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2020-12-08马翠维夏慧美
马翠维,夏慧美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介入诊疗科,广东 广州 510900)
护理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医院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内容,其不仅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且对患者预后恢复也形成影响,重视护理安全隐患至关重要。对于介入手术室来讲,因其收治患者多存在病情重、发展快等特点,一旦护理不当,极容易埋留护理安全隐患,引起不良事故,因此,应归纳总结临床介入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情况,分析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护理质量[1]。本文以2018.1-2019.12我院介入手术室165例患者为例,对上述内容进行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自2018年1月开始,至2019年12月结束,研究对象选择期间我院介入手术室收治患者165例,包括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最低者为38岁,最高者为82岁,平均年龄(55.4±1.6)岁,其中35例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治疗,42例患者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治疗,30例患者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40例患者接受肝动脉造影治疗,9例患者接受化疗栓塞术治疗。
9例患者接受其他介入手术治疗。
1.2 方法
归纳整理患者手术相关信息,记录各组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具体情况,计算发生概率,并对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改进预防对策。
2 结 果
此次165例介入手术室患者总计24例患者出现安全隐患,占比14.55%,其中14例患者出现无效造影情况,发生率为8.48%,10例患者出现迷走反射情况,发生率6.06%。
引起上述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可能为:X线检查时患者屏息不当、药物注射速率过快、药物核查不当、无菌观念淡薄等所致,可由此入手改进完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3 讨 论
介入手术室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属于典型医疗不良事件,对患者的身体会造成明显的损伤,严重时还会加剧患者病情,甚至诱发死亡。因此,必须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术前进行风险评估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认知。同时对手术室环境进行严格把控,并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内后严密观察和辅助,以确保其安全。
介入手术室与其它手术室性质基本一致,均属于相对封闭的独立诊疗空间,同时也是院内唯一介入性放射诊断的场所,该区域内的管理核心在于强化消毒和无菌隔离,并结合介入性放射检查的特性,保证患者自身的安全性。根据临床研究显示,介入手术室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其一是无效造影,介入手术室内所使用的X线机为数字减影,实际检测时需患者处于屏息状态下,而如果护理人员未在检查前指导如何正确屏息,就会造成患者屏息时间不足、屏息不正确等情况,影响图像收集质量,导致临床检查次数增加,对比剂使用剂量增加,最终使肾脏的代谢负担加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其二是迷走神经反射,这是由于介入注射药物时如给药速度过快,且药物浓度相对较高时,就会诱发血管痉挛,刺激迷走神经异常反射,进一步诱发心律失常症状。同时,开展胆囊管介入性治疗中放置胆管内支架也会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此时可引发窦性心动过缓症状。另外,介入手术室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还可能包括①手术室内感染。引发这一安全问题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无菌意识缺乏,对院内感染的认知度不足,尤其是手部卫生未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导致介入性治疗、诊断时病菌经由手接触手术物品,再经由手术物品接触人体皮肤、皮下黏膜组织等,引发手术室内感染。同时,介入手术室处于相对密封状态下,如日常对室内消毒不够彻底,也会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感染。②坠床。这是由于介入手术室内的手术床为导管床,其整体上呈“凸”字状,一部分床身过度狭窄,这样有利于患者特殊体位的摆放,但也造成部分位置床体宽度不足,如护理人员实际操作时忽视宽度问题,很容易造成坠床的情况。另外,如患者自身存在躁动情况,也容易擅自更换体位,造成坠床。
针对我院介入手术室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具体为:(1)预防迷走神经反射是借助人工给氧,或通过动脉注射低剂量利多卡因、阿托品的方式缓解血管的应激反应[3]。(2)预防无效造影则需控制造影剂的使用量,且术前正确宣教屏息方式,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即可。另外,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同样应做好预防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具体措施为:预防坠床的方式是在导管床两侧加装护栏,保证患者双手可随时抓握,或适当使用束缚带固定。预防院内感染的方式是通过加强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严格要求手部清洁,且每天使用介入手术室前均需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降低空气中有害病菌的滋生概率。此外,护理人员操作期间还应注意预防设备使用错误,进一步完善介入手术室设备操作规范,细化规定针对各类疾病检查、治疗时X线机使用的具体时间限制,并由一人负责记录检查时间,一旦接近限制上限,则需提醒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