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0-12-08刘柳英
◎刘柳英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助力优秀文化的传承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是在助力优秀文化的传承。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系统发展,应当让学生充分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尽早地感受认同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小学应当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要重视和利用好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助力优秀文化的传承。
(二)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综合国力看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速度,文化综合实力也非常重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这些传统文化应当在新的世纪焕发出新的生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要寻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已经是潮流与常态。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华传统文化应当走进课堂。
(三)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语文课堂能够提升语文水平。中华传统文化也蕴含着无穷的美,诗词之美、语言之美、文字之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对优秀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从而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关注审美的教育。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是一种美育,中华传统文化得以流传至今仍被大家所欣赏喜爱正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美。传统文化知识引入语文课堂有助于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在6—12岁这个思维、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多多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成为更加优秀、有内涵的人。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围绕教学内容积极引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但是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拓展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教育资源中挑选合适的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真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掌握“赚”“赔”“财”“账”这些字的读音、写法,还可以引入“贝”的介绍,向学生普及古代用贝壳做货币的故事,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货币形式的演变和一些象形文字的变化,进而让学生了解史实,丰富知识积累,也能够体会奇妙的汉字文化。而在学习《传统节日》这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几个传统节日的名字,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几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让学生分享自己是如何过节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产生文化自信,丰富文化知识,锻炼表达能力。
(二)举办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拟定教学主题,围绕教学主题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科普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有更深的了解,而且通过参与互动真正做到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比如,饮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国地大物博,形成了多个菜系,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美食文化都有着其独特之处。教师可以以“中国美食”为主题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一个菜系进行介绍,或者选择一道地域美食进行介绍,由饮食文化拓展出对用餐礼仪的介绍、对烹饪技巧的介绍等等。学生经过学习一定会对中华美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要通过围绕教学内容积极引入传统文化以及举办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此,定能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使小学语文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