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2-08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岭庄乡中心学校,河北 张家口 075700)
伴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施行,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着冲突和交融。教师的教从传统单一的讲授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从原来一味的接受转化成重视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不再是考察学生的唯一途径,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在 2001 年颁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力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然而,由于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实质的正确理解,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现就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一、追求形式,忽视实质
由于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动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设计,认为只要有合作学习就是反应了新课改的精神。例如,某学习研究一次小学数学调讲课,教材分析会上,教研组长发言中首先提出,设计中必须要有小组合作学习,不然体现不了课改的理念。甚至有些课堂中,教师随意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本未考虑优势互补的作用。小组成员间讨论不能围绕中心问题开展,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很难做到相互沟通与协作。这种教师随意安排或硬性规定的小组活动,显然是徒有合作学习之名,却无合作学习之实,不能视为有效的合作学习。为了改变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上述状况,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充分考虑到为学生创设更多了解学生间的不同思维方式,相互启迪,重新构建认知结构,获取知识的机会。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对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基本估计,哪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生合作,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应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因素进行综合搭配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曲高和寡,参与不均
合作学习为学生平等参与学习创造了机会,搭建了平台。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往往失衡,优等生往往在小组活动中处于“主体”位置,他们占据了小组活动的主动权,承担了主要责任。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形成了多数学生为少数学生“搭台唱戏”,这显然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即使介入其中,也容易忽视他们的存在。由于教学时间、教学程序的设计忽略了这些“弱势”群体,因此,课堂中所谓的“活跃”顾及不到班级这部分学生的有效发展。
为了克服上述现象,教学要制定合理的合作学习目标。正如合作学习研究者指出的:“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突出教学的情境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上的均衡达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主线,制订出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细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成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和锻炼。在制订各学习小组细目标中,应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情感体验和文化背景各异,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要确立“保底不封顶”的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教学与分层要求的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问题时分层提要求;练习作业时,分层次、梯度出题,把每位学生推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解决“吃不了与吃不饱”的矛盾,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基础上都有所收获与发展。
三、突出“自主”,缺少引导
合作学习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命的活力。目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追求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认为这样才不会阻碍学生思维,其实这恰恰是对合作学习的一种错误认识。
为了消除上述错误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把能“放”的内容放心、放手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但对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范围,要充分发挥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即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互动与交融,对学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帮助。该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们去做,该学生能说的尽量让他们去说,但该教师点拨的必须教师去引导。
四、形同虚设,夸大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却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常见到有的教师没有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学习情景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对合作学习功能随意扩大化,生搬硬套。主要反映在:一是提供无需学生讨论就可解决的问题在课内合作讨论;二是遇到较难问题,让学生讨论,无从下手;三是有的学生遇到组内意见不置可否,只顾表达自己意见,合作学习形同虚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首先要吃透文本,注意预设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不单是学生间的事情,也是学生与教师间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正确运用好教材,注意根据班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因素,加强课前、课中预设与学生认知建构有效结合;注意创设能激发学生进行有效合作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实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一种选择。它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合作学习不一定都能适应所有的教学情境,但这种学习方式为选择教学活动提供了空间。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出现的热现象,需要冷静思考,只有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才能有效达到合作学习目标,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