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与创新
2020-12-07郭华郑弘
郭华 郑弘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短视频已经成为媒体融合创新的重要赛道,视频化、移动化、碎片化的传播成为新形势下媒体传播的重要特征,如何创造性应用短视频这一新型传播手段巩固传播力公信力、增强引导力影响力,成为主流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国庆70周年宣传报道,短视频传播成为主力军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为庆祝这一举国同庆的节日,我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大会、阅兵和群众游行。而相应的国庆宣传报道也是对我国主流媒体传播实力的一次“大检阅”。作为当今世界体量规模最大、业务形态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综合性传媒航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这次国庆宣传报道中,以习近平总书记“守正创新,把新媒体新平台建设好运用好”等重要指示为指导,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大气磅礴、行云流水、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短视频在总台这次的国庆宣传报道中成为除直播外最重要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总台视频团队在阅兵式进行中同步制作了超过500条短视频,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全面投放,形成了包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仪式》《10万名群众 70组彩车 同心共筑中国梦》《雄鹰展翅!飞行梯队震撼亮相》《钢铁洪流!“大国重器”接受检阅》《英姿飒爽!徒步方队接受检阅 总有一个瞬间帅倒你》《探秘大阅兵!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AI剪辑!大阅兵》《国庆欢庆夜 烟花耀京城》等多个不同系列内容的传播矩阵,立体式、多角度全景呈现国庆70周年节日盛况。同时,在微博平台,总台共发布111条阅兵式相关视频,国庆日当天视频播放量就超过5.2亿次。在抖音平臺,总台共发布阅兵式相关内容近百条,累计获得2800万次点赞。在快手平台,总台共发布阅兵式相关视频80多条,播放量累计达3.3亿次。总台自有新媒体平台和第三方合作平台总体视频直点播收看次数超过36.93亿次。这是短视频在国家级媒介事件中一次经典应用,有力地传播了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
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语态转换实现指数级传播
媒体的融合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总台在这次庆典活动中对短视频的应用进行了纵深性、系统性的探索与创新,在内容策划、素材拍摄、信号传输、视频剪辑、分发渠道等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语态转换为突破,用短视频为观众讲述庆典台前幕后的故事。
从1到10再到70的突破,强大技术保障奠定坚实基础。总台在这次的庆典活动中搭建了中国电视史上最大的直播系统,包括1个总系统、6个分系统共88个机位。但视频直播只有不到3个小时,如何将这么多机位拍摄的内容吃干榨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多的视角制作成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发布?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所有大型活动的直播都是通过导播台将所有机位实时合成一路播出信号进行分发,而合成一路后无疑会舍弃88个机位中大部分的拍摄内容。这次国庆阅兵报道中,总台史无前例地将其中70路讯道信号通过技术手段重新编码变成IP信号,全部通过互联网专线回传至总台光华路办公区的国庆特别节目制作中心,利用央视新闻云平台进行实时收录,之后再通过云剪辑制作视频进行发布。总台技术团队通过几个月的准备及多次演练调试,才最终攻克了这个难题,实现了历史突破。
这背后,是总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媒体融合不断纵深的积累。在2014年APEC峰会时,只有1路信号可以实时回传以供视频制作,到2015年“九三”阅兵时实现10路信号回传的历史性突破,这在当时已经是系统能收纳的极限,而此次国庆报道,视频制作的基础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无死角的70路信号,这为之后的短视频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索人工智能剪辑,为短视频提效增质。本次总台在国庆报道中的另一个突破是首次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到短视频制作当中,对阅兵分列式与群众游行的82个方队方阵进行视频剪辑,成倍提高了发稿速度和质量。观众刚刚在电视直播中看到威武雄壮的受阅方阵走过天安门,非常迅速地就可以在新媒体平台看到所关注方阵的完整视频,借助AI剪辑,每个方阵的视频只需要90秒就可以生成,大大提高了效率。
除了提高剪辑效率,AI剪出的内容也比直播更丰富。观众在电视直播节目中看到的画面是由现场导演人工切换剪辑的,由于直播的线性串联性质,观众能看到的每个方队、方阵的画面大概只有20多秒;而总台这次的AI剪辑是对70路信号正在发生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能够充分利用每一路信号的画面进行完整组接,从而丰富展现每个方队、方阵经过天安门的全部过程,时长可以达到1分钟以上,这多出来的内容也正是网络端短视频的价值所在。
而通过AI来实现这次的短视频剪辑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同于体育赛事AI视频剪辑的单一信号,此次总台AI剪辑需要面对的是多信号、多镜头的复杂局面。为了让AI可以熟练地认知70路信号内容,剪辑导演和工程师需要基于认知、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和智能数据算法的结合对AI系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训练”,将信号的音频特征、场景位置、特殊标记、场景分类等特征作为初始信号坐标,让AI可以掌握什么是方队、什么是装备、什么是花车,进而判断采用什么样的剪辑策略。然后根据多镜头、多角度、多信号的现实技术要求和水平,形成AI多模态算法集锦逻辑结构,准确识别多路信号的播出内容,对不同类型方阵的各种景别镜头进行组合,完成时长达到一分钟的短视频的自动剪辑。
寻角度找亮点,把信号流转换成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短视频的趣味性、平民化是其传播性强的重要特征,如何将国庆阅兵这样主旋律的内容做得既庄重大气,又符合传播规律影响更多的人,是总台在短视频策划时认真考虑的一点。针对网友的多样化需求,30多人的制作团队对70路信号的每一路都进行了深度的梳理和挖掘,制作了一系列特色短视频,将阅兵整个过程的“应有之义”和“意外之喜”全部呈现给了观众。
在阅兵开始前,已经开始充分预热,微视频团队迅速制作了长安街上看日出、晨光中的礼兵、洒水车扫街、将军们练习正步等一批短视频迅速投放,将各方面人员准备迎接历史时刻的状态鲜活地记录和呈现出来。其中,直升机飞跃天安门以及摄像师擦镜头的内容不出意外地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反馈。
在阅兵过程中,除了对每个方阵、国之重器和大装备进行长镜头、大景别的完整呈现外,微视频团队还对受阅官兵和群游队伍的精彩瞬间进行了捕捉,将整个过程中的“彩蛋”“小细节”一一挖掘呈现,如对敬礼娃娃郎铮、警察刘sir、奥运冠军、一吻告白等都进行了充分捕捉。
有高端大气的航拍镜头,也有花絮毛边的摄像花絮,多角度、立体式、无死角地覆盖整个庆祝过程,为每个走过天安门的人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阅兵记忆。
揭秘背后的故事——“我们都是特种兵”。整个庆典活动,还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是大直播和传统电视节目里都不会有的,那就是负责记录和报道这一庆典活动的工作者们,为了能全方位、多角度从天安门南北、广场东西高低角度、地空全覆盖表现各支检阅方队,总台搭建了中国电视史上最大的直播系统,包括1个总系统、6个分系统共88個机位,此外还有约50个微型摄像机安装在受阅装备和群游队伍中,采用了直升机航拍、伸缩臂、摇臂摄像机、轨道摄像机、索道摄像机等多种特种设备,这背后是非常复杂和琐碎的工作。
为了记录这一独特视角,总台制作并推出了系列短视频——“我们都是特种兵”,《第100个方队》《飞越长安街》《我的名字叫A0》《旋转跳跃睁着眼》和《震撼的脚步声从何而来》,这些短视频全景展现了70周年庆祝活动直播工作背后的艰辛和坚持,记录了工作人员利用高新技术设备呈现无与伦比视觉盛宴的全部过程。这些作品在网络上几乎都成了“爆款”视频,不仅为网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更展现了这背后拼搏和努力的精神。
守正创新,“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
传播手段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而演进的,就像现代印刷术对于报纸、无线电技术对于广播、图像传输技术对于电视、互联网对于新媒体,每一次传播手段的迭代升级都离不开技术的积淀与创新,而短视频正是媒体技术融合创新的最新成果之一。在这次的国庆宣传报道中,总台将最新科技成果注入,通过对短视频在国家级媒介事件中的应用与创新,让新闻视频化传播展现更大的想象空间。
近年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如火如荼,毫无疑问,这些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的传播格局形成重大影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以来,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技术引领,深化融合发展,将5G+4K+AI战略布局作为总台发展的新引擎。
总台先后成立5G+4K+AI媒体应用实验室、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华为公司启动建设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在传播链条全面注入科技基因,不断用技术创新为总台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业务生产赋能,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作者郭华系央视新闻客户端责任编辑、国庆阅兵报道微视频系统编导
郑弘系央视新闻客户端制片人、国庆阅兵报道微视频系统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