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
2020-12-07郑兴东
郑兴东
摘要: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融资数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研究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对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降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法制环境、政府干预行为、信用环境等五个金融生态环境要素构成及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通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达到缓解融资约束程度的效果。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融资约束;缓解
目前,我国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信贷资金配置与企业融资需求之间均存在不对称性,其中的矛盾日益凸显。作为民营企业主体经济的中小企业,在现有金融生态环境之下的融资体制中处于弱势地位。金融生态环境是中小企业融资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完善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不完善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质量、融资效率会产生约束,不利于融资的获得。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严重影响企业融资质量和融资约束程度。积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缓解融资约束的重要途径。
一、引言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产权结构不明确、金融发展水平程度低等多种问题,加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自身缺陷,导致其在信贷资金市场处于不利地位,很难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信贷资金融资约束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随着公司融资约束理论日益完善,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不断深入。
Fazzari et al,(1988)研究指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可以用内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表示,自此后来大量学者便展开了对融资约束的研究,直至今日仍然是研究热点。搜集现有文献,发现大量研究表明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决策有着密切的关系。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对企业融资模式、路径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企业融资约束机制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谢军等(2013)从货币政策视角研究了外部生态环境对企业投资决策以及融资约束的影响,得出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可以明显降低企业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即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楚文静(2017)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而且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高质量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而且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有着显著作用。
二、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
(一)“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是由著名的英国议员麦克米伦向英國政府部门提交的《麦克米伦报告》中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量与金融机构能够进行信贷配给的数额之间存在缺口,即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数额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融资风险偏高以及信贷规模歧视等原因,金融机构一般对其存在惜贷现象,不愿按中小企业所提的要求提供资金支持。
(二)信贷配给理论
最早的信贷配给理论是由学者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认为银行的信贷配给政策受自身资产结构、供需双方的利率管制以及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全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后由Jaffee等经济学家对信贷配给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将该理论发展至成熟。目前被人们普遍认可的成熟信贷配给理论融合了契约理论和不完全信息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信贷配给的最主要因素是代理成本和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利益的驱使下,金融机构往往通过非价格手段控制利率。在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识别不完全。因此,信贷市场的利率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水平未能完全体现。
三、金融生态环境构成要素分析
金融生态①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所处的外部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对金融生态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都与金融生态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地区经济基础、区域金融发展、政府干预行为、城市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等五项因素被认为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②。
(一)经济基础
金融系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经济基础是金融生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后盾。因此,经济基础是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在金融生态中,经济基础是金融赖以生存和发展源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金融发展程度。经济基础决定金融业资金的配给方式、效率、结构等,对资金配置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经济基础是金融主体发展的是动力,对金融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金融系统的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金融生态环境最主要构成要素,经济基础往往是度量金融生态环境的最直接标准。
(二)区域金融发展
对金融生态环境影响最为直接的因素是区域金融的发展水平,受金融机构规模、金融创新能力、金融业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金融的发展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基础相匹配,经济基础雄厚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要高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若地方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便能扩展金融市场的各项功能,促进银行、企业等金融参与主体的发展。在地方金融取得稳定的发展前提下,金融机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中介的功能,不断降低各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信贷交易效率,从而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
(三)法制环境
健全的法治环境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律诉讼成本,能将其诉讼损失降低到最低。在完善的法治环境中,企业发生不良贷款事件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创造了一个比较优质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完善的法治环境对提前预防金融风险起到重要作用。金融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对金融参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调整约束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消除金融风险发生的隐患。推行金融业的法律规范,不仅可以有效规范金融机构的权利操控,也可以制约贷款企业的经济行为。打造一个良性循环金融生态环境,保证金融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做到金融风险的事前控制。
(四)政府干预行为
在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中,政府行为起到主导力量,是关键因素。在我国,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进行适当干预是普遍现象。从某程度上说,政府的干预行为对区域金融生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甚至信贷资源的配置、企业的偿债意愿等均会受到影响。政府部门的行为若过度干预金融信贷市场,必将破坏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金融机构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然而,在遵循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政府部门适度地积极干预当地金融和信贷市场,可以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因此,政府部门的干预行为影响着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
(五)信用环境
在诚信的金融环境中,各金融参与主体能够降低信息取得成本,从而避免银反复验证形成的大量人财物等增量费用,信贷资金供需双方的办事效率会极大的提高。恶劣的信用环境不仅会导致金融参与主体的信息取得成本增加,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交易发生损失一方在以后的交易中会特别谨慎,严重影响了金融生态环境中资金的正常流转。良好的诚信环境能够将社会经济交易的边界进一步扩大,降低各种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进而促进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形成。
四、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影响分析
(一)经济基础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
经济基础是度量金融生态环境最基本指标,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多方面构成。经济基础也是金融生态环境其他要素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有着良好经济基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整个经济市场的运行井然有序,为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提供了高质量的外部环境。与经济基础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相比,经济基础雄厚地区的中小企业受到政府干预、银行信贷歧视而形成的融资约束程度较低。根据财富积聚效应分析,在经济雄厚地区能够吸引很多资金的流入,中小企业便可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同时,由于大量外部资金的流入亦增加了该区域的经济实力,使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二)区域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
中小企业融资受到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融资质量、融资数量和融资效率等三个方面。金融发展程度主要由金融业贡献度、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构成,是反映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金融业增加值较高、银行存贷比高、金融市场产品丰富。因而,从融资渠道看,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模式选择具有更大的空间。在具有繁荣的金融市场、有效的资本市场的金融生态环境之中,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不在局限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拓宽了融资渠道。
(三)政府干预行为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职能部门,在社会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并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政府部门制定的社会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政府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时应该以遵循市场规律作为前提,不断引导中下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和路径,积极协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约束程度。如果政府的干预行为违背了市场规律,超越了其公共服务职能范畴,就会影响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性、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资金的自由流动等。在这种劣质的金融生态环境中,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会被抑制。优化政府干预行为,可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加优越的融资环境,使融资数量和融资效率得到提高,有利于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法制環境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
健全的法治环境可以更好地保护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双方的利益,也能够降低双方所付出的成本。作为对金融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的法治环境,是金融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健全的法治环境中,中小企业能够降低融资成本,信贷资金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流向中小企业。健全的法治环境能够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预防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五)信用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
信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诚信、教育发展、社会保障程度以及居民教育投资等四个方面,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所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显著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在信用环境较差的地区,信用环境的改善并不会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而在信用环境较好的地区,信用环境的改善会显著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商业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特别关注由社会诚信、教育发展、社会保障程度以及居民教育投资构成评级体系。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商业银行发生不良贷款的概念变小。对中小企业而言,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其各项融资成本亦会降低。
优越金融生态环境吸引中小企业不断迁入,其数量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机构数量、规模也与日俱增,形成良性循环。因此,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
五、对策建议
金融生态系统由政治、经济、金融等多种要素综合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系统。以优化金融生态系统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需要兼顾金融生态系统内的各种要素。
(一)明确以政府为主导的定位方向
政府的决策行为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明确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导方向。但是,政府的过度干预行为也会带来决策不经济现象,影响影响金融生态的正常运行。作为公共服务的职能部门,政府需要注重金融生态环境的培育和改善,致力于提升当地金融生态环境水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专项基金、建立诚信文化体系并纳入政府部门的业绩考核范围等措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二)完善地区信用体系
地区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可以通过多方举措一并进行。首先,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大力宣传社会诚信文化,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营造诚信社会氛围。其次,开展地区金融诚信教育,形成由金融部门牵头、金融机构执行、政府扶持的机制措施,提高全民意识。最后,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对于丧失职业道德、违反社会诚信的金融机构,实行强制退市措施。信用环境的改善可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降低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三)完善地区法治环境建设
国家法律部门需要对金融业建立和完善专门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使金融业的行为规范化,降低中小企业的违约率和不良贷款的产生。完善地区法治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将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予以法律化,金融参与主体能够在稳定的金融市场规范化运行。另外,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担保法》,扩大担保形式的范围,如知识产权担保,为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完善《破产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四)促进地区金融业的发展
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从地区资本市建设逐步开展。为了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需要加强地区股票市场和债权市场建设,培育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证券、信托、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地方政府扶持区域金融机构发行个性化的债券或者债券组合,满足各类企业不同需求。同时,地方可以出台有利于吸引外部资金流入的金融政策,调整优化银行信贷结构,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行利率差异化等一系列促进金融发展的政策。最终,将地区金融建设成为一个多元化、高效率、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六、结束语
融资约束困境一直都是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造成融资约束的原因有许多,如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配置存在规模歧视、区域差异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等,影响程度较大的外部因素是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分析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通过明确以政府为主导的定位方向、完善地区信用体系、完善地区法治环境建设、促进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等措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化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高融资数量、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