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德育中的感恩教育

2020-12-08吴钧宏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子女德育小学生

◎吴钧宏

一、以课堂为切口,激起感恩之情

在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开展主要还是在课堂之上,而想要把德育中的感恩教育传授给学生,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上的有效时间,使课堂感恩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在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有时候就是表达感恩之心的,教师可以有感情的对文章进行阅读,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文章的赏析当中,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想要表达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切之心,激起学生的感恩之情。比如在《妈妈的账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感悟母亲那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在《游子吟》中,教师可以通过临行母亲的密密缝,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对即将出远门子女的担忧,一针一线都是母亲对子女深切的爱。甚至在《麻雀》中,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为幼小的麻雀做掩护,保护幼小麻雀的安全。这些优秀的文章无不体现着母亲对子女的爱,那么学生通过这些文章也应该明白父母之恩的伟大。学生在这些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文章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使小学生在这个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年纪可以学会感恩。

二、审视现实生活,加深感恩之情

在孩子的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孩子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待他人的付出并没有持有感恩之心想要回报,反而认为是一种理所应当的行为。尤其是孩子的父母,辛苦付出都是为了给孩子营造更好地生活环境,但是孩子们却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只关心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想要做什么,一旦孩子们的需求达不到满足就会哭闹、发脾气,甚至语言和行动上攻击他人,这样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肯定是不利的。因此就应该要求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父母,他们在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会这么做?孩子可以站在父母的立场去思考这件事情,就会明白父母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同时,孩子也会更加明白父母这么做的苦心,有效避免了小学生这个叛逆的年龄段与父母之间产生一些误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孩子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恩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三、点滴关爱,回报感恩之情

小学生正是需要关爱的时候,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给予关爱,不能因为一些因素区别对待学生。小学生都比较爱玩,班级中总有几个比较爱捣蛋的学生,他们可能在学习方面比较优异,且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差,甚至经常会与其他一些同学之间发生一些争执,这样的问题学生,教师更要特别关注,给予他们充足的关爱。可能一次两次的教育不会起到想要达到的教育效果,但是相信在坚持之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慢慢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亲密,教师这时候再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地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相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越来越突出。家庭与教师共同给予学生充足的关爱,多与他们进行交谈,及时地了解他们最近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一旦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上进,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一定的夸奖和奖励,这样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去回报家长和教师,带有感恩之情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总而言之,在小学德育中,教师应该始终以爱自己孩子的心态去关心和爱护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也会在日常的点滴关爱中学会以感恩之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和事物。

四、拓展延伸,辐射感恩之情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小学生除了与父母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之外,与社会群体中的很多角色同样具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师长、朋友、社会等等。如果小学生对父母具有感恩之心,那么相信对待其他人也会潜移默化地具有感恩之情。他们会感恩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感恩朋友的理解和帮助,感恩社会的关爱等。相信一个身怀感恩之心的人,他们会非常无私,愿意伸出自身的援助之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待他人会非常谦和,经常会优先看到别人的优点,与他人可以做到和谐相处。基于此,在小学德育中一定要重视感恩教育,让学生从内心具备感恩之情,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

猜你喜欢

子女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