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玲合作社葡萄生态栽培的几点经验
2020-12-07贺学信王金圣
贺学信 王金圣
2016年以来,陕西大荔彩玲葡萄专业合作社探索葡萄生态栽培技术,经过4年实践,初步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生态栽培模式,其生产的葡萄原汁原味,产品全部实行订单贴标销售,价格是普通栽培模式的3倍。以下,我们总结了其生态栽培技术模式中具有关键作用的3点经验,供果农朋友参考。
1 推行以果园生草种植为基础的土肥管理 制度
从2016年起,该合作社在社员中全面推行葡萄行间自然生草覆盖技术。每年4—9月共割草覆盖4次,每次割草时草高30 cm左右,割后覆盖葡萄园地面,10月结合葡萄断根旋入土中。实践证明,生草覆盖既是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提高果实品质的基础举措,又是消除氮素化肥和化学除草剂伤害的有效手段,可谓一举多得。
葡萄园生草后明显表现四大特点:一是树势缓和,生长稳健,旺梢减少,节省整枝用工;二是根腐病和缺素性生理病害减少;三是田间微环境改善,夏季果园小环境温度降低,湿度增加,果实和树体基本没有日灼,冬季地温高,可预防或减轻冻害;四是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2个百分点。尤其是自然生草的果园,不受草种的限制,杂草在当地适应性较强,具有更好的发展优势。
该合作社的葡萄园现在已不施氮素化肥,每年在亩施1 t有机肥基础上推行水肥一体化平衡施肥技术,全部采用水溶肥滴灌。花前补硼补锌,花后补钙,转色时补钾;膨果期每亩施用“植霸钙”1桶(20 kg),加“植霸菌”1包(1 kg)、黑糖2.5~5 kg,配成溶液追施;转色期每亩施用“中国科普惠农冲施精”10 kg,加“植霸移动钙”1桶(20 kg),配成溶液追施。葡萄卖完后,每亩用“植霸菌”1包(1 kg)+黑糖10 kg+醋2.5 kg+酒1.25 kg配成母液,发酵48小时,然后再对水稀释约3 000倍,挖坑灌施、覆土。
落叶后半月、开春和和绒球期,全园喷那氏齐齐发+尿素+洗衣粉3次,彻底清园。生长期雨前雨后喷药时,每次均加那氏齐齐发200倍液叶面喷施。这不仅对多种病害防效好,而且健壮树体的功效十分突出。
近年,硅肥广受关注和重视。国家科技部公布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硅肥名列榜首。其可促使硅化细胞形成,有效增强植物对多种病虫的抗御能力,有效预防裂果、缩果,增加果实硬度,促进果实早着色、口感佳、耐贮运(延长保鲜期),被人们称作保健肥料和品质肥料。该合作社拟将其列为生态栽培重点措施加以应用。
2 推行高宽稀垂葡萄架式
该架式行距3 m,株距1.4~1.5 m,架高 1.5~1.8 m,長成后枝蔓下垂,既通风透光,又便于机械作业。
每年落叶后半个月开始修剪,剪掉过高、过低枝条,强壮、弱小枝条,保留中庸枝条,使树势均衡,采光均匀。
4月上旬开始抹芽,抹除过高、过低、外移、朝里长的芽,确保花芽质量。根据品种叶片大小,一般15~20 cm留1个结果枝。4月中旬开始掐双穗,每个枝条保留1个果穗,掐掉副穗。
3 实施病虫绿色防控
葡萄采收完后20天左右,叶面喷施“兰迪多邦”750倍液+那氏齐齐发200倍液+苦参碱750倍液。
落叶后半个月和萌芽前,用那氏齐齐发1瓶+洗衣粉0.5 kg+尿素1.5 kg+水50 kg全园喷雾,彻底清园。3月份,清理树干上翘起的老皮,带出果园烧毁。清园后,在距离地面50 cm左右高度处的树干上缠粘虫胶,阻止土中害虫上树。同时在高空悬挂糖醋液诱杀成蛾。
幼果坐稳,整穗、疏粒结束后,若天晴少雨无病害威胁,可比常规提早半个月抓紧套袋,充分发挥果袋拒虫防病的作用。
葡萄植株生长期,雨前雨后用“兰迪多邦”750倍液+苦参碱750倍液+那氏齐齐发200倍液+营养肥叶面喷施。
“兰迪多邦”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促生、抗逆、防治植物病害的多功能生化制剂”的主要研究成果,该项目主持人为山东大学陈靠山教授(“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研发人)。该产品含多种复合生物菌、复合诱导因子和天然抗菌物质,同时具保护细胞膜物质,可提高植物抵御病害的能力,对多种作物的病毒性、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均有良好防治效果。经在陕西大荔实践,只要掌握雨前雨后关键期及时喷用,对葡萄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细菌性穿孔病以及冬枣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良好防效。其毒理国家检测结果为实际无毒级,可在果品生态栽培中重点推广应用。
贺学信,陕西省大荔县老科协,邮编715100;王金圣,大荔县设施发展中心。
收稿日期: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