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特点的学校文化实践与理论建构

2020-12-07徐兴兵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实践

徐兴兵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水洲文化”是因时因地结合校情提炼而产生的,对推动提升我校发展层次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学校从德、智、韵、源和冀五个层面,不断实践“水洲文化”的灵动、积淀、包容和生长的特性,取得较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丰富发展学校“水洲文化”建设的成果,探索制订出了学校“水洲文化”办学思想体系、实践体系和课程体系框架,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水洲文化;实践;探索体系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学校氛围和办学风格的集中体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因而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学校确定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提出了校园“水洲文化”发展的主题,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极大地丰富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质量,为学校向高层次迈进奠定良好基础。

一、学校“水洲文化”提出的背景:

永安洲实验学校的地理位置及历史: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而来,途经永安折了个弯向东流,这样水中沙石便淤积于此,堆积而成江中小洲,垦荒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辛勤劳作,安然乐居,最后发展成一个小镇,原来叫永生洲,后人为祈求平安改名为永安洲。所以就衍生了积淀、包容的“水洲文化”独特的内涵。

“水洲文化”提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永安洲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永安人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住进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小区,但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型,需要有文化的引领,他们的后代更需要文化的滋养,这就对永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永安洲学校作为一个乡镇学校,在学校发展进程中我们深切感悟到,学校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亟待得到质的提升,那就是要确定学校办学特色,提炼校园文化,用学校文化精神来引领学校的发展。结合镇情校情,把原来我们提的有一定局限性的“荷文化”改为“水洲文化”,所以以灵动、生长为核心要素的“水洲文化”应运而生。

“水洲文化”的寓意:因为“洲”字是由“氵”、“川”以及三个代表水的点组成,“洲”是“水”的延伸,是水文化的精华表现,“洲”的生成与“水”密不可分。永安洲实验学校将以“水”为经络,“洲”为主线来布置校园文化。永安洲拥有毗邻长江的区位优势,其地域文化恰好能作为整个校园的文化流线进行串联,同时“水”的特征也契合了“洲”的主题。在这层深意上,永安洲实验学校是知识海洋中的绿洲,是给学生带来知识的芳洲。我们把“朵朵浪花放光彩”作为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即要相信每一个师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在阳光的照射下都能放出光彩,从而激励他们奋勇向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水跃华光  集粹成洲; 校风:海纳百川  水蕴灵洲; 教风:春风化雨  润泽芳洲; 学风:滴水石穿 一览碧洲。

二:学校“水洲文化”的实践:

学校从德、智、韵、源和冀五个层面,不断丰富“水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让“水洲文化”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形神兼备。

(一)主题德育行动-----“水洲文化”之德

“山有厚藏,水有灵德。”学校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1.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校园橱窗和教室内张贴“核心价值观”海报,在全校各中队中开展了“编唱核心价值观童谣”的主题活动,组织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征文演讲和板报评比活动。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真正领会了核心价值观24字的内容,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教育。结合这一主题,学校汇编了“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宣讲教育资料,并开展系列队会活动:组织观看纪录片《火烧圆明园》等视频资料,学生们了解了中华民族受欺侮、遭掠杀的屈辱历史,知道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光辉历程,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使命;参加了国家公祭日网上“加砖”活动,表达了痛悼亡灵,筑起全民意志城墙的意愿。时刻谨记“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激发同学们,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而不懈努力。

3. “我的中国梦”实践体验活动。结合主题,学校开展“学习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重阳节开展走进敬老院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为老人营造舒适整洁的环境,并献上精心准备的节目。学生们在实践中懂得了如何关爱老人,并自觉践行和传承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联合镇团委开展了以“我的成长,感谢有您”为主题的留守儿童集体生日活动,为32名留守儿童送上美好的生日祝福,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校还为外来务工子女营造了“温暖之家”, 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关爱他们的生活。党员教师志愿者把外来务工子女请回家,给予他们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泰州日报》对此进行了《妈妈老师,老师妈妈》的专题报道。

(二)自主学习行动----“水洲文化”之智

“智若禹行水,道如丁解牛。”水是灵动的,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

1.学科自主课堂在行动。在自主学习行动中,学校追求灵动课堂,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语文组强化课前预习指导,关注课时整合,开发成语校本课程,为学生打开探索大语文的智慧之门。数学组课堂在翻转,微视频、自主学习单、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自信灵动的学习主人。英语课堂注重情景创设,让学生在轻松活躍的气氛中感受、领悟新的知识。

2.学校自主课堂在推动。为让自主课堂更常态,学校每天随机挂牌听两节随堂课,寻找自主课堂常态教学的症结所在,研讨改进办法;为让自主课堂更高效,学校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专家教授来我校,对我校自主课堂进行了细致地剖析和针对性地指导。

3.自主课堂成果在显现。有耕耘就会有收获,自主的灵动课堂,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快速成长起来。学生渐渐成长为积极向上、自信大方、友好合作、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的阳光少年。孔美兰老师在“泰州市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暨儿童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研活动中,执教的《分数的认识》一课,获好评。

(三)青春活力行动----“水洲文化”之韵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水是轻快的,要张扬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快乐成长,学校必须多措并举,大力弘扬水洲文化,努力构建青春活力的校园,进一步开展好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

1.传承经典,弘扬水洲文化。学校已举办了首届“水洲文化”成语节。为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每天早上有15分钟的“成语诵读”时间,让成语丰润学生的童年,让成语点亮学生的人生。同时还开展成语大王评比、成语手抄报展示、成语整体诵读展示、成语故事比赛、成语作文创新大赛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主动与成语交朋友,让学生在经典中受益,在书香中成长,为构建书香校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兴趣搭台,学有特长。学校开设了书画、声乐、舞蹈、棋类、作文、小主持人、田径、球类等特色项目活动,各班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参加。在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和大课间开展活动,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指导老师。通过举办才艺展示,全面检测各项活动成果,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人人都得到发展。

3.健康第一,浸润心灵。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体卫艺课程,自编了轻器械校本操。组织引导师生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正常开展大课间跑操和冬季长跑训练活动。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了“心语屋”咨询室,定期对全校学生做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四)实践体验行动----“水洲文化”之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是最好的实践基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学校充分利用永安洲现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江鲜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完成了《江鲜大观园》的实践报告。带领学生走进“益海嘉里粮油集团”, 同学们现场观摩了食用油的灌装生产过程,先进的生产设备、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线,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学生们在参观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对现代企业生产过程和企业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激起了建设家乡的热情。李萍老师以校园“水洲文化”研究为契机,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去长江边采风,走访江边住户,采访永安洲老人,了解“永安洲”的昨天;走进生产车间,参观标准厂房区,感受“永安洲”的今天;学校“浪花”小组采访核心港区领导,了解永安洲的规划蓝图,勾画永安洲的美好明天。学生们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各项能力得到了提升。

(五)未来素养行动----“水洲文化”之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水是奋进的,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自强、自立、自信、创新的阳光少年,学校在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同时,还以科技教育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组织了科普手抄报展,提高了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开设了乐高机器人培训班;举办了科技小制作比赛,学生们用自己的一双小手,制作出了一件件富有创意的精美作品;组织学生参加省科技金钥匙竞赛,多名學生获一、二等奖。

三、学校“水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探索:

“水跃华光 集粹成洲”,学校将品德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生命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与“水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润泽孩子们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智慧,这正是我们追求的和谐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境界,于是我们探索提出了学校“水洲文化”办学思想体系、“水洲文化”的“145”办学特色实践体系和水洲文化“和谐成长”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水洲文化”建立的办学思想、实践和课程体系,将会指引着下一阶段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向纵深发展,也将会不断完善丰富“水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建设,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好经验,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