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中的应用分析

2020-12-07王华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6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王华平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师不断地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为此一直致力于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思维导图”是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将复杂的知识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用

引言: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每一个知识都要通过阅读来进行初步了解,阅读技巧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以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重视的部分。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课外阅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思维导图的相关概述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提出的一种创新的笔记记忆方法,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构建简单、直观的知识框架,研究表明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能刺激学生的大脑发育,其反映的正是人类大脑的结构,能够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思维导图的整体结构,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去填充框架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内容,自觉地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正因如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目前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课外阅读中也在尝试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另外思维导图具有发散和聚合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书籍内容,从纷繁复杂的课外书中提炼出关键信息,梳理出各要素间的关系,形成关系知识框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应用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推动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高速发展的时期,开始由形象化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阅读整本书,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但长篇的文字内容,简单机械的阅读,往往会让学生产生乏味感,从而渐渐丧失阅读的兴趣,思维导图的应用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去画思维导图,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在于能通过符号、图形、线条、色彩等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可视化,将难懂的知识脉络通过分支连接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想迅速理清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关系、前因后果和思想感情等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将学生的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为语文的深入学习提供助力。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措施

(一)提高使用频率,培养学生的导图意识

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师要提高思维导图的使用频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导图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逐渐形成这一阅读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例如,将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相结合,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起到巩固学生学习的双重作用。以人教版五年级《将相和》一文教学为例,主要包含了“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在学习课文后,由于课文内容长,学生容易将故事的前因后果混淆,并且不容易掌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故事的地点、人物、时间按先后顺序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导图意识,理清课文脉络,并让学生在课下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思维导图模式按照自己的理解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在同学之间互相展示,培养学生的导图意识效果显著。

(二)发挥导图作用,理清文章的脉络

掌握文章的脉络是学生阅读有效性的重点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将复杂的阅读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的导图能力,简化学生的阅读流程,提高阅读的有效性[2]。例如学生在阅读课外名著《红楼梦》时,是故事情节冗长,涉及的人物关系复杂,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画思维导图的经验,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找到切入点和关键词,阅读时学生可以以人物关系为主要的框架,在阅读过程中,先理清人物关系,再将故事情节进行简要的补充,让学生不会觉得课外阅读枯燥乏味,进而养成独立的阅读习惯。

(三)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都扮演着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教育的要求。教师要注意的是应用思维导图时,以学生为主体,不要用自身的理念干扰学生,由于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个体差异,致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想法都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用自己的理念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现阶段学生课外阅读中首要的推荐读物就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导图无论是以故事的情节发展为主,还是以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为主,都是他们个性的体现,无论哪种方式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以此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课外阅读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過程中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将零散的阅读内容系统化,将复杂的阅读内容直观化,是思维导图聚合和发散特点的重点体现,对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帮助较大,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铁颖. 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王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许爱萍.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5):22.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