模式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膝关节关节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