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世界中的道德缺失
2020-12-08宋辉
◎宋辉
孩子,纯真无瑕的代名词。但时下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生活在校园净土中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发生着变化,道德感缺失正蔓延在校园中,以下几个举例中就可以“以豹窥斑”。
例一,以强凌弱。某校的路队排列等候中,在火热的太阳下,几个低年级的小学生被罚站,值周老师问路队长,他振振有词地说:“这几个学生不遵守路队纪律,在队伍里光说话。”可据值周老师冷眼观察,有些大同学也不断说话。不难看出,孩子的世界里竟也有倚强凌弱,真让人揪心。
例二,鸡蛋里挑骨头。在某校每天的红领巾监督岗的例行检查中,学生干部来到教室检查中,在有的教室走马观花,而在有的教室中,百般挑剔,巡视后说:“某某做眼保健操眼睛是睁的,扣分!”或把手放在窗台上摸一把,“有灰,扣分!”红领巾监督岗初衷是更好地监督同学们的行为习惯,不断地强化纠正。但要是如此监督下去,岂不成了“鸡蛋里挑骨头”,纯真宽容丧失殆尽,道德在无形中缺失。
例三,互相推诿。每个班级都有弱势群体学生,或家庭困难,父母离异,智力有障碍等,当班里有不光彩的事情发生,如丢失东西,损坏公物等,老师在追究责任时,一些同学会把责任推诿到这些同学身上,让他们自卑而又敏感的内心再受重创。
以上举例反映,孩子纯真原始道德感在社会大环境的冲刷下已荡然无存。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中,孩子也是仰望强势,欺凌弱势,互相推诿,缺失应有的道德感,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警惕。因此,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感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守好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学校把中心工作放在德育工作上,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武装学生思想,明确道德行为准则;同时,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让学生接受传统礼仪教育,在丰富翔实的举例中明辨是非。不因为提高成绩而挤占课程,让小学生在道德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出现举例中现象。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较高的师德风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就要先诚实守信,对待班级的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弱势学生,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对班内出现诸如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等体现良好道德现象及时表扬;对歧视他人,撒谎等不道德的现象及时指正,并耐心找当事人谈话,让他们明辨是非,真正达到教师的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校,特别是教师持之以恒地教育,才不会让小学生出现道德迷失,才能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拓宽家庭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你的勤劳善良铸就着孩子的个性;你的诚实守信确立了孩子做人的目标;你的爱心与责任为孩子树立了做人的楷模;你的良好习惯成就了孩子的良好人生……家长的一切言行举止,孩子会受影响,从而模仿,孩子就是家长的翻版。可惜,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家长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崇尚金钱,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对人冷漠……家长的种种道德恶习对小学生的道德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力。因此,家长在生活中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孩子做出道德上的榜样。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灌输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让孩子从小就沾染上市侩气,变得自私冷漠。同时,家长要多为孩子讲一些道德小故事,净化孩子的思想。面对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要予以正确引导,让孩子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真正发挥家庭德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三、引领社会德育教育的主战场
社会是个大染缸,往往是学校家长的苦心教导抵不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全社会都要给学生一个洁净的德育环境。首先,要加以净化影视传媒,有关少年儿童的影视剧国家相关单位要认真清查,不要让暴力色情迷信等不健康的画面充斥在儿童的影视剧中,影视传媒要多播放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内容改编的动画片,让小学生寓教于乐,从中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次,每个公民要在社会中注意自身的道德形象,不做有损于社会公德的事情,不让丑恶的行为给纯真的小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诸如随地吐痰,污言秽语,欺凌弱小等;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社会公德,社会道德风尚才能提高。最后,应在全社会大力宣扬道德标兵模范的先进事迹,如:一心为民的孔繁森,焦裕禄;人民楷模王有德、最美奋斗者李进祯、裘志新;“最美女教师”,妈妈,司机,自强不息的好少年等,让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荡涤学生的灵魂,引领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不再从小就缺失道德感。让孩子在社会正能量的耳濡目染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孩子世界中道德感的缺失,必须引起我们每个人的警惕,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的齐抓共管,为孩子树立道德风尚的标杆,立德树人,我们的孩子才不会在道德的世界里迷失,我们社会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