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标舞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环境的实现途径

2020-12-07

山西青年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国标舞竞技舞台

袁 茁 张 岩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在我国发展的新形势和要求下,文艺的发展作为推动我国综合国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软实力。这里面最重要的基础保障就是艺术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国标舞作为在艺术高校中的一个单一学科发展至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具备综合能力和高学历的国标舞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但怎样从单一性的培养方向转变为综合性培养方向,从低学历人才众多到高学历人才众多,从单一重视专业技能到注重学术能力提高等方面的实现途径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时代课题。高校国标舞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系统、科学,以及与我国社会主义新的教育观、文艺创作导向的战略层面相适应。业余培训为中专输送人才,中专培训为高校输送人才,而高校为社会培养优秀、可靠、全面的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综合能力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一、高校国标舞人才培养的现状梳理

现在当下高校国标舞专业的培养内容多以专业训练、比赛、校外训练、小课为主。教学上多以口头和示范教学、舞蹈练习为重点。所有的教学过程和引导机制都聚焦比赛这一个方向,缺乏学生在学术方面的积累过程,教学全要素内容与学生的身心成长无关、与迫切需要继续研究生或博士深造的积累无关,与学生相应的成长阶段所需构建的社会观、价值观、社会科学的认知等无关。围绕着竞赛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和精力获得竞赛实践的学生又占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与未来走入社会相适应的能力培养机会。

另外,高校国标舞培育方式还处于培养体育竞技选手、舞台舞蹈表演者的程度上,没有与国标舞专业相关的科研方向的学术指导内容。例如国标舞风格、国标舞发源、国标舞发展、如何将国标舞专业内容从实践找出有价值的内容而提炼到理论内容的指导培养机制。师生间缺乏对于学术活动,以及国内一流院团的舞剧作品等非竞赛类的平台。课程如何创新、舞蹈内容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如何创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国标舞人才、为谁培养高层次人才、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学术能力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似乎在各类高校的绝大多数专业中是一个进行时的内容,而国标舞专业却习惯性地只注重校外行业内的比赛活动。同样国标舞的学生在高校阶段的日常看不出与中专阶段的区别在哪里。

二、实现高校国标舞人才适应当下社会的途径

(一)课程设置

在本科的课程设置上应在保证主专业课质量的情况下,同时兼顾有提升大学生科研写作能力的课程,提升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的课程,提升大学生学习校外行业内自主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的课程等,增加大学生为未来更高学历的提升做准备的课程。目前在国内高校的国标舞专业的课程建设普遍都缺乏上述有针对性的课程应用。

(二)构建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

理论联系实际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指导思想,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根本原则和落脚点。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重要任务,是体现在校生理论学习效果与社会实际有效紧密对应的重要保障。高校的国标舞专业应该适当增加非竞赛类的社会实践类型,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提高综合能力水平、培养优良品格、加深对自身专业了解的同时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优势。

结合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外出教学实践、毕业实践、毕业实习等教学制度环节。内容可涵盖除国标舞行业竞技赛事以外的舞台表演实践、兼职校外培训机构授课成果、观看舞剧演出、毕业实习单位等。其中,获奖、培训机构或用人单位的反馈、实践过程跟踪和评估、兼职校外培训机构授课成果、观摩赛事、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参加舞台表演、观摩舞台演出剧目等等更多样化的形式作为评定依据。

国内的高校国标舞专业领域应该全力改革,摒弃固有的竞技思维,并构建系统化和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推动国内高校国标舞有别于业余培训和中专类教学的学术氛围的发展,给予更多符合大学生年龄阶段成长所需的培养措施。使我国的国标舞提升学术价值和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国标舞的艺术文化拥有多样性、包容性,以及更加适宜社会发展需求。

(三)舞台创新能力的培养

舞蹈舞台的表演剧情可以原创也可以根据小说、动漫、电视剧、电影等改编而来,舞台可以横移,舞台可以旋转,舞台可以云山雾罩,舞台可以呼风唤雨。但舞台表演对于国标舞专业是一个存在、可接触、不甚了解、无深刻认知的事物。国标舞者虽为舞蹈表演专业却又具备强烈的竞技属性。一个国标舞者直接的成功方式便是竞技类比赛成绩,所造成的现象便是国标舞成为艺术舞蹈专业舞台能力较薄弱的专业,会竞技、能竞技却不能完成一场好的舞台表演,一场较有效果的国标舞表演会有大量的即兴发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国标舞本身的舞蹈表演剧情局限性。所以国标舞在高校中需要在舞台创作表演理论和实践中多积累和突破。这就需要艺术高校的国标舞注重创作编舞课程的建设,注重舞台能力的培养以及舞台表演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是一个艺术类高校的国标舞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工作。

从外表来看国标舞能够直接地感受到(双人舞)舞蹈演员之间情情爱爱,也因此局限国标舞舞台表演的剧情展现。如何创新和丰富内容,首先从舞蹈形式上打破双人舞、多挖掘更深层次的地域文化、保留国标舞的美学特性,多创作传递更有价值的人文内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注重文学和文化知识的补充和积累,多思考国标舞的创作方向。

(四)注重高校国标舞人才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也就是指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国标舞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的地方在于授课为面授口口相传,多为训练指导,舞蹈风格训练也是观看视频或教师指导。基本整个高校国标舞专业人才专业过程上的培养与书本、文字毫不相关,最多也只是有专业课后的课堂笔记。而校外每年产生的大量与舞蹈和艺术类相关的学术研讨、有价值的论文书籍等学术动态却很少接触。可想而知国标舞的大学生在毕业前是处于完全信息闭塞的情况。

这就需要高校国标舞教师要注重培养国标舞专业人才文化和阅读能力。国标舞选手大多数的职业是学生,而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文化课一直都是在校国标舞选手比较大的问题,学不好文化课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影响考学和升学也影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文化学习是全世界共同认知的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素质、眼光、心境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国情不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国标舞本科和研究生学科的国家,与国外的国标舞舞者在有自己本职学业或工作以外从事国标舞爱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前面我也提到国标舞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是需要改变的。国标舞专业现状舞蹈内容粗浅,虽演员表现力强作品却没有深度,需要其他专业教师或学生配合才可能艰难创作出一个好作品,在这其中根本问题在于国标舞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大环境的脱节。艺术专业虽然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但是国标舞专业也同样需要进行学科发展和建设。

一个艺术从业者多多少少会自己创作一些自己的作品,不难从作品中看到作者的文化水准、眼界与心境,一个好的艺术创编者自身一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好的审美、以及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这些不单单是多加练习自己的专业就可以做到的,还要学习人文、风俗、社会、心理、情感表达等与艺术相关的所有知识,甚至还有历史知识。学习和认识这些事物最快、最方便、最节省资源的方式便是具备一个良好的高校人才培养措施和机制。国标舞专业人才需要艺术创造力,也要有较强的艺术感知力与艺术展现力,要做到这些首先就需要对文字有想象力对信息有理解力也就是需要阅读能力来培养艺术感,才能增加专业水平、作品深度,促进国标舞高校专业建设的大环境发展。

三、高校国标舞人才思维引导

(一)中专思维到高校思维的转变

专业国标舞人才从中专到高校,专业基础训练内容基本不变,但思维上需要对应的有所转变。中专期间培养方向是基础训练、风格培养、表演能力与竞技能力,尤其是国标舞的学生在升学时需要面临严苛的技能要求,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升学有竞争力的国标舞专业学生,高校在招生阶段也是比较看重学生的技能成绩这一硬性指标。而高校国标舞人才的培养方式更加具有综合性,不仅仅培养的是国标舞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只是为了在比赛场地上,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除舞蹈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舞蹈写作能力等。以应对本科阶段以后的就业和研究生深造。其出口目的与中专毕业的出口截然不同。

现阶段高校国标舞人才需要更加专业性的全面发展。国内高校国标舞专业学生普遍还未脱离中专思维,学习方向只考虑竞技与舞台表演,甚者只向着竞技和比赛名次所努力。这与国标舞市场的大环境有关。首先高校校方与教师应在思维方面做引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做到竞技、舞台表演、学术研究、教育教学能力上均有发展。

(二)创新思维

国内国标舞选手还在模仿阶段,模仿本就是舞蹈艺术学习的基础过程,但是我们始终要迈出最难的一步就是要创造出自己的国标舞。融合自身文化,去借鉴我们的本土艺术舞蹈。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舞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有着大量艺术元素,尝试借鉴、改编并整合可用素材融合于国标舞中,这就是我们创新的思路。

国标舞的动作技术技法来源于西方,也受制于西方的控制,中国的国标舞还不能有效地创造和革新。标准和规范性的内容牢牢的掌握在西方人手里。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舞台中利用艺术创作的形式去探索和改造提升国标舞。在高校阶段中,这个方向的人才培养尤为关键。

(三)学术研究思维的引导

国标舞作为一个舞蹈艺术门类,高校国标舞教师要注重引导高校人才多学习与舞蹈艺术有关方面的知识,提高积极关注专业以外的社会科学信息量的补充意识。只有把视角放宽不拘于单一学科,了解并做出与国标舞本专业的学术性研究,助力国标舞的发展、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在这里尤其是要强调在高校中的国标舞专业除了对于教材的钻研以外更应该注重国标舞的文化研究和探索,促进国标舞学科发展中学术成果的多样性。我们长时间的关注于比赛中的直观技术效果,却忽视了国标舞背后的历史、文化、美学、哲学等领域的思考和研究。

四、结语

国标舞是一个庞大的舞蹈艺术门类,涵盖复杂的舞蹈技术技法,校外市场的发展也是非常雄厚,注重竞赛的过程。但作为占少数的高校国标舞领域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符合艺术高校作用的途径和方向。不能盲目的跟随竞赛,要理性思考怎么建设更加适合高校发展的国标舞学科,怎样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备更加科学的培养措施。

猜你喜欢

国标舞竞技舞台
军迷大舞台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军迷大舞台
简述国际标准舞双人配合的教学训练
国标舞的艺术审美初探
花与竞技少女
探寻国标舞的艺术审美
论国标舞的艺术化创新发展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