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路径探析
2020-12-07郑坤
郑坤
摘要:在文献梳理基础上,整理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在感知态度、参与形式、参与模式3个方面的差异化。并以新津梨花溪为例,就梨花溪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困境进行社区参与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探析。得出3点结论:一是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二是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不仅要关注参与数量,更要关注社区参与质量与能力;三是优质的生态环境始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差异化;路径探析;新津梨花溪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9-012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article sort out the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rural tourism in terms of perceived attitudes, forms of participation, and modes of participation. Taking Lihuaxi in Xinjin as an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differentiation in rural development of Lihuaxi rural tourism was analyzed.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lusions were drawn: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need to focus on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cology; Seco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rural tourism should not only concern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but also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ird, high-quality ecology environment has always been an inexhaustible conclus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ey word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rural tourism; differentiation; path analysis; Lihuaxi in Xinjin
乡村旅游主要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等,具有乡村性、生态性、文化性、体验性等显著特征[1,2]。根据《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定义,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乡村或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1988年深圳市举办的首届荔枝节是国内学者较认同的中国乡村旅游起源[3]。经过30余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市场空間不断拓展,中国的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然而,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链条短、缺乏深度融合,从而导致带动能力弱、组织模式单一、社区参与度较低等诸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不相吻合的问题较为突出[4,5],并且受各社区自然、经济、区位条件差异化的限制,各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收益效果不一,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6,7]。
社区参与作为一种参与视角,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部力量,是保障当地社区利益、取得旅游发展中一定控制权的途径[8]。Frochot[9]认为社区参与下的乡村旅游更是顺应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的潮流。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社会学家威尔·保罗认为社区参与并不仅局限于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还应该体现在活动规划、设计以及实施效果的方方面面[10]。理论上,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效果取决于当地的旅游资源禀赋、资源权属、资源管理组织形式以及管理传统。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资源优势、管理优势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而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探析成为提升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效益及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必要展开深入思考和研究。
1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差异化
1.1 感知态度差异化
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接待者和参与者,其旅游态度和感知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10]。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感知态度,对指导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积极性影响尤为突出,影响社区参与差异化路径的实施与探索。学者认为个人或者社区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态度,影响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程度[11],并且通过多地实践表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态度并非完全积极统一的,而是有正面和负面之分[12, 13]。社区对乡村旅游的不同感知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效果。
1.2 参与形式差异化
参与形式差异化路径主要是参与经营方式、参与主导权及多元化几个方面。法国乡村旅游经营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居民有权否决居住地的旅游发展项目及其他经营项目,可以针对性地根据游客需求打造如普通观光、休闲农场等种类齐全的旅游产品,并制定与其相符合的品牌和政策[14]。英国乡村旅游在系统化的基础上,结合乡村传统资源优势,在当地社区参与下发展城堡、民居、遗址和采摘休闲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深度体验的乡村旅游形式为当地社区谋得福利[15]。而社区管理多样化是美国旅游发展的主要路径,美国乡村旅游注重社区参与和发挥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重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16]。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加强,日本出现了一些多元化、专业化、科技化和集约化的大型“农家乐”旅游项目,如熊本县的农业家庭生态园、北海道的农业综合修养区以及冈山县的农业主题公园等[17,18]。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形式的差异化,使得法国、英国、美国、日本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和主题,吸引更多的旅游企业提升旅游知名度,提升当地社区社会经济福利,增强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
1.3 参与模式差异化
参与模式差异化路径即具体的运营模式路径,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主要有“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19]、“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股份制模式[20]、“农户+农户”模式、“政府+农户”模式等[21],各种模式均有其特色和适用性。不同模式下社区参与能力、参与效益以及旅游区的整体发展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2 社区参与梨花溪旅游发展差异化的路径探析
2.1 梨花溪概况
新津是成都“南拓”的重要区域及“西扩”的结点,梨花溪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梨花溪”)位于新津南片区,占地600 hm2,是川西平原腹地带距离大都市最近的自然风景区,有着成都市打造的“城在园中”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区内龙舟赛、斗牛会等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以老君山、修觉山、岷江水系、白鹤滩湿地为代表的山水资源知名度高(表1)。近年来,梨花溪以国际生态田园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主体定位,打造形成国家级体育旅游基地、西部知名赏花休闲度假基地、天府河鲜美食中心和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优先示范四大产业名片,形成以花卉观光、乡村旅游、河鲜美食为主导产业,有乡村酒店、农家乐、特色河鲜美食、赏花节日等旅游项目(表2)。
2.2 梨花溪发展困境
近年来,梨花溪响应国家、四川省及成都市对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新的战略要求,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础上,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塑造特色旅游品牌。然而,受花卉季节性影响,梨花溪旅游活动有一定的时限性,并且受当地农户参与意愿、参与能力、管理技能等影响,梨花溪旅游未能形成规模化,缺乏持续的特色旅游产品,旅游效益有待加强,旅游转型升级面临一定的困难。
2.2.1 差异化较小 差异化较小是从梨花溪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开发现状角度出发:一是梨花溪整体旅游特色和旅游主打品牌与成都市周边县市同类型景区相比,优势不突出,差异化较小;二是梨花溪旅游内部多是乡村主题的休闲娱乐景点,区域内各景点间的特色差异化较小,各区域特点不突出(表3)。成都市周边以乡村休闲为主题,知名度较高、发展较好的区县目前有龙泉驿、新都、蒲江等约10个,梨花溪以乡村休闲为主题的旅游特色不突出。以宗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目前新都区宝珠寺、都江堰青城山等闻名遐迩。修觉山虽为“老子归隐地”,知名度却相对较小。成都平原岷江流经,其一、二级支流锦江、府南河、金马河、南河等水量丰盈,该区整体水网密布、水域环境较好,成都市周边有多个以滨水休闲为旅游主题发展的区县,梨花溪在该方面难以突出。在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等发展方面,都江堰市发展较早、市场相对成熟,新津县起步较晚、比较优势相对较小,差异化不明显。另外,与成都周边其他县市相比,梨花溪在工业旅游、温泉度假、古镇休闲以及教育旅游方面相对缺乏,使得梨花溪差异化发展面临的困境更大。
2.2.2 社区参与度低 梨花溪涵盖永商、邓双2个乡镇,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当地社区参与度较低。当地社区多是临时性地参与相关企业的园林管培、餐饮服务、停车洗车服务。用人期主要集中在春夏旅游旺季,社区参与时间短,参与服务数量和获得服务收入不稳定、流动性较大。由当地社区独立或主导经营的酒店、农家乐等休闲场所较少,当地社区对梨花溪发展规划和管理的话语权相对较小,社区整体参与空间较小;除劳务和土地服务外缺乏其他参与方式,参与方式较单一;梨花溪发展为当地相关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社区居民主要参与的环节获利较小,社区居民的整体参与效果有待提高。
2.3 差异化发展路径探析
2.3.1 转变社区参与态度 梨花溪当地社区生计以务工为主,社区居民并未普遍认识到梨花溪旅游发展对自身发展的机遇。如烽火社区虽有意筹备民宿项目,以待顺势促进社区发展。但是由于社区多是留守老人、儿童,后续民宿建设场所、具体运营还需进一步考虑。整体而言当地社区对梨花溪旅游发展的参与态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除此以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已有社区参与项目需转变为即期盈利的经营目标,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关注,着力打造生态化的旅游设施项目。
2.3.2 注重旅游资源原真性 首先维护环境的原真性,一是保持良好的乡村环境,二是营造较好的村容村貌。隨着梨花溪当地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新型洋房、农家小院代替原来的川西民居房。住宿条件的改善虽然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但是从游客体验和旅游特色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差异性和新颖性。另一方面环境原真性是文化环境的原真性,即维护和积极营造梨花溪浓厚的文化氛围。梨花溪可将当地的非遗项目适当地运用到旅游项目的多个环节。如将绳编作为装饰或者生活用具,在社区参与下积极组织举办特色龙舟赛等活动项目。
其次生产体验原真性也尤为重要,在游客体验环节,较大程度地保留梨花溪当地社区的生产原真性,提升游客的体验度。现代科技的较多介入和人为过多建设,热带采摘园、季节性果园、休闲农庄等体验项目的原真性保持较小。可以借鉴法国经验,在旅游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游客体验。如农场美食品尝,主人与游客分享美食并解释佳肴的制作方法;品尝农场生产的农产品并可购买;参观农场各类种植、养殖场景,介绍当地出名的特色农产品及其制作过程,对游客进行园艺培训等。
2.3.3 社区参与管理优化 为进一步保护生态、监管乡村旅游生产的环境负面影响并考虑社区参与的主动性,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可做一定的管理优化。
一是以行业协会的形式,借鉴美国经验,成立一定数量、不同类型、规模不一的社区行业协会。如信息咨询类协会,为梨花溪发展花卉观赏、农家乐、生态农庄等乡村旅游的民众提供信息咨询、项目指导、成功经验介绍等;产业生产类协会,根据梨花溪当地特色资源,种植砂糖橘、草莓、莲藕,养殖鱼、牛、羊等特色农产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制定品牌销售方案等;专业类协会,梨花溪当前生态农庄、农家乐经营者组织成立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协会,会内资源共享、协调规划,更好地将梨花溪资源优化配置。另外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动态性地设立“研学”“亲子项目”等小规模协会,积极吸引人才,丰富旅游项目层次,提高当地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各协会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乡村旅游巡回展览、专题研讨会,向当地社区提供乡村旅游知识培训。
二是制定行业标准,确保乡村旅游质量。以梨花溪管委会为中心,制定整个区域旅游发展涉及服务类型、服务设施、服务质量以及投诉管理和公共应急等多方面的行业标准。辖区各乡镇、村、社区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标准完善并严格执行。不断监督与完善,提升梨花溪的旅游质量,增强社区参与梨花溪的管理能力,提升梨花溪的社区参与度。
2.3.4 突出空间差异化 为更好地做到资源优化配置,梨花溪在社区参与环节更要突出空间差异化。以当前梨花溪交通环线为基础,根据各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功能定位,将梨花溪分为外围区、过渡区和核心区3个区域,差异化地制定参与路径。
外围区主要是沿岷江、南河的滨江快速通道沿线区域,资源功能主要是美化沿河、沿江环境,增强梨花溪旅游交通的可达性和流通性。该区游客流通数量大、流动性强,是梨花溪的门户,游客易形成对该区的第一印象。两侧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数量相对大,而停车、洗车等服务相对较少。当地社区可以季节性的社区服务为切入点,以当地社区土地作依托,在旅游旺季临时性地提供停车场地、洗车等服务项目。
过渡区是当地社区生产生活的核心区域,可以社区集体的形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做到一村一品,提高社区参与空间。以永商镇烽火社区为例,该社区土地已全部完成流转,社区统一集中居住,村容村貌风格统一、环境优美。通过与该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访谈,当地常驻社区居民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社区安置房有多处闲置。该社区可以将闲置的安置房以社区的形式统一整理、统一管理,并组织当地留守居民进行相关培训,进行社区农家乐、民宿建设。利用便捷的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游客涌入。另外永商镇九莲村的池堰较多,灌溉条件好,适合柑橘种植和莲藕栽培,可以在统一规划管理下发展赏花、采摘等主题娱乐项目。
核心区是梨花溪花卉观赏和休闲的集中区,有花舞人家、老君山、修觉山等特色景点。花舞人间、老君山均是企业型的建设景区,几乎无社区生产生活。梨花村作为梨花溪的核心区,亦是社区参与的核心区,当地社区以梨花为特色,重点发展特色主题的赏花休闲、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项目。通过与梨花溪管委会工作人员交流,为进一步扩大梨花溪的赏花面积,近期以扩大梨树的种植规模为主,当地社区可以根据自家住房条件栽培梨树,美化环境,为民宿等做前期准备。梨花溪的梨为特色产品,如梨花、梨等产品是观赏为主、休闲为輔,不做梨产品的规模化产品,故而梨花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花期长、花质好的优良品质,丰富该区梨花种类。梨产品以餐饮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可以组织当地社区参与技能培训,建设有特色的梨特色餐饮农家乐、梨餐饮精品店等。
3 小结
乡村旅游涉及旅游地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其发展的前提和首要原则应是可持续发展,在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证文化、资源环境、能力机制得以可持续发展[22]。无论何种方式的路径探析,乡村旅游发展均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提升。特别是社会效益不仅要社区居民大数量的参与其中,更是要让社区居民有一定的、持续的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生态效益下应动态关注旅游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优质的生态环境始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卢小丽, 成宇行, 王立伟.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 资源科学, 2014, 36(1) :200-205.
[2] 张树民,钟林生,王灵恩.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 地理研究,2012, 31(11):2094-2103.
[3] 王德刚.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
[4] 王晓迪. 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 农业经济, 2017(11):44-46.
[5] 钟 雯. 国家旅游局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J]. 农村实用技术, 2009(11):21.
[6] 陆明华. 新常态下南京乡村旅游景观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6(21):266-267.
[7] 杜宗斌, 苏 勤. 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研究——以浙江安吉乡村旅游地为例[J]. 旅游学刊, 2011, 26(11): 65-70.
[8] 左 冰. 社区参与:内涵、本质与研究路向[J]. 旅游论坛, 2012, 5(5): 1-6.
[9] FROCHOT I. A benefit segmentation of tourists in rural areas: A Scottish perspective[J]. Tourism management,2005,26(3):335-346.
[10] 修新田. 参与式森林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增权机制和路径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5.
[11] 王文鑫. 武汉市黄陂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2] 左晓斯. 可持续乡村旅游研究——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3] MURPHY P E. Community driven tourism planning[J]. Tourism management, 1988, 9(2): 96-104.
[14] LONG P T, PERDUE R R, ALLEN L. Rural resident tourism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by community level of tourism[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0, 28(3): 3-9.
[15] 方忠权, 郭艺贤. 法国的乡村旅游及其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3):32-36.
[16] 辛 健. 英国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 农家参谋, 2017(18):54.
[17] 李 慧. 美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广场, 2012(11):197-204.
[18] 赵爱民, 陈 晨, 黄倩倩, 等. 日本乡村旅游品牌发展路径及启示[J]. 世界农业, 2016(5):171-175.
[19] 杨 华. 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5(7):158-161.
[20] 李乐京, 陈志永. 天龙屯堡“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7(6):l17-121.
[21] 廖珍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典型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研究[D].湖南湘潭:湘潭大学,2008.
[22] 陈 辰. 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文献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3(S1):69-73.