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湖祭海历史追溯

2020-12-08赛强加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青海湖青海民间

◎赛强加

一、藏族民间圣湖崇拜文化

神湖崇拜与朝圣是藏族传统文化之一,四大圣湖之一青海湖在藏族历史及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古代青海湖周边是羌、吐谷浑等藏族祖先的生息之地,敦煌文献P.T.1287记载:“吐蕃论相噶尔钦陵赞婆与唐之大臣王(孝)杰尚书二人相互比试,辩论,讽刺之言谈:唐之统军元帅,王(孝)杰尚书越境,率旅前来,青海湖地区的将军噶尔钦陵赞婆与对垒迎逆之”,吐蕃时期青海湖地区是军事重镇,青海道的大将军是噶尔钦陵赞婆。《五部遗教》与《塔尔寺志》等藏文古典文献中有民间崇拜青海湖的记载着藏族人崇拜山泉湖水,对此,生活在青海湖周边的民间逐渐形成了有关青海湖的传说、民歌、故事、道歌等文化,因此能推断出和硕特蒙古未迁徙到青海湖周边之前藏民间已有崇拜青海湖的文化。

二、17世纪的祭海

17世纪初,在格鲁派的邀请下固始汗带领和硕特来到青藏高原之后,固始汗留下自己的长子在拉萨,其余的八个儿子在青海湖周边、祁连山和河湟流域治理青海,史称“青海八台吉”。1639年青海地区分为左右翼,“到康熙四年(1665年)左右,前后青海八台吉下辖诸台吉的游牧封地,在行政上以西宁——东科寺庙——日月山——青海湖东北岸——布隆吉尔河一线为界分为左右两翼”,此次封地基本以湟水为界,河北为左翼,河南为右翼,固始汗的第十个儿子达什巴图原为青海蒙古右翼亲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康熙帝封为和硕特亲王,也就是青海蒙古诸部之长。1714年达什巴图逝世后其子罗卜藏丹津袭亲王之位。 “青海和硕特仍然沿用了卫拉特会盟制度,有事则举行会盟,诸台吉都有义务参加,通过定期会盟赖约束诸台吉。因此,会盟制度成为和硕特蒙古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和硕特在治理青海时期基本制度是会盟即祭海,祭海会盟地点选择为青海省共和县倒淌河镇黄科村的察罕托罗亥城。

1718年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帅军入藏,进占拉萨造成了社会不安。最终在清军和罗卜藏丹津的势力下准噶尔势力退出了西藏。雍正元年(1723年),乘康熙帝驾崩雍正帝新立即清军撤防之机,青海蒙古诸台吉在察罕托罗亥会盟后罗卜藏丹津武装反清,清廷特命福远大将军年羹尧进驻西宁,统一指挥平叛大军。于雍正二年六月,(1724年)胜利结束了军事斗争。反清失败后罗卜藏丹津及其少数党羽跳往准噶尔罗卜藏丹津逃往伊犁河谷准噶尔部要地避难,后被押送北京。

三、祭海的民俗化

在平定罗卜藏丹津事件之后,清朝对青海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措施,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向雍正帝提出了《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与《禁约青海十二条》。雍正三年(1725年)青海蒙古被编为29旗,29旗是“和硕特21旗,土尔鲌特4旗,准噶尔2旗,喀尔喀1旗,辉特1旗”。雍正四年(1723年)清政府敕封青海湖为“显灵青海之神”,并派遣清政府官员湖边立碑,并在察罕托罗亥建立碑亭,碑背面为“雍正四年九月吉旦立”。此举意味着清政府正式派官员祭海。祭海、会盟最初一年一次,后为省往返费用改为两年一次,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为三年一次。从此祭海日期从此定为农历七月十五日,相沿成例。延续到了1949年。如今,青海湖的祭海仪式已民间化,每逢节日青海湖周边的部落都会进行煨桑,煨桑结束后活佛主持祭海诵经,还会举行赛马等民间活动。“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间包含着众多民风民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和谐共存的愿望”。民间对青海湖朝拜另有一种形式是“转海”,马年转神山,羊年转神湖,即顺时针方向绕行青海湖一周,遇到了“羊年”则有更多的人转海,认为可祷神祇,人畜平安云云。 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青海湖青海民间
那美丽的青海湖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大美青海
《青海湖》
青海:畅享冰清世界新“年味”
踏浪青海湖
青海行七首(录二)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