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际标准舞的力与美*

2020-12-08皇甫淑君

山西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国标舞重力舞者

皇甫淑君 张 岩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十七世纪,西方国家出现男女相伴的宫廷舞蹈,此时的舞蹈以社交为主要目的,这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舞蹈发展到十八世纪逐渐普及到民间,出现了舞蹈场所——交谊舞舞厅,交谊舞名称由此也得以确定,后随之发展逐渐更名为交际舞。到了十九世纪,外交兴盛期促使各派的世界交谊舞组织兴起并形成国际间的交谊舞比赛和相应规则。到了二十世纪,正式形成国际标准交谊舞(国际标准舞),在此,具有特定体系和比赛规则的国际标准舞形成。我国自一九八六年正式将国际标准舞引进国门后,不断发展,迅速兴盛。在今后的推广中得到了规范和更新,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可以说在世界舞坛上是相当成功的本土化范例。这里也形成了一个非常老套的问题讨论,即国际标准舞的竞技性和表演性问题,也是通俗来讲的“力”与“美”的分歧。

一、国际标准舞力学表现分析

(一)人体的解剖学结构

国际标准舞遵循人体解剖学特征,肩,膝,髋,踝等关节的运用,辅以身体的拧转,达成一种流动性的视觉效果,在国际标准舞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的每一块肌肉基本上都是横跨两个关节,由肌肉牵引着骨,形成关节上的转动和移动或是形成静态平衡动作(如在拉丁竞技中的超平衡动作)。根据肌肉的物理特性,可以采用热身等方式,减少肌肉粘滞性,加快动作速度,取得更好的竞技表现;肌肉的弹性可减少直接撞击等运动造成的损伤和震动。身体的肌肉、韧带最大限度的延展,使其舞蹈特征展现为:速度快慢交替、造型动静切换,整体体现出和谐的刚柔基调。生理特性中,国际标准舞作为横跨体育和艺术两个门类的难美性项群,呼吸系统的获氧量,有效通气量等等都对运动具有重大影响。我们知道,运输氧气的能力取决于人体内红细胞的含量,因此国际标准舞的舞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运动员的一定生理特征,如:呼吸较深且慢,运动性贫血(要注意时刻注意补充补剂),假性贫血(血容量增加,血浆容量增加,而红细胞增加较少,从而导致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滞性下降,利于运动,减少心脏负荷),运动性心脏肥大(泵血能力加强,常见于耐力性运动当中)等等,既是训练所导致的良性变化,又反过来促进了运动效果,运动成绩的上升。

(二)技术细节的力学结构

力学结构在舞蹈中的体现非常多,诸如摩登舞中的“摆荡”在很多研究中是具有清晰的力学结构和力学特征,“摆荡”技术与肩轴转角、肩轴倾角之间的关联性,下肢髋、膝、踝关节的角度变化范围与其关节力矩具有一定的相对应关系。舞者的重心在每一个步伐中都有较大幅度“摆荡”,重心的曲线类似于秋千“摆荡”轨迹,呈现一种近似U型的开口曲线。在这个动作中,骨骼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周围肌群的控制能力好,对重心的控制也要更好,轨迹也更加协调。

(三)重力、提升反力、支反力分析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为重力,随着重力概念的提升可延伸到其它参考系中,人体重力就是其一,人体自身的重力通过两脚均匀的传递到地面,改变两脚的位置,恒定的重力不会发生改变,但是人体的总重力根据重心的位置被两脚各自承担相应的比重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即随着重心的偏移,相应侧的脚就会感受到重力的变化,我们将移动重心视为人体向地面发力的一种方式。在国标舞中,人体某个部分迅速产生向上运动的力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向上的加速度,加速度的产生是由于人体支撑部分(一般为大腿)产生向上的力,既然存在向上的力就会存在脚向地面施加的压力,我们称之为提升反力。除重心移动带来的重力改变与身体向上运动产生的提升反力外,国标舞中支反力也客观存在,支反力是停止身体快速移动的力。国标舞中会多出现人体的快速移动并瞬间停止,快速移动可垂直向下或横移,除去舞伴帮助的外力之外,动力腿向地面发力,传递到脚部从而与地面产生摩擦力帮助身体迅速停止移动,此时的力就是支反力。例如:国标舞中基本步的向前第2拍“切克”,基本动作为男士左腿向前超直顶住全身,在跨部摆动缓冲后瞬间推动全身向后快速移动。在这一过程中,尽管身体重心保持在(教材规定)两脚之间,但是由于全身惯性作用和地面摩擦的作用,左腿会承受着大大超过重力的支反力,这个反作用力进行传递使动作停止。表现为:男士“腿部超直向地面发力。”国标舞自身的特点热情奔放、动感激情,舞者在音乐中跳跃、流动,给观者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其中极具身体表现力的就是人体重心的不断移动。伴随着音乐的强弱起伏变化,国标舞力的美流淌于舞者体内,产生于腰、胯、腿、膝关节的运动中,以力度的一张一弛、快慢协调,搭配国标舞讲究的压、拉、收、发,将音乐的抒情浪漫演绎的淋漓尽致,“压”将万千柔情浓缩于点、“拉”牵引着无限思念飘飘洒洒、“收”抒写着久别重聚、而“发”促使浓情爆发,舞者四目相对、脉脉含情,观赏者与其一同感受着身心的愉悦体验,以上就是国标舞中人体重心移动的力学原理体现。

二、国际标准舞现代审美特征

(一)国际标准舞同时是一种特殊的体育竞技,这种特殊的体育竞技的特点使得国际标准舞在表面上仍然是舞蹈的一员,具备舞蹈的特征。舞蹈固有的本质属性特征在国标舞中同样具备,如长于抒情,注重内在的情感表达。这是舞蹈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的体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而在国际标准舞本土化之后,中国式的审美逐渐同国际标准舞相结合,成为了一种中国式审美形态下的舞蹈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道、佛的华夏显学,统贯着文化和美学的命脉,反衬出中国的审美文化是很含蓄的文化,要经常的注重在审美领域和外在感官的和谐展现。在中国的观念里,国际标准舞的“美”的侧重点主要是在于形态的神韵,更多的是表达一些侧面的情感,姿态烘托舞者的内心情感,也造就了国际标准舞的艺术美感。中国的文化对国标舞体态的影响体现在——归于自然,即关注体态的自然,而国标舞本身则源自于西方的审美观念,协调的、形式的美协同构造成了其美态,在文化选择层面,中西方美学思想达到和谐,同出一脉。这是一种符合中国观念的文化融合的最终形态,更是一种不带偏见,符合中国观众需求的审美需要。这也是国际标准舞在现如今能够得到推广,获得广大民众关注的原因所在。

(二)美感技术新评分系统。国际标准舞有一个经典的论题,我们究竟是要选择高难度的标准化竞技,还是要选择遵从舞蹈的艺术美感?作为难美性项群的一员,国际标准舞一直在为成为奥运项目而努力,不断改进技术分层、分类,评价标准也不断更新。新的2.1评分系统是在技术标准化后具有相当程度客观性,尽量避免主观评价的新系统,不仅在技术上更加细化,在舞蹈情感表达上也有了一定的分数标准。基本达成了艺术和技术各自占比的标准,细究下来可以看出双人技术因素在逐年的改进中占比有所增加,艺术因素占比也有所上升,同时可以看出WDSF想要在技术与艺术,力与美中,逐渐达到平衡,也在不断探索着技艺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通过竞技规则的变化,间接性对选手做出引导。作为这样不断进步、不断改进的项目,国际标准舞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特性。这对于专业国标舞运动员提出了不断地挑战与要求,需要在日复一日的训练和竞赛中不断加强个人的艺术素养、能力和技术素质。国际标准舞在赛事安排方面,既有普通的竞技,又有艺术表演舞,这两者是非常不同的事物,不能一概而论,艺术表演舞更加具有艺术性,而弱化了技术性,2.1评分系统并不适用于这种赛事的比拼。这种赛事的组合为了效果不可以随意拆分,而要整体设计,以艺术性为优先,这种赛事在我国的发展形势并不完备,而是普通采用2.1评分系统的轮次赛更为普及。但不论是二者任何赛事,都要表达出舞者内心的情感,这是艺术性最为直观的体现。舞蹈的空间感、造型感、连续性,是要确保舞者在整体观感上的美学体现得到最大的表达。运用在国标舞自身中,则展现出的是编排与连接共同构成的艺术美。其中连接美注重的是连续性,流畅的美感,要让舞蹈的情绪自然的流淌出来,使情感连续,流畅的表达。

三、力与美的体现

国际标准舞男女共舞,在音乐的律动中释放力量,自由随意、热情奔放、浪漫多姿是其力的渲染与展现。在互动中展现优美的摆动、旋转技巧,身体的各关节肌肉、韧带最大限度地伸展,人体曲线美在力的延伸中尽情释放,追求人体曲线美的展示,也使得国标舞极具魅力。不仅于此,通过力的转换和变化,利用身体肩部、手部、腰部、腹部、臀部、腿部等各部分的快慢交替、动静结合运动,展现自我,抒写着浪漫的爱情缠绵。

四、力与美意识

国标舞中力与美的意识是对包括音乐等元素认知的综合效应,舞者在日常训练与教学中逐步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意识,帮助学生超越动作本身,形神合一,超越舞者自身的美与展现曼妙的力;对于学生训练而言,提高对国标舞知识的认识与感悟,将促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当意识逐渐增强时,身体会主动表达情感时,表现力与舞蹈自身的价值也得以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也得以高效展现。

五、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国际标准舞运动项目特征进行了力学分析,主流观念上国际标准舞的力与美的结合,这即利于传播,又在本土化后适合中国审美观的概念,整体来讲,可以看出大家仍然在寻求一个技术和美感上的平衡。无论国际标准舞运动员还是一般爱好者,要想做出流畅自如的国际标准舞动作,必须经过科学有效的培养,储备足够专项力量素质和体力,才能逐渐提高国际标准舞动作质量和运动水平。专项力量素质在国标舞训练中占有重要比重,它是舞者有效控制身体的技巧性支撑,促进身体与音乐节拍吻合,将肢体与音乐发挥极致,才能有视觉上的快慢清晰差异感,跳出轻盈流畅,奔放飘逸的舞姿。技术仍然是舞者的基础,舞者的个性化表达要在扎实的基础之上,没有技术的个性表达如同没有根基的高楼,但个性的表达所营造的艺术美并不是完全依赖于技术的支撑,和谐的本质是不偏向本体的任何一方,就如舞蹈的艺术性与技术性一样,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猜你喜欢

国标舞重力舞者
重力消失计划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高校国标舞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环境的实现途径
重力之谜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爵士舞融入国标舞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探寻国标舞的艺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