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内障术后房水OPN和PDGF-A水平检测与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研究

2020-12-08苏晓明杜建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房水晶状体白内障

韩 梅,苏晓明,杜建英

(1.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医院检验科,陕西泾阳 713700;2.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a.检验科;b.眼科中心,陕西咸阳 712000)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一种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也是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研究表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A,PDGF-A)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导致PCO的发生[2]。另外的报道认为,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通过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参与PCO的发生[3]。本研究通过分析310例白内障术后患者房水OPN和PDGF-A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两指标与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并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310例(310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依据患者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程度分为未混浊组(对照组,186例),轻度混浊组(mild turbidity,MT,101例)和重度混浊组(severe turbidity,ST组,23例)。对照组包括男性2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2.7±13.9岁。MT组包括男性47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63.9±12.1岁。ST组包括男性10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1.2±13.7岁。MT组和ST组患者被确诊为后发性白内障。所有患者均经3个月的术后随访,排除标准:角膜病变、青光眼、视网膜脱落者及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白内障术后随访310眼中,矫正视力 < 0.1者38例(38眼),眼矫正视力0.1~0.2者57例(57眼),矫正视力0.3~0.5者152例(152眼),矫正视力≥0.5者63例(63眼)。白内障术后随访310眼中,后囊膜混浊程度0级者186例(186眼),后囊膜混浊程度1级者75例(75眼),后囊膜混浊程度2级者26例(26眼),后囊膜混浊程度3级者13例(13眼),后囊膜混浊程度4级者10例(10眼)。三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泾阳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得到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YZ5X型裂隙灯显微镜(苏州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Visiometrics SL) 检测眼部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PDGF-A水平检测采用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盒,OPN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江苏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PDGF-A和OPN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3.1 房水采集: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被采集房水。患眼表面麻醉成功后,消毒铺巾下开眼睑,使用 0.45mm 针头穿刺前房,轻柔按压眼球将房水通过针头进入一次性注射器内,获取 0.15~0.2ml 房水,房水样品置于-20℃的冰箱保存待测。

1.3.2 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分析[4]:在屈光矫正的前提下采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于暗室中对患者眼部OSI进行测量。晶状体混浊程度分级:1级混浊:OSI < 1.0,即晶状体基本透明;2级混浊:1.0≤OSI <3.0;3级混浊:3.0≤OSI<7.0;4级混浊:OSI≥7.0。后囊膜混浊程度依据Tetz分级标准[5]评定。0级:未出现混浊;1级:轻微混浊,囊膜轻度皱缩或残留单层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2级:轻度混浊,残留多层LECs或较致密的纤维组织;3级:中度混浊,出现珍珠小体,残留致密的LECs;4级:极度混浊,发现致密的珍珠小体。本研究依据 Tetz 对后囊膜混浊程度分级标准将310例白内障术后患者分为3组:0级混浊为对照组;1,2级混浊为MT组;3,4级混浊为ST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实验资料分析,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OPN,PDGF-A,OSI及年龄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分析。性别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MT组和ST组的OSI显著增高(0.62±0.21 vs 1.57±0.42,6.29±1.51),且ST组的OSI增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9.10,均P<0.01)。

2.2 白内障术后房水PDGF-A和OPN水平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MT组和ST组的PDGF-A和OPN水平均显著增高[PDGF-A(ng/L):43.12±11.37 vs 72.39±15.90,113.67±23.45;OPN(ng/ml):509.13±69.26 vs 725.53±97.18,997.39±123.06],且ST组的PDGF-A和OPN水平增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21,97.32,均P<0.01)。

2.3 相关性分析 在MT及ST组中,房水PDGF-A和OPN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 0.851,P<0.01)。在MT及ST组中,房水PDGF-A和OPN水平分别与OSI有正相关性(rPDGF-A=0.813,0.837,rOPN=0.803,0.829,均P<0.01).

3 讨论

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残留的LECs过度增生并向后囊迁移,引起上皮-间质转化及后囊膜的细胞外基质沉积,进而导致PCO的发生[6]。PDGF是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其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已被证实,研究发现PDGF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7]。另外的报道认为PDGF-A可诱导LECs的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并导致PCO的发生[8]。WU等[2]的研究表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房水中PDGF-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DGF-A水平与术后的PCO程度有正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PDG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PCO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PDGF-A水平与OSI有正相关性,提示PDGF-A与PCO的发生有关,其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价PCO的进展。

有报道认为,OPN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OPN是一种糖基化磷酸蛋白,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的趋化、黏附和迁移的作用[9]。研究表明TGF-β可以诱导人LECs纤维化及LECs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10]。Smad蛋白是TGFβ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研究证实Smad信号转导通路通过介导TGF-β促进PCO的发生[6]。MENG等[3]的研究采用皮下针刺穿前囊,模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LEcs的损伤,以观察Smad蛋白对小鼠LEcs损伤诱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剔除Smad蛋白小鼠的OPN水平低于野生型小鼠,提示OPN通过影响TGF-β信号通路导致LEcs的病理性纤维化,参与PCO的发生。本研究的结果也印证了OPN在PCO中的作用。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OPN水平与OSI有正相关性,推测房水OPN水平的增加促进了PCO的病变进展。

综上所述,PDGF-A和OPN与白内障术后的PCO有关,检测房水PDGF-A和OPN水平有助于预测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猜你喜欢

房水晶状体白内障
房水外泌体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1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白内障常见4误区
八仙过海降眼压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青光眼患者睡觉应平卧吗
过多晒太阳有害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