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学教学改革现状及路径

2020-12-07王文中陈璐王怡真

传媒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闻学媒体融合教学改革

王文中 陈璐 王怡真

摘要:与时俱进是高校人才培养重要的原则和理念。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高校新闻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力争培养融媒体环境下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新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入手,深入剖析长久以来阻碍学科实践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并从校内教学到校外实践、从学生技能标准的提高到教师队伍素质的升级等多维度,梳理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新闻学 教学改革

当前社会,舆论生态、传媒格局、传播方式正快速变革,如何在变局中脱颖而出是各类媒体必须直面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融媒体,传媒生态的急剧变革使新闻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表面上是在技术的驱动下媒介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传播方式及语言的丰富化,而本质上却是从新闻概念到工作理念、生产方式到生产流程的重新定义与诠释。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给新闻学的专业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为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无限的机遇。

一、新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有着新的标准和要求。相应地,作为新闻工作者后备力量储备和再教育机构,高校的新闻学教学也需要适应多元媒介交叉融合的新形势,树立全新的融合教育理念。

1.媒体融合下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定位与技能标准。2019年4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首次面向社会大规模招聘人才。这次招聘以新媒体发展规划为依据,为重新组建的视听新媒体中心、新闻新媒体中心、融合发展中心等部门招贤纳士,涵盖新媒体管理与运营、内容采编与制作、IT技术应用与开发等岗位。国家台对新媒体的布局,以及对新媒体人才的重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意味着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更激烈的竞争与压力。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布莱恩·布鲁克斯指出,未来媒体会大规模合并与联合,媒体将穿越不同的形式,打破藩篱,创造出媒体融合的新平台。显然,媒介融合促生了全新的新闻报道模式,相应地,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技能也提出了全新的标准。美国一项针对世界第一家融媒机构《坦帕论坛报》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显示,媒介融合时代的从业人员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一专多能的技能储备;新闻写作与报道在各平台中的基础能力;快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跨平台的人际交流能力。例如,美联社要求记者采访归来必须带回适合多种媒体的素材,涵盖视频、图片、文字等。有些平台不仅要求从业者懂得处理多媒体内容、制作网页,还需要掌握图表设计、数据分析、信息交互等多种数据可视化技能。除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不断升级以外,工作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转变:记者不仅需要完成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更重要的是要将媒体思维转换为用户思维。

2.新闻学教学改革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高校新闻学教学改革难在落地执行。随着国内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高校一直在对课程设置进行着调整,部分高校也较早就引入了校外导师的教学理念。然而校内校外资源匹配不足等问题始终阻挡着教学改革的脚步,致使新闻学教学改革仍然停留在浅层。

縱观各高校新闻学教学改革成果,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教学体系、内容及方法陈旧,具体体现在专业划分过细以及划分标准过时。过去很多高校在传统的专业分支上,将新闻传播划分为文学类专业,偏重文字性,而摄影摄像、编导、音视频编辑则划分在艺术门类之下。文字与视听表现从根本上被割裂开,甚至不在同一个学院,这与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品理念完全相悖。二是课外实践教学比重小,形式缺乏创新。传统教学体系以课堂授课为主,课外实践为辅。个别偏重业务的课程实践方式通常为小组课题或作业等,模式同质单一,缺乏实用性及创新性。三是学科之间相互闭塞、孤立。不同学院、甚至同一学院不同专业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缺乏深度合作,所形成的闭门造车现象阻碍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技能的延展。四是教师实践工作经验不足。教师是学科发展和进步的领头人,教师的眼界与思维方式对教学成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多数教师在进入高校工作后,精力被课内教学以及评奖评级所束缚,而忽略了对一线工作情况的了解和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五是无法接触新兴技术。受资金的限制,高校很难及时更新最前沿的采编播设备,学生对传播技术发展的认知较为滞后,对于新兴技术的掌握只能停留在粗浅的了解层面,无法实地接触和操作。

二、新闻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多年来,虽然新闻学教学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但一直未取得可喜的成果,侧面反映出改革中存在的困难是巨大的。但媒体日新月异的脚步不会停歇,对于后备人才力量的需求迫使高校新闻学教学尽快实施全面彻底的改革。

1.打破学科界限,促进跨学院、跨学科交叉融合。当下我国新闻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距离复合型人才的定义仍有一定的距离,这在本质上源自于高校学科体系长久以来固有的专业化、细分化及独立化。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应分两步走。首先是“破”,要打破文与理的界限,打破文学与艺术的界限,推进新闻业务与技术的跨学科融合。在观念上要建立适应新媒体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逐步淡化专业界限。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学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文工融合的良好环境。其次是“合”,合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融合中拓展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才在工作中的协同能力。但是合什么?怎样合?不同学校在同质化的学科建设下要找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寻找可以借力的新兴交叉领域,不断尝试和实验。如建设特色课程面向不同专业开放,通过专业必修和跨学院选修等方式打破固有课程体系。在课下也可以组建项目组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集合起来。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打造了一门跨学科、跨学院的融合新闻报道与制作的课程。由计算机与网络中心提供教学场地和设备,由教务处调整学分模式,让这门课程不必占用限选学分,课时安排灵活。在课堂上,融合新闻的学生们会进行项目分组、团队搭建。除了常规的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的报道,还要合力完成一个跨媒介融合新闻作品,包括网页端和手机端的部分,力求通过大量的融合新闻报道和制作训练,使学生迅速掌握现代新媒体环境下融合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技能。

2.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教学形式,促进软硬件升级。在当今的媒体大战中,评价一个媒体的综合实力,重要的一个维度是看其是否具备科技创新能力。5G时代的来临,将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VR、AR、4K技术的成熟也为受众带来更加清晰、震撼的视听感受;大数据、人工智能则从根本上改变着新闻的生产思路和流程,使其更加科学化、智能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9年提出了“5G+4K+AI”的战略布局。在这样的方向引领下,交互沉浸式演播室、AI主持人、人工智能发稿系统、动态捕捉、数据通讯等新兴技术不断涌向市场。2013年7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置了影像传播专业,专门培养新媒体环境下,熟练掌握专业化视觉手段、形成专门化视觉素养、可创造性运用視觉传播手段,能够通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工作平台的新型视觉传播人才。该专业以视觉传播、新闻摄影、纪事摄影、纪录片实务、视听语言构成基础体系,使用了无人机、VR等多种先进的视觉技术,以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进行,实践成果涵盖VR纪录片作品、摄影展览等。

3.促进校媒共建,使学校与媒体形成良性的互利合作。融媒体环境下对于采编记者的综合能力、反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这需要调整学生们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比例,加大参与实践的机会。校媒共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学生们学用结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报道中,中国传媒大学多个专业的学生参与了直播工作,其中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32名师生参与了现场音响的保障工作,广电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跟随带队导师一起参与到了电视转播的相关工作。显然,这一次的现场实践所提供的知识补给是课本中学不到的,也将直接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同于传统新闻教学,融合新闻的教学体系建设要依托一定的融合新闻平台,让学生们在融合新闻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思维和视野,同时也可以弥补学校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而校媒共建不应仅仅局限在学生的实践上,更重要且容易被忽略的方向是教师实践水平的再提高。对教师队伍而言,要遵从“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走出去”指的是让教师参与到媒体实践中去,熟悉一线媒体运作的新模式和新经验。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将对学生起到直接的影响,也可以发挥学生和媒体之间良好的桥梁作用。而“请进来”指的是聘请在一线工作且实践经验丰富的采编记者、管理人员、营销人员走进课堂。通过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的方式,创建产学研创实践教学新模式。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多年来坚持任课教师+业界导师的实践教学的“1+1”模式。

4.引进高端人才、不断建设与升级师资队伍。教师是学生的“领头人”,是学科建设的“领航者”。新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在于教师团队的不断建设与升级。首先,要拓宽教师队伍的组成。适当吸纳来自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网络安全等学科背景的教师,以从事交叉融合类课程的研发和教学。如数据可视化、数据传播、交互多媒体、舆情研究等,同时可适当采用弹性方式引进来自媒体一线的管理者、融合产品生产者、产品规划设计者等,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其次,加强教师队伍与一线工作者、国际同行的交流,使学科的最新课题研究与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零距离渗入,提升教师的国际对话能力,将国内外尖端的技术发展和先进的实践理念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带来新鲜有效的课外知识补给。最后,各高校在高端优秀人才引进以及聘请校外导师方面,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让薪酬和付出成正比,让人才有力可施。调整教师队伍绩效考核中对学生实践部分的比例,为教师进行实践创新工作创造良好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三、结语

面对多种新型媒体,唯有勇于踏入媒体环境、灵活运用技术支点,才能走向技术与内容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跨媒介实行新闻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授课形式、科技硬件、校媒关系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因素都是当下高校新闻学教学改革必须细致考量的重点内容。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教学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以媒介作为简单的划分依据,而是要以实践为基准,通过建设学习和实践平台,将多学科融合、多种媒体业态融合,多种技术相融合。通过必修、选修、课题组、学术交流等方式,创立全新的教学体系,确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和跨文化传播能力。高校在新闻学教学改革上还必须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建设虚拟仿真项目实验室,虚拟数字演播室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演练平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数据、VR、4K等技术的发展速度,实现教学的应用化、媒体化。同时,要为学生创造到一线工作学习的机会,要与业界创建全新的共建体制,各尽其能,相互借力,把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作为一致愿景。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基于数字动漫产业的汉唐民俗文化元素研究”(项目编号:11JK03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婷.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与新闻教育[J].新闻传播,2017(09).

[2]王宇.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学也需融合发展[J].现代视听,2019(03).

[3]王霞.融合新闻人才的培养及其教学模式[J].新闻传播,2017(08).

猜你喜欢

新闻学媒体融合教学改革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